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GJ 26-2010)对围护结构热工设计的要求是什么?
本文关键词:围护结构,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1.本标准对围护结构热工设计的要求
(1)我国严寒和寒冷地区主要城市气候分区区属以及采暖度日数(HDD18)和空调度日数(CDD26)应按本标准附录A的规定确定。
(2)根据建筑物所处城市的气候分区区属不同,建筑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不应大于表5-6—表5 -10规定的限值,周边地面和地下室外墙的保温材料层热阻不应小于表5-6~表5 -10规定的限值,寒冷(B)区外窗综合遮阳系数不应大于表o-ll规定的限值。当建筑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参数不满足上述规定时,必须按照本标准第4.3节的规定进行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的权衡判断。
表5-6严寒(A】区围护结构热工性能参数限值
传热系数Kl[Wl(m2.K)]
同护结构部位
≤3层建筑
(4~8)层的建筑
≥9层建筑
屋面
0.20
025
025
外墙
025
040
0.50
架空或外挑楼板
非采暖地下室顶板
。.35
045
045
分隔采暖与非采暖空间的隔墙
12
1.2
1.2
分隔采暖与非呆暖空间的户门
1.5
15
15
阳台门下部门芯板
1.2
1.2
12
(续)
传热系数K/[W/(rr12.K)]
围护结构部位
≤3层建筑
(4~8)层的建筑
≥9层建筑
窗墙面积比≤。.2
20
2.5
2.5
0.2<窗墙面积比≤03
1_8
2.0
2.2
窗
0.3<窗墙面积比≤0.4
16
1.8
2.O
O.4<窗墙面积比≤。.45
15
16
1.8
围护结构部位
保温材料层热阻Rl[(mz.K)/W]
周边地面
1.70
1.40
1_ 10
地下室外墙(与土壤接触的外墙)
1.80
1_ 50
1.20
表5-7严寒【B)区围护结构热工性能参数限值
传热系数K/[W/(mz.K)]
围护结构部位
≤3层建筑
(4~8)层的建筑
≥9层建筑
屋面
0.25
0.30
030
外墙
030
045
0.S5
架空或外挑楼板
。.30
0.45
045
非采暖地下室顶板
035
0.50
0.50
分隔采暖与非采暖空间的隔墙
l_2
1.2
1.2
分隔采暖与非采暖空间的户门
1.5
1.5
1.5
阳台门下部门芯板
l_2
1.2
1.2
窗墙面积比≤。.2
2.0
25
2.5
0.2<窗墙面积比≤03
1.8
22
2.2
窗
0.3<窗墙面积比≤。.4
1.6
l_9
2.O
04<窗墙面积比≤。.45
15
l_7
1.8
围护结构部位
保温材料层热阻R/[(m2.K)/W]
周边地面
1.40
1.10
0.83
地下室外墙(与土壤接触的外墙)
1.50
1.20
O.91
表5-8严寒(c)区围护结构热工性能参数限值
传热系数K/[W/(m2.K)]
围护结构部位
≤3层建筑
(4~8)层的建筑
≥9层建筑
屋面
0.30
0.40
0.40
外墙
0.35
0.50
0.60
架空或外挑楼板
0.35
0.50
0.50
非采暖地下室顶板
0.50
060
0.60
分隔采暖与非采暖空间的隔墙
1.5
1_5
15
分隔采暖与非采暖空间的户门
1.5
1.5
1_5
阳台门下部门芯板
1_2
1.2
l_2
窗墙面积比≤。.2
20
2.5
25
02<窗墙面积比≤。.3
1.8
2.2
2.2
0.3<窗墙面积比≤。.4
1.6
2.0
2.O
窗
O.4<窗墙面积比≤。.45
1.5
1.8
18
围护结构部位
保温材料层热阻R/[(mz.K)/W]
周边地面
1.10
0.83
0.56
地下室外墙(与土壤接触的外墙)
1.20
0.91
0.61
表5-9寒冷(A)区围护结构热工性能参数限值
传热系数K/[W/(m2.K)]
围护结构部位
≤3层建筑
(4~8)层的建筑
≥9层建筑
屋面
。.35
0.45
0.45
外墒
0.45
060
0.70
架空或外挑楼板
。.45
060
0.60
非采暖地下室顶板
。.50
0.65
0.65
分隔采暖与非采暖空间的隔墙
1.5
l_5
1.5
分隔采暖与非采暖空间的户门
2.0
20
2.。
阳台门下部门芯板
17
1.7
l_7
窗墙面积比≤02
2.8
3.1
3.1
02<窗墙面积比≤03
2.5
2.8
2.8
0.3<窗墙面积比≤04
2.0
2.5
2.5
窗
04<窗墙面积比≤0.5
1.8
20
2.3
(续)
传热系数K/[W/(mz.K)]
围护结构部位
≤3层建筑
(4~8)层的建筑
≥9层建筑
围护结构部位
保温材料层热阻Rl[(mz.K)/W]
周边地面
083
0.j6
地下室外墙(与土壤接触的外墙)
091
061
表5-10寒冷(B)区围护结构热工性能参数限值
传热系数K/[W/(mz- K)]
围护结构部位
≤3层建筑
(4~8)层的建筑
≥9层建筑
屋面
0.35
045
045
外墙
。.45
060
070
架空或外挑楼板
。.45
0.60
060
非采暖地下室顶板
。.50
0.65
0.65
分隔采暖与非采暖空间的隔墙
1.5
15
1.5
分隔采暖与非采暖空间的户门
20
2.0
2.O
阳台门下部门芯板
17
1.7
1.7
窗墙面积比≤02
2.8
31
3.1
02<窗墙面积比≤03
2.5
28
2.8
0.3<窗墙面积比≤。.4
20
2 j
25
窗
0.4<窗墙面积比≤。.5
18
20
23
围护结构部位
保温材料层热阻R/[(m2.K)/W]
周边地面
0.83
0.56
地下室外墙(与土壤接触的外墙)
0.91
061
注:周边地面和地下室外墙的保温材料层不包括土壤和混凝土地面。
表5-11寒冷(B)区外窗综合遮阳系数限值
遮阳系数sc(东、西向/南、.
E向)
围护结构部位
≤3层建筑
(4~8)层的建筑
≥9层建筑
窗墙面积比≤0.2
/一
一j一
一|
02<窗墙面积比≤。.3
——/——
i一
——,——
0.3<窗墙面积比≤。.4
045/
045/一
045/-
窗
04<窗墙面积比≤。.5
0.35/
0.35/-
035/-
(3)围护结构热工性能参数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1)外墙的传热系数系指考虑了热桥影响后计算得到的平均传热系数,平均传热系数计算
2)窗墙面积比应按建筑开间计算。
3)周边地面是指室内距外墙内表面2m以内的地面,周边地面的传热系数计算,见第660题。
4)窗的综合遮阳系数应按下式计算
熨—SC.x SD—SCB×(l- Fk/ F,)×SD (5—1)
式中SC-窗的综合遮阳系数;SC -窗本身的遮阳系数;SC -玻璃的遮阳系数;Fk——窗框的面积;
F-窗的面积,Fk/Fc为窗框面积比,PVC塑钢窗或木窗窗框面积比可取0.3,铝合金
窗窗框面积比可取0.20;
SD- -外遮阳的遮阳系数,相关计算见第660题。
(4)寒冷(B)区建筑的南向外窗(包括阳台的透明部分)宜设置水平遮阳或活动遮阳。东、西向的外窗宜设置活动遮阳。外遮阳的遮阳系数应按本标准附录D确定。当设置了展开或关闭后可以全部遮蔽窗户的活动式外遮阳时,应认定满足本标准第4.2.2条对外窗的遮阳系数的要求。
(5)居住建筑不宜设置凸窗。严寒地区除南向外不应设置凸窗,寒冷地区北向的卧室、起居室不得设置凸窗。
当设置凸窗时,凸窗凸出(从外墙面到凸窗外表面)不应大于400rnm;凸窗的传热系数限值应比普通窗降低15%,且其不透明的顶部、底部、侧面的传热系数应小于或等于外墙的传热系数。当计算窗墙面积比时,凸窗的窗面积和凸窗所占的墙面积应按窗洞口面积计算。
(6)外窗及敞开式阳台门应具有良好的密闭性能。严寒地区外窗及敞开式阳台门的气密性等级不应低于国家标准《建筑外门窗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GB/T 7106-2008)中规定的6级。寒冷地区1~6层的外窗及敞开式阳台门的气密性等级不应低于国家标准《建筑外门窗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GB/T 7106-2008)中规定的4级,7层及7层以上不应低于6级。
(7)封闭式阳台的保温应符合下列规定:
1)阳台和直接连通的房间之间应设置隔墙和门、窗。
2)当阳台和直接连通的房间之间不设置隔墙和门、窗时,应将阳台作为所连通房间的一部分。阳台与室外空气接触的墙板、顶板、地板的传热系数必须符合本标准第4.2.2条的规定,阳台的窗墙面积比必须符合本标准第4.1.4条的规定。
3)当阳台和直接连通的房间之间设置隔墙和门、窗,且所设隔墙、门、窗的传热系数不大于本标准第4.2.2条表中所列限值,窗墙面积比不超过表5-5的限值时,可不对阳台外表面作特殊热工要求。
4)当阳台和直接连通的房间之间设置隔墙和门、窗,且所设隔墙、门、窗的传热系数大于本标准第4.2.2条表中所列限值时,阳台与室外空气接触的墙板、顶板、地板的传热系数不应大于
本标准第4.2.2条表中所列限值的120%,严寒地区阳台窗的传热系数不应大于2.SW/(m2.K),寒冷地区阳台窗的传热系数不应大于3.lWl(mz.K),阳台外表面的窗墙面积比不应大于60%,阳台和直接连通房间隔墙的窗墙面积比不应超过表5-5的限值。当阳台的面宽小于直接连通房间的开间宽度时,可按房间的开间计算隔墙的窗墙面积比。
(8)外窗(门)框与墙体之间的缝隙,应采用高效保温材料填堵,不得采用普通水泥砂浆补缝。
(9)外窗(门)洞口室外部分的侧墙面应做保温处理,并应保证窗(门)洞口室内部分的侧墙面的内表面温度不低于室内空气设计温、湿度条件下的露点温度,以减小附加热损失。
(10)外墙与屋面的热桥部位均应进行保温处理,并应保证热桥部位的内表面温度不低于室内空气设计温、湿度条件下的露点温度,以减小附加热损失。
(11)变形缝应采取保温措施,并应保证变形缝两侧墙的内表面温度在室内空气设计温、湿度条件下不低于露点温度。
(12)地下室外墙应根据地下室不同用途,采取合理的保温措施。
661《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 26-2010)如何对围护结构热工性能进行权衡判断?
(1)建筑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的权衡判断应以建筑物耗热量指标为判断依据。
(2)计算得到的所设计居住建筑的建筑物耗热量指标应小于或等于表53的限值。(3)所设计建筑的建筑物耗热量指标应按下式计算
qH - qHr十qWF - qjH (5—2)
式中qH-建筑物耗热量指标,W/rr12;
qvrr -折合到单位建筑面积上单位时间内通过建筑围护结构的传热量(W/rT12);q断-折合到单位建筑面积上单位时间内建筑物空气渗透耗热量(W/m2);
qjH-折合到单位建筑面积上单位时间内建筑物内部得热量,取3.8W/mz。
(4)折合到单位建筑面积上单位时间内通过建筑围护结构的传热量应按下式计算
qHr - qH。十qHw+ qHd+ qHm. +qHy (5—3)
式中q。。——折合到单位建筑面积上单位时间内通过墙的传热量( W/mz);qHw一一折合到单位建筑面积上单位时间内通过屋面的传热量(W/m2);q瑚——折合到单位建筑面积上单位时间内通过地面的传热量( W/m2);qHmc-折合到单位建筑面积上单位时间内通过门、窗的传热量(W/m2);qFi。——折合到单位建筑面积上单位时间内非采暖封闭阳台的传热量(W/m2)。
(5)折合到单位建筑面积上单位时间内通过外墙的传热量应按下式计算
qH.一‰:∑6mKm.Fc.‘‘n 2e’ (5-4)“q- AOA.
式中q。。——折合到单位建筑面积上单位时间内通过外墙的传热量( W/mz);
f。——室内计算温度,取18℃;当外墙内侧是楼梯间时,则取12℃;r。——采暖期
室外平均温度(℃),
‰——外墙传热系数的修正系数,,
K。。——外墙平均传热系数[W/(m2.K)],相关计算见第665题;F_-外墙的面积(1112),相关计算见第666题;
A。——建筑面积(m2),相关计算见第666题。
(6)折合到单位建筑面积上单位时间内通过屋面的传热量应按下式计算
q。一∑qHw_∑£wFKwFFWF(tn-te)(5-5)
.~ Ao
式中qHw-折合到单位建筑面积上单位时间内通过屋面的传热量(W/m2);
eWF——屋面传热系数的修正系数,相关计算见第666题;KWF——屋面传热系数[W/(m2.K)l;
FWF——屋面的面积(1112),相关计算见第666题。
(7)折合到单位建筑面积上单位时间内通过地面的传热量应按下式计算
一£。)
qHd- A一旦等睁型 (5-6)
式中qHd-折合到单位建筑面积上单位时间内通过地面的传热量(W/rrr2);
K。——地面的传热系数[W/(m2.K)],相关计算见第666题;Fd——地面的面积,nf,相关计算见第666题。
(8)折合到单位建筑面积上单位时间内通过外窗(门)的传热量应按下式计算
∑qH一至[KmcF(‘n一‘e)一kCmcF一](5-7)
qH一—A, A
Cc一0.87×0.70×SC (5-8)
式中q Hm。——折合到单位建筑面积上单位时间内通过外窗(门)的传热量(W/rn2);
K眦-窗(门)的传热系数[W/(mz.K)l;F_.-窗(门)的面积(m2);
I址——窗(门)外表面采暖期平均太阳辐射热(W/n12),相关计算见第665题;‘。——窗(门)的太阳辐射修正系数;
SC-窗的综合遮阳系数;
0.87-3mm普通玻璃的太阳辐射透过率;0.70-折减系数。
(9)折合到单位建筑面积上单位时间内通过非采暖封闭阳台的传热量应按下式计算
mc F _.#(£n一£e)-kc∥mc F_l(5-9)
。。,一等一皿A。
■眦一(0.87×sc.)×(0.87×0.70×SCN) (5-10)式中qH。——折合到单位建筑面积上单位时间内通过非采暖封闭阳台的传热量(W/mz);
K眦——分隔封闭阳台和室内的墙、窗(门)的平均传热系数[W/( mz.K)];F.。——分隔封闭阳台和室内的墙、窗(门)的面积( 1112);
卜阳台的温差修正系数,相关计算见第666题;
I- -封闭阳台外表面采暖期平均太阳辐射热(W/mz),相关计算见第666题;F眦-分隔封闭阳台和室内的窗(门)的面积(rnz);
c他——分隔封闭阳台和室内的窗(门)的太阳辐射修正系数;
SCw-外侧窗的综合遮阳系数,按式(5-I)计算;SC。——内侧窗的综合遮阳系数,按式(5-1)计算。(10)折合到单位建筑面积上单位时间内建筑物空气换气耗热量应按下式计算
qNF一(‘.-tp)(Cp pNV)
Ao (5-11)
式中qNF-折合到单位建筑面积上单位时间内建筑物空气换气耗热量(W/m2);
C。-空气的比热容,取o.28Wh/( kg.K);
P—一空气的密度( kg/m3),取采暖期室外平均温度£。下的值;N-换气次数,取0.5h-l;
V-换气体积(1113),
本文关键词:围护结构,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4909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nzhugongchenglunwen/2490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