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建筑工程论文 >

复杂基坑施工对相邻地铁车站沉降的影响分析

发布时间:2018-11-17 06:47
【摘要】:研究目的:既有的地铁车站周边常存在后续的商业开发,基坑邻近车站施工会对其结构变形产生不利的影响。本文以天津市天河城购物中心复杂基坑施工为背景,通过三维数值分析,计算基坑的两种开挖方案引起的相邻天津地铁3号线和平路站的沉降值,并评估两种方案对地铁结构安全性的影响,为施工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研究结论:(1)基坑在降水与开挖共同作用下,坑底出现微隆起,基坑周边地表出现沉降槽,地铁车站以沉降变形为主;(2)原方案能更好地控制地铁车站变形,调整方案引起的车站最终沉降略大于原方案;(3)两种方案均能满足地铁变形控制要求,调整方案的工期比原方案减少3个月,经综合比选后推荐采取调整方案;(4)本文根据实际工程进行分析研究,其成果可应用于基坑紧邻地铁施工对既有地铁车站影响的处理。
[Abstract]: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hat there is often a subsequent commercial development around the existing subway stations,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adjacent stations of the foundation pit will have a negative impact on the structural deformation of the existing subway stations. Based on the complex foundation pit construction of Tianhecheng shopping center in Tianjin, the settlement value of Heping Road Station of adjacent Tianjin Metro Line 3 caused by two excavation schemes of the foundation pit is calculated through three-dimensional numerical analysis. The influence of the two schemes on the safety of subway structure is evaluated to provide the basis for the selection of construction scheme. The conclusions are as follows: (1) under the joint action of dewatering and excavation, the pit bottom has a slight uplift, the ground surface around the pit has a settlement trough, and the subway station is dominated by settlement deformation; (2) the original scheme can better control the deformation of subway station, and the final settlement caused by the adjustment scheme is slightly larger than the original scheme; (3) both schemes can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subway deformation control, the duration of the adjustment scheme is 3 months less than that of the original scheme, and the adjustment scheme is recommended after comprehensive comparison. (4)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engineering, the results can be applied to the treatment of the influence of the subway construction next to the foundation pit on the existing subway stations.
【作者单位】: 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分类号】:TU753;U23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马乾瑛;毛念华;赵均海;王社良;;基坑开挖对已建地铁站结构的安全性影响研究[J];铁道工程学报;2014年04期

2 沈辉;罗先启;李野;彭波;杨德春;;深基坑施工对地铁车站影响的数值仿真分析[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1年05期

3 李兴高;;既有地铁线路变形控制标准研究[J];铁道建筑;2010年04期

4 高广运;高盟;杨成斌;余志松;;基坑施工对运营地铁隧道的变形影响及控制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10年03期

5 李志高;曾远;刘国彬;;邻近地铁车站基坑开挖位移传递规律数值模拟[J];岩土力学;2008年11期

6 刘继国;曾亚武;;FLAC~(3D)在深基坑开挖与支护数值模拟中的应用[J];岩土力学;2006年03期

7 陈建峰,孙红,石振明,沈明荣;修正剑桥渗流耦合模型参数的估计[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5期

8 王清,郭惟嘉,刘正兴;修正剑桥模型在基坑开挖分析中的应用[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1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斌;;区间隧道下穿既有地铁车站的设计方案研究及施工技术分析[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7年11期

2 李宏山;;静态拆除在既有线施工的应用[J];四川建材;2017年05期

3 吴荣惠;;狭小空间深基坑施工对邻近建筑与轨道站的保护关键技术[J];中外建筑;2017年05期

4 李欣;;基于数值分析的临近地铁的深基坑优化设计[J];福建建筑;2017年05期

5 赵国勇;李永波;;相邻基坑开挖对在建地铁结构影响分析[J];低温建筑技术;2017年04期

6 曹雪;;城市高层建筑近接地铁隧道施工的影响研究[J];公路交通技术;2017年02期

7 王孟林;;特大直径污水干管上穿顶进施工对临近既有地铁隧道的影响分析[J];施工技术;2017年08期

8 于正泳;;既有运营地铁上方的建筑施工安全保障技术[J];建筑施工;2017年04期

9 袁钊;;深基坑对紧邻地铁车站及盾构隧道的影响[J];浙江水利水电学院学报;2017年02期

10 程泽海;于振帅;;基于FLAC3D的深基坑支护三维数值模拟分析[J];浙江科技学院学报;2017年01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任建喜;李龙;郑赞赞;占有名;史景阳;郭颖;贺小俪;;黄土地区地铁盾构下穿铁路变形控制技术[J];铁道工程学报;2013年05期

2 汤佐群;郑元旺;;“地铁+物业”模式的项目前期工作策略研究[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3年05期

3 曹振;雷斌;张丰功;;黄土地区地铁下穿既有铁路的施工风险及其控制措施[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3年04期

4 陈福贵;向红;;“地铁+物业”模式的经济分析[J];铁道工程学报;2013年02期

5 伍尚勇;杨小平;刘庭金;;双侧深基坑施工对紧邻地铁隧道变形影响的分析[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2年S1期

6 许有俊;陶连金;李文博;范俊毅;王文沛;;地铁双线盾构隧道下穿高速铁路路基沉降分析[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10年12期

7 武朝军;陈锦剑;叶冠林;王建华;周洪波;;苏州地铁车站基坑变形特性分析[J];岩土工程学报;2010年S1期

8 李新星;;邻近基坑开挖的运营地铁车站结构安全度分析[J];岩土力学;2009年S2期

9 李宁;顾强康;朱才辉;苏立海;;西安地铁二号线下穿古城墙段地表沉降控制标准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9年S2期

10 李志高;曾远;刘国彬;;邻近地铁车站基坑开挖位移传递规律数值模拟[J];岩土力学;2008年1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思进;独立地面式地铁车站方案刍议[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2年02期

2 陈小雄;盖挖逆作地铁车站的结构特点[J];现代隧道技术;2002年04期

3 贾洪梅;张青萍;;是什么构成了舒适的地铁车站内部环境?[J];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4 齐锋;陈晓宝;;谈复合式地铁车站的有限元数值仿真[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6年S2期

5 茅立平;;复杂桥桩区地铁车站设计浅析[J];工程质量;2007年09期

6 赵德刚;;满足客户要求 搞好地铁车站设计[J];都市快轨交通;2007年04期

7 ;地铁车站集成应急控制系统[J];都市快轨交通;2008年02期

8 彭地;;浅谈地下地铁车站空间多样性设计[J];四川建材;2013年01期

9 向娟;陈占锋;;地铁车站的防水现状与改进措施[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3年08期

10 E·帕霍莫夫;黄凤珍;;地铁车站之间的距离[J];地下工程与隧道;1988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董靓;;地铁车站的绿色设计原则与技术要点[A];中国交通土建工程学术论文集(2006)[C];2006年

2 翟恩地;;饱和砂土中浅埋地铁车站的抗震设计(英文)[A];第一届全国工程安全与防护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3 刘招伟;王梦恕;周世祥;;繁华城区修建大型地下立交多功能地铁车站技术[A];第一届海峡两岸隧道与地下工程学术与技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1999年

4 闫秋实;刘晶波;刘阳冰;;地铁车站内爆炸冲击波传播规律的数值模拟[A];防振减灾工程理论与实践新进展(纪念汶川地震一周年)——第四届全国防震减灾工程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5 张红;李德裕;崔维贤;;地铁车站火灾人员安全疏散仿真分析[A];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6 王振信;;再论地铁车站防水技术[A];重大隧道、地铁及地下工程的防水排水技术——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隧道与地下工程分会防水排水专业委员会第十四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7 胡蒙达;王庆国;贾坚;;上海卢湾区55号地块开发与地铁车站及隧道共建的研究与实践[A];2010城市轨道交通关键技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8 杜修力;廖维张;;地铁车站内部爆炸作用下的抗爆性能分析[A];2009中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高峰论坛论文集[C];2009年

9 谢量瀛;黄长江;胡万毅;;北京西单地铁车站工程的系统分析与决策[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隧道及地下工程学会第七届年会暨北京西单地铁车站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C];1992年

10 汪敏;侯学渊;;后续路网地铁车站压缩规模之探讨[A];城市地下空间开发与地下工程施工技术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万红 实习生 魏薇 通讯员 孙刚;国庆前启动地铁车站安检 明年修订小客车调控办法[N];天津日报;2014年

2 同济大学教授 束昱;以地铁车站为核心的地下空间开发利用[N];建筑时报;2008年

3 田豆豆 杨柳 郑群华;武汉金银潭地铁车站“零渗水”的秘密[N];中国建材报;2010年

4 昱含;地铁车站细节设计应更加人性化[N];人民铁道;2011年

5 本报记者 袁弘;今日新益州地铁车站封顶[N];成都日报;2006年

6 邓恺;上海最深地铁车站主体结构封顶[N];中国建材报;2007年

7 记者  沈英甲;北京市政精心打造地铁车站精品[N];科技日报;2005年

8 王立武 曾正贤;北京立交桥下建地铁车站[N];科技日报;2004年

9 李忠东;世界大都市轨道交通面面观[N];中国交通报;2007年

10 记者 张琦;13个地铁车站交通疏导方案确定[N];西安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振坤;地铁车站敞开楼梯空气幕防火防烟分隔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5年

2 何理;地铁车站大客流疏运风险形成机理及行为特征研究[D];北京科技大学;2016年

3 万欣;基于乘客行为的地铁车站运行脆弱性分析与评估研究[D];东南大学;2016年

4 姚国伟;基于乘客疏散仿真的地铁车站建筑结构布置和设施协调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5 孔键;地铁车站内部空间环境人性化设计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6 王维;地铁车站混凝土结构开裂有限元分析[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7 李淑;基于变形控制的北京地铁车站深基坑设计方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3年

8 吴小将;同站厅平行换乘地铁车站深基坑施工变形控制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9 齐锋;地铁车站纤维混凝土结构抗渗试验及阻裂防水机理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10 曲树盛;地铁车站在内爆炸作用下的结构响应与破坏及地面振动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吕鹏;地铁车站乘客集散仿真研究及其在设施协调设计中的应用[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2 陈世栋;地铁车站人工照明智能控制与节能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3年

3 王华鑫;多模态视角下西安地铁车站标识中地域文化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5年

4 王浩;基于多智能体的地铁车站行人疏散仿真及其内部设施布局优化[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5 廖庄;粉、砂土地层地铁车站支护结构力学与变形特性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4年

6 杨X;下穿隧道对既有地铁车站的影响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5年

7 徐嫣;地铁车站客用设施通用设计方法研究[D];石家庄铁道大学;2015年

8 郑学涛;基于反应位移法某地铁车站抗震研究[D];石家庄铁道大学;2015年

9 刘敏;钻爆法地铁车站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5年

10 吕志涛;地铁车站与其上覆建筑物地震响应特性研究[D];重庆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33682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nzhugongchenglunwen/233682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a7b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