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建筑工程论文 >

DMTC消散试验计算水平固结系数模型研究

发布时间:2018-07-06 08:55

  本文选题:扁板侧胀试验 + DMTC消散试验 ; 参考:《铁道工程学报》2017年07期


【摘要】:研究目的:扁板侧胀试验是一种先进的原位测试技术,与CPTU孔压消散试验相比,DMTC消散试验具有诸多优点。通过本研究,拟建立DMTC消散试验计算水平固结系数的数学模型,并通过对比试验确定计算模型的关键参数——时间因数。研究结论:(1)对于饱和软黏性土,DMTC消散试验测试的p_2值近似等于孔隙水压力,而且DMTC消散曲线与孔压消散曲线能够很好地匹配,因此借鉴孔压消散理论建立DMTC消散试验计算水平固结系数模型;(2)DMTC消散试验实测曲线与u_2型孔压消散理论曲线拟合相近程度最高,因此通过开展DMTC与u_2型孔压消散对比试验确定模型关键参数——时间因数;(3)DMTC消散试验计算模型获取的水平固结系数与孔压消散试验较为接近,比室内试验约大1个数量级,这与其他研究者的成果是一致的;(4)对比试验证明,本文建立的DMTC消散试验计算水平固结系数的方法是可靠的。
[Abstract]:Objective: the lateral expansion test of flat plate is an advanced in situ testing technique. Compared with CPTU pore pressure dissipation test, DMTC dissipation test has many advantages. Through this study, a mathematical model for calculating horizontal consolidation coefficient of DMTC dissipation test is established, and the key parameter of the model, time factor, is determined by contrast test. The conclusions are as follows: (1) for saturated soft clay, the value of p _ 2 measured by DMTC dissipation test is approximately equal to pore water pressure, and the DMTC dissipation curve and pore pressure dissipation curve can be well matched. Therefore, the model of horizontal consolidation coefficient of DMTC dissipation test is established by using the pore pressure dissipation theory. (2) the measured curve of DMTC dissipation test is close to the theoretical curve of UM type 2 pore pressure dissipation theory, and the fitting degree of DMTC dissipation test curve is the highest. Therefore, the key parameters of the model are determined by the DMTC and UK-2 pore pressure dissipation comparative tests. (3) the horizontal consolidation coefficient obtained by the DMTC dissipation test calculation model is close to that of the pore pressure dissipation test, which is about 1 order of magnitude larger than the indoor test. This is consistent with the results of other researchers. (4) the DMTC dissipation test method established in this paper is reliable for calculating the horizontal consolidation coefficient.
【作者单位】: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基金】:中国铁路总公司科技研究开发计划科研专项课题(J2015C008)
【分类号】:TU41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袁大军;丁洲祥;朱合华;;对经典小变形固结理论固结系数的辨析[J];岩土力学;2009年06期

2 马驯;;固结系数与固结压力关系的统计分析及研究[J];港口工程;1993年01期

3 张仪萍,俞亚南,张土乔,张晓海;室内固结系数的一种推算方法[J];岩土工程学报;2002年05期

4 林鹏,许镇鸿,徐鹏,曾李生;软土压缩过程中固结系数的研究[J];岩土力学;2003年01期

5 余闯,刘松玉;考虑应力水平的软土固结系数计算与试验研究[J];岩土力学;2004年S2期

6 周健;问延煦;李洋溢;;关于固结系数的一点讨论[J];工程勘察;2006年09期

7 王建兰;李仁民;;软土地基固结系数确定方法探讨[J];山西建筑;2007年15期

8 邓永锋;刘松玉;季署月;;取样扰动对固结系数的影响研究[J];岩土力学;2007年12期

9 程飞;郑昱;;浅谈软土压缩过程中影响固结系数的因素[J];常州工学院学报;2008年S1期

10 常青;董卫军;;软土次固结系数的试验研究[J];山西建筑;2008年1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张文华;周长瑚;;横向固结系数求法初探[A];第四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选集(三)[C];1992年

2 邹宇;王清;苑晓青;郑浩然;张明瑞;吕赫;项乃亮;;考虑预压荷载对吹填土次固结系数影响的试验研究[A];2011年全国工程地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张明;赵有明;龚镭;胡荣华;;深圳湾新吹填超软土固结系数的试验研究[A];第十一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4 张惠明;张道宽;;深圳软土的次固结变形特性[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七届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4年

5 朱鸿鹄;陈晓平;张芳枝;;软黏土次固结系数变化规律研究[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5论文摘要集(上)[C];2005年

6 刘长礼;;固结系数C_V的预测模型[A];第四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选集(二)[C];199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罗庆姿;黏滞性软土的流变特性及非线性模型研究[D];暨南大学;2015年

2 林政;软土的固结和渗透特性原位测试理论研究及应用[D];浙江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赵居代;加固处理后的吹填土次固结特性研究[D];天津大学;2015年

2 安岚;孔压静力触探测试土的固结系数机理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05年

3 马驰;考虑固结系数为非常数时固结方程差分解[D];铁道部科学研究院;2006年

4 秦仕伟;变固结系数条件下软土地基的沉降数值仿真分析[D];长安大学;2013年

5 胡廖琪;双层砂井地基固结可靠性分析[D];北方工业大学;2013年

6 张文振;吹填超软土的固结特性试验分析[D];天津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10223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nzhugongchenglunwen/210223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c15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