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木构建筑曲线形态的建构与表现
发布时间:2018-10-21 07:36
【摘要】:木构建筑在世界建筑体系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在西方国家木建筑现已发展成熟,虽然中国又有几千年的木构建筑历史,但由于期间木材资源短缺,使木建筑有一段时间的发展停滞期,直至近些年我国与国外的相关交流增多,木建筑在我国有了新的发展。木材由于具有优越的材质、结构表现力以及丰富的文化属性,一直被建筑师所推崇。尤其在环境恶化的今天,木材特有的原料制造能耗低、污染性小、节能以及固化二氧化碳等多方面优势,满足了人们对更为健康、生态的生活环境的追求。此外,随着社会文化的进步,人们的审美意识已不再把视线聚焦在直线式泛滥的机械美学中,人们更想要的是求变和创新,来自自然的曲线成了人们的“新宠”,充满变化的曲线、非线性建筑更能夺人眼球。因此在当代科技和技术的影响下木构建筑有了新的生命力,出现了以曲线形式为主的木构建筑形态。故本文以当代曲线形态的木构建筑为研究对象,重点放在曲线形态上,分别从建构和表现两方面进行深入研究。根据本课题所涉及的研究内容,将论文分为六章。第一章绪论部分主要阐述了研究背景以及国内外有关木建筑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而对研究主体的概念进行解释并界定研究范围,并对研究目标和意义做了界定。第二章从曲线形态的技术基础入手,论述了在当代新技术的影响下,出现了新的木材、新的结构形式,并且在木材的连接上也由于钢构件的引入使其发展出更多的节点形式,计算机的普及和应用更进一步推动了建筑形态的多样化,尤其是参数化以及数字化加工工艺使木材的建造更为自由,从材料、结构、节点以及数字化设计和建造层面上分析曲线形态的木构建筑得以产生并发展的技术支撑。第三章则是在上述技术基础之上对建构形式进行深入研究,分别从材料、结构、节点三个方面分析并总结了当代木构建筑的曲线形态是如何建构的以及具体的建构形式。第四章就木构建筑曲线形态的美学特征进行深入探讨,分别从美学法则的体现、美的特性以及曲线形态所带来的心理性审美进行分析,并对当代木构建筑的仿生和功能主义的表现进行了探讨。第五章是文化层面的意义研究。分别从曲线木构建筑所表现出来的地域文化、有机性和建构文化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探讨精神层面的意义。第六章是文章的收尾,主要根据上述分析总结了木构建筑曲线形态的发展趋势,并从我国自身的现状入手,从不同角度分析了曲线木构在我国发展的优势和挑战,并展望了我国的建筑实践对曲线形态木构建筑的推动。文章采用层层递进的方式进行分析,从曲线形态形成的物质层面——技术基础和建构形式,到精神层面——美学特征和文化内涵——逐步深入分析,对当代出现的曲线形态的木构建筑做一具体论述,试图从多方面解读曲线形态产生的背景、技术、建构形式、精神意义等,对日后木构建筑的曲线形态的研究做一铺垫和参考。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建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TU366.2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建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TU366.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袁烽;;今日建筑[J];时代建筑;2006年06期
2 左光之;邹青;;木构建筑文化传承与建造的技术特征[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3期
3 张成龙;邱爽;;长白山区传统木构建筑的建构解析[J];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4 尹明;;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J];歌海;2010年05期
5 杨柳新;;木构建筑对中日地域性文化的表达研究[J];建筑与文化;2014年02期
6 韩伟强;;日本古城木构建筑的意境与环境保护[J];南方建筑;2002年01期
7 黄晖,涂志群;建立木构技术与木建筑的信息桥梁[J];宜春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8 王路;篇首语[J];世界建筑;2005年08期
9 赵辰;木之建构——关于国际当代木构建筑的发展[J];世界建筑;2005年08期
10 赫尔曼·考夫曼,黄倩;我关于木构建筑设计和建造的10项原则[J];世界建筑;2005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刘建华;;关于山区古代木构建筑保护问题的思考[A];建筑历史与理论第五辑[C];1993年
2 马炳坚;;中国木构建筑的特点和科学保护[A];文物建筑论文集(第2辑)[C];2009年
3 郭黛Y,
本文编号:228439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nzhugongchenglunwen/22843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