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钢管混凝土节点核心区剪切试验及其数值模拟
[Abstract]:In order to study the behavior of concrete filled square steel tube (CFST) joints, a direct shear test was designed on the basis of the analysis of the stress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re region of Liang Zhu joints. The test device is simple and can ensure the shear failure in the core area and reflect the stress characteristics effectively. By changing the strength of steel and concrete, geometric shape of joints and loading direction, the monotonic and reciprocating shear loading tests of 13 concrete filled steel tubular joints are completed, and the shear failur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joints are obtained. The results of load-displacement curves are used to analyze the influence of related parameters. Based on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the ideal elastic-plastic model is used to simulate steel, and the fixed angle dispersion crack model with modified shear transfer coefficient is used to simulate concrete. An efficient and precise finite element numerical simulation method is proposed for the analysis of the core region of a common node. The simulation results a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which can be used as a reference for nonlinear analysis of complex composite structures.
【作者单位】: 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清华大学北京市钢与混凝土组合结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222810)
【分类号】:TU398.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熊维,崔亚萍,徐敬军;方钢管混凝土的研究[J];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2 霍冬冬;韩卓;张莺;;浅谈方钢管混凝土结构的研究与应用[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年31期
3 何晓航;丁小艳;王来;;方钢管混凝土研究现状[J];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4 尚瑞娟;张烨;;方钢管混凝土结构特点及问题[J];科技致富向导;2011年18期
5 吕西林,李学平;方钢管混凝土结构应用技术研究[J];建筑施工;2000年03期
6 韩林海,陶忠,刘威,陈宝春;长期荷载作用下方钢管混凝土轴心受压柱的变形特性[J];中国公路学报;2001年02期
7 曲战梅,周立山;方钢管混凝土的研究进展[J];中国建材科技;2005年04期
8 戎贤,樊少飞,王铁成,李金钢;方钢管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加固性能的试验研究[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2005年05期
9 金雪峰;方钢管混凝土结构在高层建筑中的应用[J];混凝土与水泥制品;2005年01期
10 刘永健,池建军;方钢管混凝土界面粘结强度的试验研究[J];建筑技术;2005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香;马伟;郭彬;;方钢管混凝土结构在高层建筑中的应用研究[A];第16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07年
2 王来;王铁成;邓們;沙小虎;;方钢管混凝土框架的结构分析[A];第四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陈志华;安栋;陈敖宜;;方钢管混凝土的共同工作状态研究[A];首届全国建筑结构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4 谢振清;王先铁;郝际平;刘飞鹏;蒋路;;方钢管混凝土梁柱节点的研究现状[A];中国钢结构协会成立二十周年庆典暨2004钢结构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5 张文福;王娜;赵文艳;;过火温度对方钢管混凝土框架柱抗侧力性能的影响[A];中国钢协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协会第八次年会论文集[C];2001年
6 张文福;;加载角度对方钢管混凝土框架柱抗侧力性能的影响[A];中国钢协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协会第八次年会论文集[C];2001年
7 王来;王铁成;陈倩;;方钢管混凝土框架节点抗震性能的试验研究[A];中国钢协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分会第九次年会论文集[C];2003年
8 杨华;张素梅;;相邻两面受火的方钢管混凝土柱截面温度场研究[A];中国钢结构协会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分会第十次年会论文集[C];2005年
9 王来;史丙成;王铁成;;方钢管混凝土的研究现状及应用前景[A];第三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10 王来;高峰;;一种新型方钢管混凝土节点静力性能分析[A];钢结构工程研究(六)——中国钢结构协会结构稳定与疲劳分会2006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郭蓉;加固方钢管混凝土框架的抗震性能试验与理论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2 荣彬;方钢管混凝土组合异形柱的理论分析与试验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3 周婷;方钢管混凝土组合异形柱结构力学性能与工程应用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4 王来;方钢管混凝土框架抗震性能的试验与理论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5 孟春光;复杂体型方钢管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性能和减震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6 张俊光;PBL加劲型方钢管混凝土轴压柱受力性能试验研究[D];长安大学;2012年
7 仵建斌;方钢管混凝土结构粘结滑移基本性能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晏杨;方钢管混凝土框架—钢筋混凝土核心筒混合结构的剪力分配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年
2 周立;加固震损方钢管混凝土框架边节点抗震性能试验研究[D];长江大学;2015年
3 贾雨萌;方钢管混凝土组合异形柱框架抗震性能试验与有限元研究[D];天津大学;2014年
4 李晓斐;绿色建筑节材评价及方钢管混凝土组合异形柱热桥研究[D];天津大学;2014年
5 安栋;方钢管混凝土共同工作性能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6 于学增;考虑粘结状态的方钢管混凝土结构性能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7 乔景;T形方钢管混凝土组合异形柱轴心受压承载力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8 周旭;方钢管与混凝土缝隙试验及方钢管混凝土组合异形柱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9 李梓祥;K型方钢管混凝土节点的极限承载力研究[D];湖南大学;2003年
10 赵庆;方钢管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的应用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36088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nzhugongchenglunwen/23608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