矩形钢管混凝土齐次广义屈服函数与桁架结构极限承载力
[Abstract]:The homogeneous Generalized yield function of concrete filled Steel Tubular concrete (CFST) rectangular Section with wide applicability is studied. Based on this, the efficient and adaptive elastic modulus reduction method (EMRM).) for the ultimate bearing capacity analysis of CFST truss structures is presented. Firstly, the constraint effect coefficient is taken as the independent variable, and the undetermined coefficients of HGYF are fitted with higher order polynomials to make it compatible with different CFST rectangular sections. Furthermore, the HGYF, of CFST rectangular section is established by regression analysis and the adaptive identification criterion of high bearing element is established. Then, the stiffness damage evolution of the CFST truss structure is simulated by reducing the elastic modulus of the high bearing element, and the ultimate bearing capacity of the CFST truss structure is determined. By comparing the calculation results of CFST components and structures with model tests and incremental nonlinear finite element method, it is proved that the HGYF and EMRM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have good applicability and accuracy. And can achieve higher computational efficiency.
【作者单位】: 广西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广西大学工程防灾与结构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478125)
【分类号】:TU398.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文熙,濮家骝,陈愈炯;土的硬化规律和屈服函数[J];岩土工程学报;1981年03期
2 施维成;朱俊高;;建立土体屈服函数的方法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10年04期
3 史述昭,杨光华;岩体常用屈服函数的改进[J];岩土工程学报;1987年04期
4 任放,盛谦,常燕庭;岩土类工程材料的蛋形屈服函数[J];岩土工程学报;1993年04期
5 沈珠江;;几种屈服函数的比较[J];岩土力学;1993年01期
6 颜天柱;东兆星;刘向阳;;岩土类介质屈服函数的实质[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年18期
7 周维贤;;正交异性非二次屈服函数探讨[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1989年04期
8 王芝银;确定岩土二次屈服函数中有关参数的一种方法[J];力学与实践;1991年02期
9 姜洪伟,张保良,,袁聚云,赵锡宏;上海软土的屈服函数[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年04期
10 陈双喜;板弯曲问题—Mises屈服函数的广义形式[J];安徽建筑;1996年Z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黄传志;;屈服函数的极值条件——土体极限分析的基本方程之一[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九届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3年
2 王智超;蒋明镜;;结构性软土率相关解构规律及流变本构模型研究[A];中国力学大会——2013论文摘要集[C];2013年
3 肖新平;吴丹宇;丁霞;;基于灰生成的极限承载力建模与预测研究进展[A];第六届中国不确定系统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张志军;丁德馨;饶龙;毕忠伟;;预测钢筋混凝土预制桩竖向极限承载力的自适应神经模糊推理方法研究[A];第九届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6年
5 潘轶;徐国彬;;薄壁钢拱壳极限承载力的分析比较及措施改进[A];第八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卷)[C];1999年
6 叶梅新;曾庆元;;钢板梁面内极限承载力问题的研究[A];全国桥梁结构学术大会论文集(下册)[C];1992年
7 高大钊;;软土地基的极限承载力[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七届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4年
8 李黎明;姜忻良;陈志华;李宁;;矩形钢管混凝土计算理论比较[A];第六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尧国皇;宋宝东;黄用军;谭伟;;矩形钢管混凝土T型受压节点受力性能的有限元分析[A];第三届中国CAE工程分析技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0 尧国皇;宋宝东;黄用军;谭伟;;矩形钢管混凝土T型受压节点受力性能的有限元分析[A];第七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广东江门市新会区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站 赵权新;基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极限承载力的确定[N];山西科技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李军亮;基于广义灰色模型的极限承载力建模与预测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2 刘永健;矩形钢管混凝土桁架节点极限承载力试验与设计方法研究[D];湖南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少东;PHC超长管桩承载力与影响因素应用研究[D];延边大学;2015年
2 王震;PBL加劲型矩形钢管混凝土拱肋试设计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3 李晓丽;基于统一理论的矩形钢管混凝土构件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
4 梁文锋;上翼缘为矩形钢管混凝土工字形梁的整体稳定承载力试验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6年
5 韩鑫;带填充墙矩形钢管混凝土框架结构性能研究[D];内蒙古科技大学;2008年
6 杨健;节段预制矩形钢管混凝土桁架结构概念与应用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7 刘君平;矩形钢管混凝土桁架设计方法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05年
8 王腾;矩形钢管混凝土桁架转换层设计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9 周春利;预应力矩形钢管混凝土桁架结构受力性能研究[D];长安大学;2006年
10 高春彦;矩形钢管混凝土框架节点抗震性能试验研究[D];内蒙古科技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32000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nzhugongchenglunwen/23200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