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擦摆隔震结构等效粘滞阻尼比取值研究
[Abstract]:Assuming that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friction pendulum bearing are bilinear hysteretic model, the dynamic time history analysis is carried out for a total of 49 models with 7 groups of friction coefficient and sliding surface radius by using 173 natural seismic waves. First of all, using an initial value of damping ratio to calculate the maximum displacement value in the dynamic equation Dmax,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displacement value and the viscous damping ratio corresponding to the displacement D value is less than 1mm as the convergence condition. The damping ratio is updated by the maximum displacement response and then replaced by the dynamic equation. The corresponding damping ratio is obtained after the convergence condition is satisfied. Then, the probability density function is used to fit the damping ratio corresponding to different earthquake history, and the maximum likelihood estimation method is used to estimate the parameters of different probability density functions, and the parameters are tested by Kolmogorov-Smirnov method. Finally, the 0.05 quartile of probability density function is taken as the damping ratio of friction pendulum isolated structures with different friction coefficients and curvature radii.
【作者单位】: 昆明理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昆明理工大学云南省工程抗震研究所;
【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编号:2013BAK13B00) 云南昆钢钢结构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开发研究项目(编号:KKF0201506022)
【分类号】:TU352.1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欧谨,刘伟庆,章振涛;一种新型粘滞阻尼材料的试验研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5年01期
2 周锡y=,N.-E.Wiberg;用边界元法分析粘滞阻尼在土-结构动力耦合中的效应[J];水利学报;1988年03期
3 董维煜;张克华;;粘滞阻尼对索梁结构动力特性影响分析[J];四川建筑;2006年01期
4 孙广俊;李爱群;;安装粘滞阻尼消能支撑结构随机地震反应分析[J];振动与冲击;2009年10期
5 卢云祥;蔡元奇;娄泽方;张浩楠;;工业振动问题的粘滞阻尼消能控制[J];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2011年02期
6 汪大洋;周云;王烨华;丁鲲;;粘滞阻尼减震结构的研究与应用进展[J];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2006年04期
7 狄生奎;赵子斌;李凯峰;;粘滞阻尼框架结构动力可靠度及参数分析[J];兰州理工大学学报;2014年02期
8 孙香红;王社良;樊燕军;;基于体系可靠度的粘滞阻尼拓扑优化分析[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10年09期
9 包惠棣;吴俊璧;;Stokoe扭转剪切/共振柱仪性能及试验[J];上海地质;1992年04期
10 狄生奎;赵子斌;李凯峰;;粘滞阻尼结构的随机地震响应分析[J];甘肃科学学报;201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郭安薪;欧进萍;李惠;关新春;杨蔚彪;;广畅国际大厦抗震和抗风的磁流变和粘滞阻尼减振分析[A];第八届全国振动理论及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摘要[C];2003年
2 孙广俊;李爱群;;粘滞阻尼减震结构随机地震反应分析[A];第六届全国土木工程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8年
3 李玉珍;祁皑;;大底盘单塔层间隔震结构分析[A];防振减灾工程理论与实践新进展(纪念汶川地震一周年)——第四届全国防震减灾工程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4 刘平;;基底隔震结构的直接能量法[A];第八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卷)[C];1999年
5 褚青青;龚克勤;;隔震结构的技术经济分析[A];第二届全国工程结构抗震加固改造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6 杜永峰;李慧;吴忠铁;李松;唐能;;近场多维地震激励的隔震结构高宽比限值分析研究[A];中国计算力学大会'2010(CCCM2010)暨第八届南方计算力学学术会议(SCCM8)论文集[C];2010年
7 吕梦周;马凯;唐绍雪;赵楠;胡正平;李蕊;贺阳;;中间层隔震结构的地震响应分析[A];第八届全国地震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Ⅱ)[C];2010年
8 赵楠;马凯;李婷;陈彬磊;;高层中间层隔震结构的非线性动力分析[A];第十三届全国非线性振动暨第十届全国非线性动力学和运动稳定性学术会议摘要集[C];2011年
9 杜永峰;张尚荣;;非比例阻尼隔震结构动力响应分析的矩阵摄动法[A];全国结构振动与动力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10 邢银行;李章政;简超;;隔震结构静力弹塑性分析[A];第三届全国建筑结构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香红;基于结构可靠性的被动控制系统优化理论和应用方法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0年
2 沈洪宇;卷积型阻尼模型参数识别与结构响应的理论与试验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3 党育;复杂隔震结构的分析与软件实现[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4 黄小宁;框—剪隔震结构抗扭设计及双随机地震倒塌可靠度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7年
5 刘德稳;层间隔震结构动力耦合效应及性能化设计方法研究[D];广州大学;2016年
6 杜永峰;被动与智能隔震结构地震响应分析及控制算法[D];大连理工大学;2003年
7 尹强;非线性橡胶隔震结构参数识别与损伤诊断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8 马长飞;隔震结构非平稳随机地震响应与抗倾覆易损性计算方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4年
9 邹立华;工程结构减震控制中若干问题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4年
10 杨迪雄;隔震结构优化设计和工程数值方法中的混沌[D];大连理工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瑜;粘滞阻尼消能支撑结构的抗震设计参数研究[D];南京工业大学;2003年
2 马云;粘滞阻尼减震结构的最不利内力[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3 宁虎城;采用快速非线性分析法对粘滞阻尼结构的抗震性能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4 赵熹;基于IDA方法的粘滞阻尼消能框架抗倒塌性能分析[D];昆明理工大学;2014年
5 蔡雪霁;基于遗传算法的粘滞阻尼减震结构的抗震优化设计[D];广西科技大学;2013年
6 韩徐扬;长周期地震动作用下层间隔震结构的地震响应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7 王冬梅;带铅芯橡胶隔震支座基础的框架结构隔震性能分析[D];成都理工大学;2015年
8 陶欣欣;基于随机平均法的Maxwell阻尼器耗能结构随机响应分析[D];广西科技大学;2015年
9 石艳旺;不规则结构的扭转效应控制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6年
10 王兆j;大底盘隔震结构若干问题分析与应用研究[D];福州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34676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nzhugongchenglunwen/23467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