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建筑工程论文 >

钢筋混凝土框架边节点现浇板受拉有效翼缘宽度研究

发布时间:2019-06-29 19:27
【摘要】:现浇板参与受力会影响甚至改变钢筋混凝土框架节点的破坏模式,其对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可通过计算有效翼缘宽度来反映。通过3个钢筋混凝土梁-柱-板边节点试件的低周反复荷载试验,对带现浇板的边节点破坏形态、滞回曲线以及现浇板纵向钢筋应变等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由于现浇板参与受力,增大了框架梁端弯矩,使得钢筋混凝土梁-柱-板边节点的下柱顶部发生破坏,未能实现"强柱弱梁"预期破坏机制;现浇板纵筋应变随层间侧移角增加而增大,在相同层间位移角下,板筋应变值随距梁侧距离的增大而减小。为进一步对钢筋混凝土梁-柱-板边节点的受力机理进行研究,以力学模型为基础建立了现浇板受拉有效翼缘宽度计算方法,根据建议公式对8组钢筋混凝土梁-柱-板边节点现浇板的有效翼缘宽度进行分析,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建议的计算方法有效解决了设计规范中经验公式计算结果离散性大的问题。
[Abstract]:The failure mode of reinforced concrete frame joints will be affected or even changed by the participation of cast-in-place slabs, and its influence on the seismic performance of the structure can be reflected by calculating the effective flange width. Based on the low cycle cyclic load tests of three reinforced concrete beam-column-slab joint specimens, the failure mode, hysteretic curve and longitudinal reinforcement strain of cast-in-place slab are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bending moment at the end of the frame beam is increased due to the participation of the cast-in-place slab, and the top of the lower column of the reinforced concrete beam-column-slab joint can not be destroyed, and the expected failure mechanism of the "strong column weak beam" can not be realized, and the longitudinal reinforcement strain of the cast-in-place plate in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interlaminar lateral displacement angle, and de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distance from the beam side at the same interlaminar displacement angle. In order to further study the stress mechanism of reinforced concrete beam-column-slab side joints, a method for calculating the effective flange width of cast-in-place slabs under tension is established on the basis of mechanical model. According to the suggested formula, the effective flange widths of eight groups of reinforced concrete beam-column-slab joints are analyzed, and the calculated results a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The proposed calculation method effectively solves the problem of large discreteness of empirical formula calculation results in design code.
【作者单位】: 长安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108032,51578077) 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6JM5041)
【分类号】:TU375.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邢国华;何志兵;牛荻涛;吴涛;刘喜;;钢筋混凝土梁-柱-板边节点抗剪强度计算模型[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9期

2 宁宁;屈文俊;朱鹏;;现浇板框架抗震性能的试验研究及理论分析[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2期

3 邢国华;刘伯权;牛荻涛;;钢筋混凝土框架中节点受剪承载力计算的修正软化拉压杆模型[J];工程力学;2013年08期

4 郑士举;蒋利学;张伟平;顾祥林;;现浇混凝土框架梁端截面有效翼缘宽度的试验研究与分析[J];结构工程师;2009年02期

5 王素裹;韩小雷;季静;;现浇楼板对RC框架结构破坏形式的影响分析[J];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2009年01期

6 蒋永生,,陈忠范,周绪平,鲁宗悫;整浇梁板的框架节点抗震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1994年06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何志兵;钢筋混凝土梁—柱—板节点受力模型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2 寇文飞;钢筋混凝土框架梁—柱—板边节点破坏机理研究[D];长安大学;2014年

3 宋灿;钢筋混凝土框架梁柱边节点抗震性能研究[D];长安大学;2014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邢国华;周成;吴涛;刘伯权;;钢筋混凝土框架边节点现浇板受拉有效翼缘宽度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2017年08期

2 王素裹;周文琪;;整浇楼板对钢筋混凝土框架梁柱受力的影响分析[J];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年04期

3 邢国华;李卫卫;谢鹏宇;刘伯权;;钢筋混凝土梁-柱-板边节点现浇板主裂缝倾角分析[J];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年03期

4 赵洋;;预应力钢束锚固区局部应力分析及拉压杆模型的应用[J];城市道桥与防洪;2017年03期

5 董俊宏;杨红;赵雯桐;;混凝土框架中间节点改进斜压杆模型及定参方法[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17年01期

6 闫维明;侯立群;张加宾;陈适才;孙耀龙;;不等强混凝土空间中节点抗震性能研究及其受剪承载力计算[J];建筑结构学报;2017年02期

7 曾艳;;梁刚度放大系数对钢框架结构的影响及合理取值[J];安徽建筑;2016年06期

8 陆婷婷;梁兴文;胡翱翔;邓明科;张正;;翼缘宽度对预期损伤部位采用FRC增强的梁柱组合件破坏机制影响的试验研究及数值模拟[J];土木工程学报;2016年12期

9 黄汝帮;王志鑫;;现浇楼板对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J];四川水泥;2016年11期

10 罗维刚;陶昱儒;宋一容;;基于ABAQUS二次开发的RC框架结构屈服机制[J];土木工程与管理学报;2016年05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郑彦朋;型钢混凝土框架桥受力特性与设计方法的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2016年

2 张洪海;高强陶粒混凝土框架中节点抗剪性能试验研究[D];华侨大学;2016年

3 孙严;基于框架结构盲测试验OpenSEES建模参数敏感性分析[D];黑龙江科技大学;2016年

4 武霞;钢—混凝土组合框架抗震性能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5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邢国华;刘伯权;吴涛;;钢筋混凝土框架节点受剪承载力简化计算模型[J];建筑结构学报;2011年10期

2 邢国华;刘伯权;吴涛;;基于软化拉-压杆模型的钢筋混凝土框架节点受剪分析[J];建筑结构学报;2011年05期

3 叶列平;马千里;缪志伟;;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强柱弱梁设计方法的研究[J];工程力学;2010年12期

4 吴涛;邢国华;刘伯权;黄华;;基于软化拉-压杆模型方法的钢筋混凝土变梁中节点抗剪承载力研究[J];工程力学;2010年09期

5 郑士举;蒋利学;张伟平;顾祥林;;现浇混凝土框架梁端截面有效翼缘宽度的试验研究与分析[J];结构工程师;2009年02期

6 王素裹;韩小雷;季静;;现浇楼板对RC框架结构破坏形式的影响分析[J];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2009年01期

7 叶列平;曲哲;马千里;林旭川;陆新征;潘鹏;;从汶川地震框架结构震害谈“强柱弱梁”屈服机制的实现[J];建筑结构;2008年11期

8 王亚勇;;汶川地震建筑震害启示——抗震概念设计[J];建筑结构学报;2008年04期

9 叶列平;曲哲;陆新征;冯鹏;;提高建筑结构抗地震倒塌能力的设计思想与方法[J];建筑结构学报;2008年04期

10 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结构专家组;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结构专家组;北京交通大学土木工程结构专家组;叶列平;陆新征;;汶川地震建筑震害分析[J];建筑结构学报;2008年04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袁军;考虑节点模型的钢筋混凝土框架抗震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2 王玉雷;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混凝土框架边节点性能试验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3 陈诚;钢筋混凝土框架边节点抗震性能试验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苏彭,张雁;现浇板的裂缝及防治[J];彭城职业大学学报;2004年05期

2 李立汉;对现浇板梁施工工艺的改进意见[J];施工技术;2001年06期

3 孙林柱;现浇板的荷载试验及性能评定[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1年01期

4 王新;关于现浇板天棚抹灰改进的探索[J];石河子科技;2001年02期

5 李忠涌;现浇板的裂缝与防治[J];住宅科技;2002年09期

6 季方清;住宅楼现浇板的裂缝与防治[J];安徽建筑;2003年03期

7 陈杭旭,陈伟东;住宅现浇板板厚的合理选择[J];建筑技术;2004年08期

8 欧伟,徐军平,宋学臣,邓小青;现浇板设计中的常见通病分析[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Z1期

9 李建民;如何预防整体现浇板的干缩裂缝[J];石河子科技;2005年02期

10 李荣晖;;如何防治现浇板的裂缝[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7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温延勋;张兵;;住宅现浇板板缝产生原因及防治[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16卷)[C];2012年

2 贾强;王子卿;李士彬;;砖混结构混凝土现浇板收缩裂缝的数值分析[A];第19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册)[C];2010年

3 贾永明;边玉龙;;浅谈现浇板上负筋保护层厚度的质量控制[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9卷)[C];2008年

4 刘金铃;丰安生;;楼屋面现浇板非弯曲裂缝控制计算[A];第16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册)[C];2007年

5 胡爽;张鑫;常青山;孙浩;;大掺量粉煤灰混凝土控制现浇板收缩裂缝的研究[A];2008中国商品混凝土可持续发展论坛暨第五届全国商品混凝土技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蔡瑞平;三维现浇板防裂技术实践[N];建筑时报;2006年

2 唐福林;住宅现浇板裂疑产生的原因与防治[N];新疆科技报(汉);2006年

3 曹巍巍 毛炬凯 张建初;如何防治多层住宅现浇楼板裂缝[N];中国建设报;2004年

4 李国栋 雍军;现浇顶板裂缝的防治办法[N];伊犁日报(汉);2005年

5 陈恩炳;现浇钢筋混凝土板为何易出现裂缝[N];伊犁日报(汉);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何志兵;钢筋混凝土梁—柱—板节点受力模型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2 汪立军;现浇板对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D];江西理工大学;2014年

3 朱振华;双向地震下现浇板对空间框架耗能机构的影响分析[D];重庆大学;2010年

4 张亚蕾;考虑现浇板影响的钢筋混凝土梁柱组合件滞回反应分析[D];长安大学;2012年

5 张晓晓;框架结构中现浇板对框架梁抗弯及抗扭刚度的影响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50804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nzhugongchenglunwen/250804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fe7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