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跨钢结构抗火设计方法
【作者单位】: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防火研究所;建研凯勃建设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7YFC0803302)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4BAL05B04)
【分类号】:TU352.5;TU39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胜强;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的抗火设计[J];茂名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2 郭士雄;李国强;;火灾下约束钢梁的受力性能及抗火设计方法[J];建筑结构;2005年12期
3 郑文忠;侯晓萌;;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抗火设计建议[J];建筑科学;2013年05期
4 李国强,丁军;耐火钢梁的抗火性能参数分析与抗火设计[J];钢结构;2003年05期
5 张玉锁;我国现行结构抗火设计的问题及对策[J];山西建筑;2003年04期
6 郑永乾;;钢筋混凝土剪力墙耐火性能及抗火设计[J];建材世界;2009年03期
7 朱建明;游建平;刘应华;孙秀山;;简支钢梁抗火设计的优化分析[J];建筑钢结构进展;2008年06期
8 朱建明;游建平;刘应华;孙秀山;;轴心受压钢柱抗火设计的优化分析[J];工程力学;2008年02期
9 陈安其,张卓;天信金融大厦钢构件抗火设计初探[J];天津建设科技;2002年03期
10 陆歆弘,蔡跃;建筑结构抗火设计[J];住宅科技;2004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裴波;刘兴业;;浅谈基于结构性能的钢结构抗火设计方法[A];第二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2 韩宁杰;王珊;高建岭;;某石化企业钢框架管廊抗火设计研究[A];钢结构工程研究(九)——中国钢结构协会结构稳定与疲劳分会第13届(ISSF-2012)学术交流会暨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3 刘鑫;高建岭;白玉星;;钢结构抗火设计方法综述[A];北京力学会第17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李国强;;性能化钢结构抗火设计[A];工程力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李国强;;性能化钢结构抗火设计——第十三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特邀报告[A];第十三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册)[C];2004年
6 韩林海;宋天诣;谭清华;;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抗火设计原理研究[A];第20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册)[C];2011年
7 张旭;高建岭;白玉星;;火灾下多层多跨石化管廊全过程模拟分析[A];北京力学会第15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8 张琦;李金鸣;;钢结构在我国建筑行业中的应用及发展[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15卷)[C];2011年
9 张泽霞;秦素芳;;关于钢结构防火措施[A];河南省土木建筑学会2008年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8年
10 梁光勤;陈波;董安亮;臧从磊;;钢结构防火的应用[A];第二届全国钢结构施工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6条
1 ;钢结构的火灾耐火性[N];建筑时报;2008年
2 张晓哲;扩大钢结构在建筑中的应用范围[N];建筑时报;2010年
3 王鹏;650度高温依然承重 大火难塌钢结构[N];中华建筑报;2004年
4 程志;沈祖炎:中国钢结构建筑发展潜力巨大[N];中华建筑报;2010年
5 姿一;低碳时代钢构产品将成建筑发展主体[N];中华建筑报;2011年
6 伊犁州华西建筑公司 马新豫;钢结构防火[N];新疆科技报(汉);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奎;升降温模式对钢框架结构受力特性影响研究[D];安徽建筑大学;2016年
2 么达;钢结构抗火设计研究[D];天津大学;2003年
3 张玉锁;钢结构住宅中钢梁在室内局部火灾条件下的抗火设计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03年
4 韦新刚;热—力耦合作用下钢构件与门式刚架的稳定性能研究[D];安徽建筑工业学院;2011年
5 郭胜;大跨度建筑钢结构性能化抗火设计方法[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6 杨宁;钢框架在高温作用下的非线性有限元分析[D];山东科技大学;2011年
7 孙涛;钢框架局部小室火灾升降温作用全过程响应分析[D];长安大学;2012年
8 夏桂娟;不同火灾场景下钢结构倒塌过程研究[D];安徽建筑大学;2015年
9 李舒扬;基于绿色理念的寒冷地区钢结构农宅设计策略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7年
10 谢暾;钢结构建筑构成要素研究[D];东南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53370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nzhugongchenglunwen/25337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