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建筑工程论文 >

再生骨料混凝土徐变性能试验研究

发布时间:2018-12-12 19:51
【摘要】:采用废弃混凝土为再生粗骨料,以不同的取代率配制再生骨料混凝土。研究不同配制方法、再生骨料取代率、粉煤灰掺量对再生骨料混凝土徐变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持荷时间为150 d时,再生粗骨料取代率为50%、70%和100%的再生骨料混凝土总徐变度较普通混凝土的分别增加18.5%、47.7%和52.7%;预湿法、净浆裹石法、掺入硅灰的净浆裹石法等3种配制方法对减小再生骨料混凝土的徐变变形均有明显效果,持荷时间为150 d时,能使再生骨料混凝土徐变变形降低10%~25%;适量掺入粉煤灰可有效改善再生骨料混凝土的徐变性能,对于持荷时间为360 d的总徐变度,混凝土试件在粉煤灰掺量为40%时最小,比未掺粉煤灰的再生混凝土降低了14.6%。
[Abstract]:Recycled aggregate concrete was prepared with different substitution rate by using waste concrete as recycled coarse aggregate.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compounding methods, the replacement ratio of recycled aggregate and the amount of fly ash on creep properties of recycled aggregate concrete were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when the loading time is 150 days, the total creep degree of recycled aggregate concrete with the replacement ratio of 50% and 100% of recycled aggregate is 18.57.5% and 52.7% higher than that of ordinary concrete, respectively. Three kinds of preparation methods, such as prewetting method, paste wrapping method and silica fume method, have obvious effects on reducing creep deformation of recycled aggregate concrete. The holding time is 150 d. The creep deformation of recycled aggregate concrete can be reduced by 10% and 25%; The creep behavior of recycled aggregate concrete can be effectively improved by adding proper amount of fly ash. For the total creep degree of 360 days, the concrete specimen is the smallest when the amount of fly ash is 40. Compared with the recycled concrete without fly ash, the ratio of recycled concrete is reduced by 14.6%.
【作者单位】: 福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福建省环保节能型混凝土协同创新中心;福建江夏学院工程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278124,51378126)
【分类号】:TU52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杜建东;;与社会双赢——参观天津裕川建材制品有限公司再生骨料生产线记[J];建筑砌块与砌块建筑;2009年02期

2 马戈伟;周雪梅;;循环再生骨料的经济性分析[J];科技信息;2009年06期

3 崔正龙;北迁政文;田中礼治;;再生骨料在混凝土预制件中应用的可行性研究[J];建筑材料学报;2010年02期

4 郝永池;杨晓光;薛勇;;再生骨料的分类研究[J];混凝土;2010年07期

5 张剑波;吴勇生;;再生骨料的强化研究[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10年11期

6 ;两项混凝土用再生骨料标准8月实施[J];墙材革新与建筑节能;2011年03期

7 张潞;;不同强化条件下的再生骨料强化探讨[J];煤炭技术;2012年01期

8 曹征模;曹鹏飞;王继春;;再生骨料的性能分析及强化方法初探[J];四川建筑;2012年02期

9 ;再生骨料砼[J];特种结构;1995年03期

10 杜婷,李惠强,吴贤国;混凝土再生骨料强化试验研究[J];新型建筑材料;2002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秋义;朱亚光;高嵩;;机械强化对再生骨料性能的影响[A];第三届全国再生混凝土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2 赵立群;陈宁;钱耀丽;宣金琦;;再生骨料在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中应用研究[A];“第四届全国特种混凝土技术”学术交流会暨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混凝土质量专业委员会2013年年会论文集[C];2013年

3 陈美祝;林俊涛;吴少鹏;张涛;;再生骨料吸水率的研究[A];房建材料与绿色建筑[C];2009年

4 崔素萍;王亚丽;涂玉波;刘红;;再生骨料改性及机理研究[A];房建材料与绿色建筑[C];2009年

5 陈美祝;林俊涛;吴少鹏;张涛;;再生骨料吸水率的研究[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2)[C];2009年

6 赵霄龙;李秋义;张秀芳;何更新;;混凝土再生骨料相关标准研究及编制[A];高强与高性能混凝土及其应用——第七届全国高强与高性能混凝土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7 吴道尧;徐亦冬;;再生骨料的生产与质量标准初探[A];首届全国再生混凝土研究与应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8 李秋义;全洪珠;杨向宁;朱亚光;;再生骨料强化技术及其质量评定方法的研究[A];首届全国再生混凝土研究与应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9 崔宁;李传平;刘元则;;砖混类建筑垃圾再生骨料应用前景[A];2011年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10 朱亚光;李秋义;高嵩;;硅烷浸渍对再生骨料及再生骨料混凝土吸水性能的影响[A];第三届全国再生混凝土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董金傍 本报记者 庄郑悦;废弃陶瓷的透水功效[N];中国建材报;2012年

2 蒋冬青;混凝土骨料资源的开发[N];中国建材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郭远臣;再生骨料/水泥复合材料干缩性能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2 石建光;再生骨料对混凝土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和计算分析[D];上海大学;2011年

3 郝彤;再生骨料混凝土多孔砖及其砌体受力性能研究[D];郑州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建晖;再生骨料在水泥稳定基层中研究与应用[D];中南大学;2009年

2 吴春杨;再生骨料免振捣混凝土制备及应用技术研究[D];江苏科技大学;2015年

3 张韦倩;道路桥梁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生命周期节能减排效果评估体系和案例研究[D];复旦大学;2014年

4 李东洋;再生骨料裹浆处理技术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5 王复星;建筑垃圾再生骨料表面改性及其对砂浆性能影响的研究[D];济南大学;2015年

6 孔哲;再生骨料和再生粉体在砂浆中的应用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5年

7 李俊哲;再生骨料砼芯—复合水泥土桩承载力性能研究[D];延边大学;2016年

8 李根;高品质再生骨料制备技术和水泥石粉体活化的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6年

9 张九峰;再生骨料混凝土力学性能特征及其影响因素[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10 许岳周;再生骨料混凝土级配对强度的影响研究与数值模拟[D];厦门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37515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nzhugongchenglunwen/237515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e79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