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建筑工程论文 >

山区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特征与空间重构研究

发布时间:2018-10-31 12:03
【摘要】:梵净山地区地属喀斯特山区,其核心区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村庄规划布局的制约因素较多。为实现农村居民点的空间优化,综合评价了农村居民点的空间位置、自然资源和区位条件对农村居民点分布的影响,利用主成分分析法综合各影响指标,求出农村居民点规模值,在此基础上通过基于断裂点的加权Voronoi图分割其作用范围,结合"居住场势"分类,找出需要搬迁的农村居民点。结果表明:1研究区共有农村居民点23 046个,面积14 342.78 hm~2,居民点多沿道路支线和河流分布于山间河谷地带,布局散乱。2区域内有零星居民点7 871个,面积为2 641.75 hm~2,占18.42%;需保留居民点10 288个,面积为5 680.46 hm~2,占39.6%;中心居民点4 887个,面积为6 020.57 hm~2,占41.98%。3空间布局优化后的农村居民点共15 175个,总面积不变,主要应将西部和梵净山保护区内的零散聚落向东部水源充沛、交通发达的集镇地区搬迁。研究成果可为梵净山地区新农村规划的科学编制提供理论参考。
[Abstract]:The Fanjingshan area is a karst mountain area, and its core area is a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In order to realize the spatial optimization of rural residential areas, the effects of the spatial location, natural resources and location conditions of rural residential areas on the distribution of rural settlements were comprehensively evaluated. The scale of rural residential area is obtained. On this basis, the range of action is segmented by weighted Voronoi diagram based on breakpoints, and the rural residential areas that need to be relocated are found by combining with the classification of "residential field potential".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1) there were 23 046 rural residential areas in the study area, with an area of 14 342.78 hm~2, and distributed along the road branches and rivers in the mountain valley. 2 there were 7 871 scattered residential areas in the study area. The area of 2 641.75 hm~2, was 18.42; 10 288 settlements need to be reserved, with an area of 5 680.46 hm~2, accounting for 39.6%; There are 4 887 central residential areas, with an area of 6 020.57 hm~2, accounting for 15 175 rural settlements after the optimized spatial layout of 41.98.3. The total area remains unchanged. The scattered settlements in the west and Fanjingshan protected areas should be replete with abundant water sources in the east. The well-traveled market towns were relocated. The research results can provide a theoretical reference for the scientific compilation of the new rural planning in Fanjingshan area.
【作者单位】: 铜仁学院旅游与地理系;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基金】:贵州科学技术基金项目(黔科合J字LKT[2012]07号,25号;黔科合LH字[2014]7472)~~
【分类号】:TU982.2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涛;;皖西地区新农村居民点建设的思考[J];安徽建筑;2012年05期

2 秦志杰;黑龙江省农村居民点规划中几个问题的探讨[J];建筑学报;1964年03期

3 孟钧,刘国葵,林秉公;徐州地区新农村居民点规划与设计中的几个问题[J];建筑学报;1983年01期

4 孙宇杰;瞿忠琼;蔡筱;;南京市农村居民点现状及动态变化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25期

5 关小克;张凤荣;赵婷婷;方磊;朱泰峰;;北京市农村居民点整理分区及整理模式探讨[J];小城镇建设;2010年07期

6 张强;;关于农村居民点布局模式的思考——以长株潭绿心地区为例[J];中外建筑;2012年07期

7 李福能;;大型城市农村居民点整理研究-以上海市为例[J];科技创业家;2013年13期

8 查家德 ,高承增 ,谢若松;朝鲜农村居民点规划设计[J];建筑学报;1978年03期

9 龚达麟;农村居民点规划布局的集中与分散问题[J];建筑学报;1983年10期

10 张玉竹;;怎样合理规划农村居民点?——从太湖地区农村居民点规划看环境因素的重要性[J];农业工程;1983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来璐;李世峰;南国良;谭建欣;程昊;;山地经济条件下农村居民点整理模式探讨——以北京市密云县为例[A];纪念中国农业工程学会成立30周年暨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CSAE 2009)论文集[C];2009年

2 蔡准;朱忠东;;新农村居民点布局及规划方法研究[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蔡准;朱忠东;;新农村居民点布局及规划方法研究[A];2010年湖南省优秀城乡规划论文集[C];2010年

4 廖兴勇;王周辉;周佳松;;农村居民点整理模式及措施研究[A];21世纪中国土地科学与经济社会发展——中国土地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5 李悦;乐亚良;黄锦峰;彭敏;;农村居民点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A];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土地问题研究[C];2006年

6 谢磊;;当前农村居民点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A];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土地问题研究[C];2006年

7 黄宏亮;;有序建造农民新居 倾力塑造农村新貌——关于农村居民点建设的调查与思考[A];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土地问题研究[C];2006年

8 孙其伟;;农村居民点整理对策与措施探讨[A];“土地整理与城市化”研究文集[C];2003年

9 朱凤凯;张凤荣;;都市山区农村居民点布局调整——以北京市门头沟区为例[A];节约集约用地及城乡统筹发展——2009年海峡两岸土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10 郭珍洁;郑新奇;杨玲莉;;农村居民点空间布局模式探讨[A];中国山区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与人地协调发展研究[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许孝平;新农村居民点布点规划通过评审[N];芜湖日报;2010年

2 记者 汤小俊;全国政协委员谢德体建议治治农村居民点无序扩张[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5年

3 尹明;构建农村居住新格局[N];中国建设报;2003年

4 程伟虹;农村居民点规划控源截污近尾声[N];江阴日报;2011年

5 通讯员 相玉梅;灌南加强农村居民点规划建设管理[N];连云港日报;2011年

6 郑力;泽普加快农村居民点建设步伐[N];中国建设报;2002年

7 王军 滕庆海;句容八成农村居民点通上客运班车[N];镇江日报;2010年

8 本报记者 彭泺;城镇化建设中应做到三个坚持[N];中国建设报;2010年

9 本报记者 叶春风 秦洁;“要为农民建房搞好规划服务”[N];联合日报;2007年

10 秦路;地大教授提出农村居民点集约用地模式[N];科技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李敬峰;基于景观格局演变的农村居民点整理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8年

2 谭雪兰;农村居民点空间布局演变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1年

3 张佰林;农村居民点功能演变与空间分异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5年

4 苏高华;土地资源优化配置模式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年

5 李君;农户居住空间演变及区位选择研究[D];河南大学;2009年

6 曹银贵;典型矿农城复合区土地利用格局演化与管理对策[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倩;农户参与农村居民点整理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D];四川农业大学;2010年

2 陈丹杰;豫北平原区农村居民点整理时机时序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10年

3 覃瑜;市域农村居民点优化布局与模式选择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4 陈莉;农村居民点集约利用研究[D];河南大学;2007年

5 康秀梅;陕西省农村居民点建设问题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年

6 肖君;基于宜居评价的农村居民点潜力释放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1年

7 王兵;基于利益主体的农村居民点整理决策机制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2年

8 李盼盼;基于农民视角下的农村居民点整理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9 张旭;农村居民点空间布局优化模式构建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10 管伟;丘陵山地区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及其整理模式探讨[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30211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nzhugongchenglunwen/230211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617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