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建筑工程论文 >

玄武岩纤维自密实混凝土的力学及耐久性能试验研究

发布时间:2018-10-05 07:11
【摘要】:建筑业对国家的发展功不可没。作为建筑业中应用最广泛的材料之一的混凝土近年来出现了多种新品种,如沥青混凝土,橡胶混凝土,纤维混凝土,自密实混凝土等。其中自密实混凝土由于其在施工时不需要人工振捣,减少噪声污染越来越受到专家学者的青睐。然而自密实混凝土存在着抗拉性能差,韧性差等缺点,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其推广应用。有关研究表明纤维混凝土能够增强混凝土的力学和耐久性能,于是在自密实混凝土中掺加纤维成为科学家关注的焦点话题。玄武岩纤维较其它纤维具有熔点高,耐酸碱,抗拉强度高等优良特性。所以本文将探究玄武岩纤维自密实混凝土的力学和耐久性能,相关结论可以为有关规范的制定提供参考和借鉴。首先,采用全体积法计算,试配并调整配合比,同时结合纤维混凝土的有关配合比计算经验,通过测试新拌混凝土的坍落扩展度,J环扩展度,坍落扩展时间等工作性能指标,获得该种混凝土原材料组合比例。其次,分别研究玄武岩纤维掺量,混凝土标号等参数对玄武岩纤维自密实混凝土的标准立方体承压强度,劈裂强度,棱柱体承压强度,棱柱体承压强度与立方体承压强度比,弹性模量等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建立玄武岩纤维自密实混凝土立方体标准承压强度拟合公式,玄武岩纤维自密实混凝土劈裂强度与立方体标准承压强度之间的拟合公式。通过试验得出:伴随纤维所加比例的增加,玄武岩纤维自密实混凝土的立方体承压强度先变大而后逐渐降低,在纤维含量为2.2kg/m~3时,各基准配合比的玄武岩纤维自密实混凝土抗压强度达到最大值。再次,分别探究玄武岩纤维含量和混凝土强度等级对玄武岩纤维自密实混凝土抗冻融耐久特性的影响规律。分别测试玄武岩纤维自密实混凝土不同冻融循环次数作用下的的动弹性模量和质量。通过试验得出:随着冻融循环次数的累加,其质量损失率变大,相对动弹性模量变小。最后研究纤维掺量对玄武岩纤维自密实混凝土的抗氯离子渗透性能影响规律,测试各种纤维掺量的自密实混凝土的氯离子电通量。通过试验得出:各种基准强度的自密实混凝土的六小时总电通量均随其纤维掺量的增加先减小而后增大。
[Abstract]: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has contribut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untry. As one of the most widely used materials in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concrete has emerged a variety of new types in recent years, such as asphalt concrete, rubber concrete, fiber concrete, self-compacting concrete and so on. The self-compacting concrete is more and more popular with experts and scholars because it does not need artificial vibration to reduce noise pollution. However, self-compacting concrete has some disadvantages, such as poor tensile performance and poor toughness, which hinder its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to some extent. Some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fiber reinforced concrete can enhance the mechanical and durability of concrete, so adding fiber to self-compacting concrete has become the focus of attention of scientists. The basalt fiber has higher melting point, higher resistance to acid and alkali and higher tensile strength than other fibers. Therefore, this paper will explore the mechanical and durability of basalt fiber self-compacting concrete, the relevant conclusions can provide reference and reference for the formulation of relevant specifications. First of all, the whole volume method is used to calculate and adjust the mixing ratio. At the same time, combined with the relevant calculation experience of fiber reinforced concrete (FRC), the performance indexes of freshly mixed concrete (FRC), such as the collapsing extension degree and the collapse propagation time and so on, are tested. The ratio of the concrete raw material combination is obtained. Secondly, the ratio of standard cube compressive strength, splitting strength, prism compression strength to cube compressive strength of basalt fiber self-compacting concrete is studied. The influence of elastic modulus and other mechanical properties. The fitting formula of the cubic compressive strength of basalt fiber self-compacting concrete and the fitting formula between the splitting strength of basalt fiber self-compacting concrete and the cube standard compressive strength are established.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cube compressive strength of basalt fiber self-compacting concrete increases first and then de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fiber ratio, and the fiber content is 2.2 kg / m ~ 3. The compressive strength of basalt fiber self-compacting concrete with reference ratio reaches the maximum. Thirdly, the effects of basalt fiber content and concrete strength grade on the freeze-thaw resistance of self-compacting basalt concrete are studied. The dynamic elastic modulus and mass of basalt fiber self-compacting concrete under different freeze-thaw cycles were measur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ass loss rate increases and the relative dynamic elastic modulus decreases with the accumulation of freeze-thaw cycles. Finally, the effect of fiber content on chloride permeation resistance of basalt fiber self-compacting concrete is studied, and the chloride ion flux of self-compacting concrete with various fiber content is tested.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total electric flux of self-compacting concrete of various standard strength decreases first and then in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fiber content.
【学位授予单位】:沈阳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TU52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杜毅,黎洪,李英;人工砂石自密实混凝土的研制[J];贵阳金筑大学学报;2002年01期

2 赵筠;自密实混凝土的研究和应用[J];混凝土;2003年06期

3 陈凤山;潘德强;王胜年;;自密实混凝土应用与研究进展综述[J];华南港工;2003年01期

4 赵伟,张建欣;粉煤灰在自密实混凝土中的应用[J];粉煤灰综合利用;2004年02期

5 吴红娟,李志国;自密实混凝土及其工作性评价[J];武汉工业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6 钟志强;王君菊;田德义;师海霞;;自密实混凝土在通道改建工程中的应用[J];商品混凝土;2004年01期

7 陈朝阳,周建国,邱清露;自密实混凝土的制备与性能评价[J];国外建材科技;2005年05期

8 唐伟;高强自密实混凝土的试验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5年02期

9 于新文;董浩;王兰英;王建程;;自密实混凝土的研究与应用[J];低温建筑技术;2006年01期

10 解光胜;;自密实混凝土应用发展与研究[J];治淮;2006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何廷树;;自密实混凝土的研究[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2 黄炳周;;自密实混凝土及其发展对策[A];福建省第九届水利水电青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3 叶燕华;李雪红;缪汉良;陈丽华;;骨胶比对自密实混凝土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A];高强与高性能混凝土及其应用——第六届全国高强与高性能混凝土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4 张春亮;何世钦;;自密实混凝土高温后性能研究[A];北京力学会第20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4年

5 吴小强;刘中心;陈兵;顾晴霞;;自密实混凝土在武汉火车站三跨连续梁中的研究和应用[A];建设工程混凝土应用新技术[C];2009年

6 宗兰;曾丽娟;王元纲;何振兴;;干拌自密实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能的试验研究[A];建筑结构(2009·增刊)——第二届全国建筑结构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7 雷登宪;胡建立;雷宏;;自密实混凝土在厂房蜗壳施工中的应用[A];水工大坝混凝土材料和温度控制研究与进展[C];2009年

8 王少江;胡长清;;高强自密实混凝土性能研究[A];高强与高性能混凝土及其应用——第七届全国高强与高性能混凝土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9 谢建军;卢芳云;王志兵;;冲击载荷下自密实混凝土的动态力学性能研究[A];第三届全国爆炸力学实验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10 刘志超;罗素蓉;;自密实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因素[A];第15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杨纯红;自密实混凝土无须振捣夯实发展路[N];中华建筑报;2009年

2 潘效淑;混凝土创新新技术:自密实混凝土[N];中国建材报;2007年

3 通讯员 沈靖;采用自密实混凝土满足奥运工程需求[N];建筑时报;2006年

4 刘曙甲 刘志伟;自密实混凝土防水性能比普通水泥高4倍[N];科技日报;2006年

5 北京城建道桥银龙混凝土分公司主任工程师 常峰;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在自密实混凝土施工中的应用[N];中国建材报;2006年

6 程超 许汉平;中建商砼公司 科技成果达国际先进水平[N];中华建筑报;2010年

7 记者 兰建国;中冶建工3项科技成果通过部省级鉴定[N];中国冶金报;2008年

8 徐艳红 李之政;科技创新 构筑精品[N];中华建筑报;2005年

9 李长吉 郭江武;新技术破解施工扰民难题[N];中国交通报;2009年

10 通讯员 朱宝君邋卢远兴 本报记者 陈晓光;黑龙江首次采用自密实混凝土技术大获成功[N];中国交通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刘小洁;自密实混凝土梁长期变形性能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2 刘思国;纤维自密实混凝土工作性能和抗剪性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3 谢越韬;自密实混凝土填充性能及堆石混凝土界面微观特性研究[D];清华大学;2014年

4 龚灵力;自密实混凝土性能及混凝土多场耦合时变性分析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5 黄绵松;堆石混凝土中自密实混凝土充填性能的离散元模拟研究[D];清华大学;2010年

6 吴琼;基于净浆流变性的自密实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研究[D];清华大学;2013年

7 陈松贵;宾汉姆流体的LBM-DEM方法及自密实混凝土复杂流动研究[D];清华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志兴;自密实混凝土应力—应变曲线方程研究及梁可靠度分析[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2 牛艳飞;纤维自密实混凝土配合比优化设计及其对断裂性能的影响[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3 吴青松;层间连接对CRTSⅢ型板式轨道结构受力特性影响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4 黄法礼;CRTSⅢ板式无砟轨道自密实混凝土剪切作用下的流变行为研究[D];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2016年

5 吴波;原材料对自密实混凝土性能的影响[D];西南交通大学;2016年

6 张勇;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充填层自密实混凝土静态稳定性研究[D];燕山大学;2016年

7 张萌;冻融循环对C30自密实混凝土简支梁受弯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D];新疆大学;2016年

8 关天祺;自密实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及其性能研究[D];石家庄铁道大学;2016年

9 周磊;高性能自密实混凝土的研究[D];扬州大学;2016年

10 刁子坤;掺钢渣再生骨料自密实混凝土的制备及应用研究[D];江苏科技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25247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nzhugongchenglunwen/225247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805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