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第三代结构设计理论
[Abstract]:The third generation design theory of engineering structure has already had the embryonic form.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wo basic dimensions of structural design theory, the development course of the first and second generation structural design theory is briefly discussed. On this basis, the limitations and basic contradictions of the second generation structural design theory are pointed out,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hird generation structural design theory are analyzed, and its theoretical basis and basic framework are discussed. The subject description of the research that needs to be carried out to establish the third generation structure design theory is given.
【作者单位】: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分类号】:TU318.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李杰;陈建兵;;随机动力系统中的概率密度演化方程及其研究进展[J];力学进展;2010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伟强;曹志峰;陈彦北;卜继玲;陈忠海;;双球面减隔震支座等效摩擦系数理论分析与试验研究[J];铁道标准设计;2017年07期
2 袁万城;林曾;党新志;贾丽君;;考虑地震动空间效应的深水桥梁减震性能[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年05期
3 何岸;潘亦苏;;基于不同动水压力计算方法的深水桥地震响应分析[J];四川建筑;2017年02期
4 颜东煌;董道福;陈常松;涂光亚;袁明;李炎;;考虑摩阻效应的大行程滑移支座非线性耦合分析[J];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年02期
5 卢华喜;郑孝辉;周珍伟;;考虑动水压力作用影响的矩形深水桥墩地震响应分析[J];建筑技术;2017年03期
6 陈亚楠;;网架结构的动力响应及有限元仿真[J];能源与环保;2017年02期
7 刘晓群;;半漂浮体系斜拉桥抗震性能及其减震措施研究[J];福建建设科技;2017年01期
8 朱坤;郝起礼;;不同视波速对曲线桥地震响应的分析研究[J];西部大开发(土地开发工程研究);2017年01期
9 林家浩;张亚辉;赵岩;;虚拟激励法在国内外工程界的应用回顾与展望[J];应用数学和力学;2017年01期
10 柳春光;张士博;;考虑地震、波浪和海流作用的跨海桥梁结构研究进展[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17年0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金佳敏;基于IDA方法的大跨度深水刚构桥地震损伤性能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6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章军;李杰;;地震动随机过程的正交展开[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9期
2 李杰;刘章军;;随机脉动风场的正交展开方法[J];土木工程学报;2008年02期
3 刘章军;李杰;;脉动风速随机过程的正交展开[J];振动工程学报;2008年01期
4 李杰;张琳琳;;实测风场的随机Fourier谱研究[J];振动工程学报;2007年01期
5 陈建兵;李杰;;Joint probability density function of the stochastic responses of nonlinear structures[J];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Vibration;2007年01期
6 李杰;刘章军;;基于标准正交基的随机过程展开法[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10期
7 李杰;艾晓秋;;基于物理的随机地震动模型研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6年05期
8 李杰;;随机动力系统的物理逼近[J];中国科技论文在线;2006年02期
9 李杰;陈建兵;;随机动力系统中的广义密度演化方程[J];自然科学进展;2006年06期
10 李杰,陈建兵;随机结构动力可靠度分析的概率密度演化方法[J];振动工程学报;2004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纪红;;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的技术应用[J];交通标准化;2012年19期
2 张华;结构设计理论的发展变革及思考[J];新建筑;2003年S1期
3 胡长顺,曹东伟;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结构设计理论与方法研究[J];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01年02期
4 ;“黄土地区重交通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设计理论与方法”荣获2012年度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J];山西交通科技;2013年02期
5 罗渝;何思明;吴永;;基于上限定理的桩锚组合结构设计理论研究[J];人民长江;2010年02期
6 刘朝晖,李宇峙;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应用技术[J];广东公路交通;2003年S1期
7 杜冰;王t,
本文编号:222281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nzhugongchenglunwen/22228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