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建筑工程论文 >

德宏傣族传统乡村聚落空间构成要素在村庄规划建设中的运用

发布时间:2021-03-25 12:11
  我国学者对乡村聚落的研究是近二十年来才开始的,研究的区域多集中在我国的东部和中部,对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研究是随着近几年西部大开发的深入才逐渐发展起来的。德宏傣族聚落自古就与汉族密切交往,受汉文化、思想影响严重,工业化和城市化也长期侵蚀着傣族乡村聚落,傣族传统文化正面临衰退,傣族乡村聚落空间作为傣族聚落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核心内容,不仅应对其空间的组成、规律、变迁及演化过程进行研究,还应该从其内在的形成机制及其反馈作用入手,找到构成聚落空间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使其满足传统文化与现代技术,现代生活需求之间的相互和谐,延续傣族人民对自己家园的感情寄托。德宏傣族由于区位、历史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呈现出了两种不同类别的傣族乡村聚落,两种聚落都能体现因地制宜人居环境空间和人性化的空间格局,本论文针对两种不同类型的傣族乡村聚落,分别从三个层面对其进行分析和研究,第一对其整体空间形态、整体空间环境进行分析,论述傣族宗教信仰、历史文化等因素对其产生的影响,第二对传统聚落的空间构成要素进行分析,并研究这些要素与聚落空间形态之间的存在的内在联系,第三对传统傣族聚落局部空间的形态特点及成因进行研究,论述德宏傣族传统的生活空间。根据三方面的研究结果,以德宏州瑞丽市勐卯镇的允井村的村庄规划项目为研究对象,探讨德宏傣族聚落空间构成要素的实际运用方法,并结合项目分析当前傣族村落规划建设中,传承傣族传统文化、延续传统聚落空间方面的缺失,最后根据研究内容提出傣族乡村聚落空间构成要素的传承和运用策略。希望德宏傣寨的传统聚落文化与和谐的人居空间环境能得以延续和发展。
【学位授予单位】:昆明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TU982.29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城镇化、工业化导致傣族乡村聚落空间“支离破碎”
        1.1.2 新农村建设政策带来新的发展契机
        1.1.3 民族文化保护意识觉醒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
        1.2.1 国外相关研究
        1.2.2 我国对聚落空间的研究
        1.2.3 文献综述结论
        1.2.4 论文立足点
    1.3 研究内容研究对象的选取
        1.3.1 研究区域与选样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目的及意义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意义
        1.5.1 理论意义
        1.5.2 实践意义
        1.5.3 论文技术路线
    1.6 基本概念界定
        1.6.1 德宏傣族
        1.6.2 乡村聚落空间构成要素
        1.6.3 运用
    1.7 研究内容及框架
第二章: 傣族乡村聚落整体空间及空间物质构成要素分析
    2.1 德宏传统傣族村落空间形态与布局
        2.1.1 德宏简介
        2.1.2 德宏傣族村落的选址与分布
        2.1.3 德宏傣族村落的分类
        2.1.4 德宏傣族宗教信仰与村落的整体空间特征
        2.1.5 经济因素与村落的空间环境
        2.1.6 风土文化与傣族村落空间环境
    2.2 德宏传统傣族村落空间构成建筑要素
        2.2.1 德宏傣族民居建筑
        2.2.2 佛寺建筑
        2.2.3 寨头神龛
        2.2.4 寨心建筑
        2.2.5 水井建筑
        2.2.6 竹桥
    2.3 德宏传统傣族村落空间物质构成自然要素
        2.3.1 榕树群
        2.3.2 龙林
        2.3.3 江河、农田、防护林
    2.4 德宏传统傣族村落居民的活方式
        2.4.1 生活方式的界定
        2.4.2 动植物图腾崇拜
        2.4.3 傣族的寨规与禁忌
        2.4.4 祭祀家祖
        2.4.5 生产方式
        2.4.6 出行交通
第三章: 传统傣族村落外部空间形态特征及空间秩序研究
    3.1 庭院空间
        3.1.1 庭院空间的类别
        3.1.2 相似的庭院空间底界面
        3.1.3 传统傣族庭院空间的空间对比关系
    3.2 道路空间
        3.2.1 路网的结构
        3.2.2 道路空间的尺度与界面
        3.2.3 道路节点空间
    3.3 入口空间的形式与类别
    3.4 公共活动空间的形态特征
        3.4.1 佛寺广场空间
        3.4.2 寨心空间
    3.5 节点空间
        3.5.1 休憩空间
        3.5.2 公共晒谷场
    3.6 乡村聚落的空间“秩序”
        3.6.1 乡村聚落空间的等级构成
        3.6.2 傣族聚落的空间“序列”
    3.7 乡村聚落空间构成要素的可运用性分析
        3.7.1 乡村聚落空间物质构成要素的可运用性分析
        3.7.2 空间形态特色的可运用性分析
第四章: 傣族村落空间构成要素与村落规划建设结合的思考
    4.1 瑞丽市勐卯镇允井村划项目与空间构成要素的运用
        4.1.1 允井村现状及规划背景
        4.1.2 允井村规划项目分析
        4.1.3 允井村空间构成要素的运用
        4.1.4 允井村规划建设项目的评价与思考
    4.2 傣族传统村落空间的现代演变
        4.2.1 生活方式的转变
        4.2.2 德宏傣族人口结构的改变
        4.2.3 经济环境的变化
    4.3 传统聚落空间构成要素传承、运用所面临的困境
        4.3.1 空间构成要素转变
        4.3.2 如何处理傣寨空间的现代元素
        4.3.3 傣寨空间构成要素“度”的把握
第五章: 结论
    5.1 聚落的保护应与发展相结合
    5.2 德宏傣族聚落空间构成要素的保护
        5.2.1 傣族乡村聚落整体空间的保护
        5.2.2 建筑要素保护
        5.2.3 局部空间的保护与延续
    5.3 傣族乡村聚落空间构成要素的运用
        5.3.1 文化认同感的提升
        5.3.2 整体空间的恢复
        5.3.3 建筑要素的运用
    5.4 特色空间形态的传承
    5.5 注重乡村聚落建筑要素、自然要素所蕴含的信息
    5.6 乡村聚落“神态”的传承
    5.7 空间构成要素的分类界定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附录B: 图片索引
附录C: 详细图纸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朱昌茂;车震宇;;“勐巴娜西”构想——德宏世居少数民族聚落旅游产业园概念方案[J];价值工程;2015年11期

2 伍琼华;闫永军;;傣族村落中的传统权威组织——曼安村的“细梢老曼”与乡村秩序[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3 李曙婷;李志民;周];;云南德宏州官纯寨傣族民居形制与营造模式探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4期

4 戴林琳;盖世杰;;北京南锣鼓巷历史街区的可持续再生[J];华中建筑;2009年05期

5 朱良文;;从箐口村旅游开发谈传统村落的发展与保护[J];新建筑;2006年04期

6 朱建平;;试图用白话文写就传统——深圳万科第五园设计[J];时代建筑;2006年03期

7 常志刚;;空间的悬念[J];建筑师;2006年01期

8 车震宇,毛志睿;干栏依然在,旧貌换新颜——谈傣族新民居试验楼建筑研究[J];华中建筑;2002年04期

9 吴良镛;乡土建筑的现代化,现代建筑的地区化——在中国新建筑的探索道路上[J];华中建筑;1998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海贝贝;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城市边缘区聚落空间演化研究[D];河南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叶丽萃;广州城市边缘传统聚落文化延续的空间路径研究[D];广州大学;2012年

2 郭楠;城镇化背景下的传统聚落空间形态传承与发展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3 宋璇;北京南锣鼓巷地区改造与更新案例研究[D];北京建筑工程学院;2010年

4 张佳璐;传统聚落与现代城市居住区居住理念的对比[D];昆明理工大学;2006年

5 陈晶;徽州地区传统聚落外部空间的研究与借鉴[D];清华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47768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nzhugongchenglunwen/247768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d24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