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建筑工程论文 >

钢绞线混凝土剪力墙的抗震性能研究

发布时间:2018-07-28 06:51
【摘要】:可恢复钢筋混凝土剪力墙是一种新型的减震控制结构。该结构体系的目标是在地震后不需修复或者仅需要少量修复就能快速恢复使用节省在震后重建工作上的人力和物力,缩短民众在震后恢复到正常生活的时间。避免由于震后重建工作的缓慢再次给国家和人民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从而使整个城市的建筑结构都具有抗震可恢复性。本文利用钢绞线、CFRP筋等线弹性筋材优良的抗拉强度,参照传统剪力墙的设计方法,分别制作了1个钢筋混凝土剪力墙、1个钢绞线—钢筋混凝土剪力墙和1个配有碳纤维增强聚合物(CFRP)筋—钢绞线混凝土剪力墙的足尺试件,进行低周反复荷载试验。通过研究这3个试件的承载能力、抗裂能力、滞回性能、骨架曲线、延性、刚度和耗能能力以及残余变形,对比分析在剪力墙中配置钢绞线和CFRP筋后剪力墙的自恢复性能。试验结果表明:(1)配置CFRP筋和钢绞线的2个试件STSW和CFRWPSW在层间位移角超过2.0%时,水平承载力可以保持继续增加,最大层间位移角均达到了3.0%。(2)墙体暗柱中的钢绞线能够有效减小试件的残余变形。当墙体内纵向钢筋换为CFRP筋时,墙体的残余变形值会减小50%,说明相比传统钢筋混凝土剪力墙,CFRP筋的优良线弹性能有效的控制墙体的残余变形。(3)将暗柱受力钢筋替换为钢绞线和CFRP筋后,剪力墙的刚度退化状态得到缓解,表明钢绞线和CFRP筋的应用能够减缓传统剪力墙进入塑形变形阶段后前期试件刚度的降低速度。(4)在剪力墙中配置CFRP筋和钢绞线能够改善其承载能力和延性性能,控制裂缝的发展。钢绞线—钢筋混凝土剪力墙和CFRP筋剪力墙比传统RC剪力墙有更好的自恢复能力,是一种新颖、合理的抗震自复位剪力墙结构型式,对结构的抗震能力的设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Abstract]:The recoverable reinforced concrete shear wall is a new type of damping control structure. The goal of the structure system is to quickly restore the manpower and material resources that save the post earthquake reconstruction without repair or only a small amount of repair after the earthquake, to shorten the time for the people to return to normal life after the earthquake and to avoid the reconstruction of the earthquake after the earthquake. The slow work has caused great economic loss to the country and the people, so that the structure of the whole city can be aseismic and recoverable. In this paper, 1 reinforced concrete shear walls and 1 steel strands are made by using the fine tensile strength of steel strand, CFRP tendons and other linear elastic tendons. The reinforced concrete shear wall and 1 full scale specimens with carbon fiber reinforced polymer (CFRP) reinforced concrete shear walls are tested in low cycle cyclic loading. Through the study of the bearing capacity, crack resistance, hysteretic behavior, skeleton curve, ductility, stiffness and energy dissipation capacity and residual deformation of the 3 specimens, the shear walls are compared and analyzed in shear walls. The self recovery performance of the steel strand and the rear shear wall with CFRP reinforcement is found. The test results show that: (1) the horizontal bearing capacity of the 2 specimens with CFRP and steel strands, STSW and CFRWPSW, can continue to increase when the interlayer displacement angle is over 2%, and the maximum interlayer displacement angle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steel strand in the 3.0%. (2) wall column. The residual deformation of the wall can be reduced by 50% when the longitudinal reinforcement is replaced by the CFRP bar in the wall. It shows that the excellent linear elasticity of the CFRP reinforcement can effectively control the residual deformation of the wall compared to the traditional reinforced concrete shear walls. (3) the stiffness degradation of the shear wall is slowed down after the rebar is replaced by the steel strands and the CFRP tendon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pplication of steel strands and CFRP tendons can slow down the speed of the rigidity of the previous specimens after the traditional shear walls enter the plastic deformation stage. (4) the configuration of CFRP tendons and steel strands in the shear walls can improve their bearing capacity and ductility, and control the development of cracks. The steel strand reinforced concrete shear walls and the CFRP reinforcement shear walls are compared to the traditional R. The C shear wall has a better self restoring ability. It is a novel and reasonable structure type of aseismic self reset shear wall, which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design of the seismic capacity of the structure.
【学位授予单位】:郑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TU398.2;TU352.1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冬生;欧进萍;;钢绞线拉伸过程中的声发射特征及其损伤演化模型[J];公路交通科技;2007年09期

2 吴振;龙跃;章陈瀑;;持荷状态下钢绞线腐蚀及性能退化研究[J];广西工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3 ;一种新的钢绞线锚具—星形钢锚[J];建筑结构;1973年04期

4 ;一种新的钢绞线锚具——星形钢锚[J];建筑技术通讯;1973年04期

5 张立文;;用冷拔低碳钢绞线制作预应力双T板[J];混凝土及建筑构件;1981年03期

6 李盛衡;高强钢丝钢绞线预应力单T板用于18米跨单层轻工厂房的试验与施工[J];建筑技术通讯(施工技术);1982年02期

7 李盛衡;;20米预应力高强钢丝钢绞线混凝土单T板在单层工业厂房中的应用[J];冶金建筑;1982年09期

8 徐雪;;以钢绞线配筋的32米后张梁试制成功[J];铁道标准设计通讯;1983年03期

9 徐雪;以钢绞线配筋的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桥梁投入批量生产[J];铁道学报;1984年02期

10 ;一种新的钢绞线锚具—星形钢锚[J];建筑技术通讯;1973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宏;郭志敏;;钢绞线组装件动载试验[A];第五届全国MTS材料试验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2 吴秋凡;;一种新型的起重吊装设备[A];全国城市桥梁青年科技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6年

3 金平;费汉兵;徐钦华;;新一代防腐型预应力材料——环氧涂层填充型钢绞线[A];2006钢桥科技论坛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4 栾贵臣;于滨;朱莹;;先张钢绞线夹具设计及试验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3年

5 刘静;何玉珊;;探地雷达在预应力筋检测中的应用[A];第十届全国建设工程无损检测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6 谢永红;罗志恭;;环氧喷涂钢绞线在悬索桥锚碇中的应用[A];第十届后张预应力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7 杨森浩;李广;;岩锚工程钢绞线伸长误差分析[A];《水工建筑物水泥灌浆与边坡支护技术》暨第9次水利水电地基与基础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8 吴晓星;冯芝华;;钢绞线拉伸试验方法的研究[A];第五届后张预应力混凝土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1997年

9 姚国文;蒋冬夏;;交变应力下钢绞线的腐蚀疲劳实验方法研究[A];第22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13年

10 林秀山;蒋永康;孙金茂;;预应力钢丝和钢绞线的防腐镀(涂)层[A];1999中国钢铁年会论文集(下)[C];199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谷筝;通钢四平钢绞线公司冷轧首批产品装车发货[N];四平日报;2006年

2 记者 哈东 通讯员 梁立仙;困境中寻求突破 发展上力求创新[N];四平日报;2009年

3 张建军;安钢第一炼轧厂着力打造钢绞线82B品牌[N];中国冶金报;2009年

4 ;预应力混凝土用钢丝和钢绞线简介[N];世界金属导报;2010年

5 资深记者 陈黎明 通讯员 顾彩红;沙钢与新钢钢绞线合作项目正式签约[N];中国冶金报;2012年

6 杨潇;南环大桥上的“钢绞线”[N];首都建设报;2006年

7 段红芳 左俊;国阳二矿物流中心小技改换来大效益[N];山西经济日报;2009年

8 记者 阮海儿 通讯员 王磊;宝钢钢绞线中标云南新一轮交通建设项目[N];中国冶金报;2004年

9 记者 田津;天津钢线钢缆集团调整产品结构成果显著[N];现代物流报;2006年

10 道尔吉;新一代混凝土配筋用钢绞线的开发[N];世界金属导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余芳;钢绞线腐蚀后的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受力性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2 李富民;氯盐环境钢绞线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腐蚀效应[D];中国矿业大学;2008年

3 孙建;新型全预制装配式剪力墙结构抗震性能研究[D];东南大学;2016年

4 汤磊;预制装配混凝土剪力墙结构新型混合装配技术研究[D];东南大学;2016年

5 肖全东;装配式混凝土双板剪力墙抗震性能试验与理论研究[D];东南大学;2015年

6 方德平;剪力墙中断的高层框—剪结构抗震性能分析与工程应用[D];华侨大学;2007年

7 连星;叠合板式剪力墙的抗震性能试验分析及理论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8 陈学伟;剪力墙结构构件变形指标的研究及计算平台开发[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曾令昕;钢绞线混凝土剪力墙的抗震性能研究[D];郑州大学;2017年

2 璩亚旭;钢绞线与混凝土的粘结腐蚀疲劳损伤行为[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3 于佳;钢绞线斜拉索锚固系统耐久性试验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5年

4 崔强;利用角钢耗能的自复位结构体系的抗震性能[D];苏州科技学院;2015年

5 何筱姗;悬索桥主缆钢绞线及支座防护材料的性能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5年

6 许凌志;XH公司钢绞线产品市场竞争策略研究[D];南昌大学;2015年

7 杨俊;氯盐环境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中钢绞线的腐蚀疲劳损伤行为[D];中国矿业大学;2016年

8 叶忠明;锈蚀钢绞线力学性能试验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6年

9 黄月华;基于频率法的钢绞线预应力检测技术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3年

10 吴雪峰;锈蚀钢绞线力学性能和粘结性能研究[D];中南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14926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nzhugongchenglunwen/214926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437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