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建筑工程论文 >

新型板柱组合结构边节点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发布时间:2018-08-20 16:13
【摘要】:为了探究新型板柱组合结构边节点的抗震性能,设计边节点和角节点两种试件进行足尺试验。观察相同轴压比条件下两个试件的受力过程和破坏形态,对其延性、耗能、刚度退化、强度衰减等进行分析,试验研究表明:新型组合结构梁柱节点试件在地震作用下的破坏过程满足"强柱弱梁"和"强节点弱构件"的破坏准则;边节点承载力约为角节点承载力的1.13倍;角节点延性略好于边节点;同一轴压比下,新型组合结构角节点耗能好于边节点,且二者的等效黏滞阻尼比在0.19~0.23之间。
[Abstract]: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seismic behavior of the edge joints of a new type of slab-column composite structure, full-scale tests were carried out on two kinds of specimens, the side joints and the corner joints. The stress process and failure pattern of the two specimens under the same axial compression ratio are observed, and their ductility, energy dissipation, stiffness degradation and strength attenuation are analyzed.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failure process of the new type composite structure Liang Zhu joints under seismic action meets the failure criteria of "strong column and weak beams" and "strong joints and weak members", and the bearing capacity of the side joints is about 1.13 times that of the angular joints. The ductility of the corner joints is slightly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edge joints, and the energy consumption of the new composite structure is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edge joints under the same axial compression ratio, and their equivalent viscous damping ratio is between 0.19 and 0.23.
【作者单位】: 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408620) 中国中冶“三五”重大科技专项(0012013010)
【分类号】:TU352.11;TU398.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清;张广泰;;《组合结构》课程教学方法的探讨[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2 ;第六届海峡两岸及香港钢及组合结构技术研讨会[J];建筑钢结构进展;2010年05期

3 ;钢和组合结构国际学术研讨会[J];建筑钢结构进展;2010年06期

4 ;钢和组合结构国际学术研讨会[J];建筑钢结构进展;2011年02期

5 宋天霞;秦庆华;;一般壳体组合结构在均布压力下的平衡与稳定[J];工程力学;1986年03期

6 孟钢,高小旺,周晓夫,肖伟,王巍,王菁,王金妹;多层组合结构中弯曲变形对砖墙承载能力的影响[J];建筑科学;2000年02期

7 陈瑜,徐福泉;多层组合结构建筑的整体平移旋转技术[J];建筑结构;2001年12期

8 吴嘉蒙,刘见华,金咸定;非标准交接板梁组合结构的有限元建模新方法[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2年11期

9 陈波,郑旭东,黄勇,马克俭;一种新型组合结构—组合式空腹板[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5期

10 孔玲云,罗鸿平;禹州电厂一期工程钢-砼组合结构施工[J];平原大学学报;2002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钟善桐;高伯扬;;组合结构在我国的发展[A];中国钢协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协会第三次年会论文集[C];1991年

2 马云生;杨永德;;空间板架组合结构二阶段设计法[A];第四届空间结构学术交流会论文集(第二卷)[C];1988年

3 尹泽勇;尹晶;任培正;;组合结构的一类过渡元素[A];土木工程中计算机应用文集——中国土木工程学会计算机应用学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1981年

4 王石刚;刘利;黄玉盈;钟伟芳;余俊;林金铭;;组合结构优化齿行法[A];第四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下)[C];1995年

5 曲淑英;;组合结构的杆系化计算[A];第五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二卷)[C];1996年

6 钟善桐;;近年来组合结构的发展概况[A];中国钢协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协会第五次年会论文集(上册)[C];1995年

7 钟善桐;;组合结构在我国发展的新形势[A];中国钢协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协会第七次年会论文集[C];1999年

8 施养杭;;钢—砼组合结构的研究、发展、应用与前景[A];第五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王小盾;陈志华;白晶晶;李珊珊;安琦;;钢木组合结构的研究现状与发展前景[A];'2011全国钢结构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伍俊;刘晶波;刘元;高超;;装配式防爆墙组合结构和翻转式路刺的设计与研制[A];第六届全国工程结构安全防护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记者 赵姝婧 实习记者 赵聪;理想绘制蓝图 匠心构架彩虹[N];新清华;2013年

2 孙殿臣、隋艳娥 牛秀艳;建筑屋顶待“改革”[N];中国房地产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周海兵;索—梁组合结构非线性动力学实验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志翔;钢筋混凝土榫传剪器宏—细观力学行为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2 王春;钢-混凝土竖向组合结构的抗震性能分析[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年

3 赵伟伟;新型组合管节点抗震性能研究[D];江苏科技大学;2015年

4 吕昌明;组合板式复合抗滑结构受力特性模型试验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5年

5 黄端权;变梁截面新型RCS组合结构空间梁柱组合件抗震性能研究[D];华侨大学;2016年

6 姜孟;微型|У睬阶楹辖峁乖诒咂抡沃械挠τ眉际跹芯縖D];西安工业大学;2017年

7 王鹏韬;T构—肋拱组合结构施工过程中支架失稳后施工方案研究[D];广西大学;2013年

8 刘小刚;复杂型钢组合结构内浇绿色高性能混凝土关键技术研究[D];北京建筑大学;2014年

9 熊明祥;钢框架组合结构的冲击响应和防护措施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10 胡志礼;扇形弓弦预应力组合结构力学性能分析与试验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19422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nzhugongchenglunwen/219422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f5b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