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建筑工程论文 >

基于弱式微分求积法的Timoshenko组合梁动静力分析

发布时间:2019-09-13 02:31
【摘要】:常规的有限单元位移法作为结构分析主要方法,在工程中得到了广泛认可,然而其求解效率仍然有待提高。为此,本文采用弱式微分求积元法(WQEM),试图提高常规有限单元法的插值效率,从而降低问题的计算规模,最终提高计算效率。以此为契机,本文以桥梁工程中常用的双层组合梁构件为例分析其若干力学特性与响应问题。首先,论文前两章综述了组合梁工程应用背景与力学分析的研究现状及微分求积离散原理。其次,具体展开了WQEM在部分相互作用Timoshenko组合梁动力特性和静力响应分析中的应用。在求积元分析中,本文通过微分求积法离散组合梁基本未知量及其导数,利用组合梁的动力问题虚功原理,建立了变自由度弱式微分求积单元方程。此外,为了便于对比新建的WQEM与有限元法(FEM)的分析效率,本文同时推导了抛物线插值位移法有限单元方程。最后,本文基于得到的有限元和弱式微分求积元离散方程,编制相应的计算机程序,进行了三方面的数值分析,分别为(1)关于组合梁挠度和固有频率预测值的校验;(2)对比弱式微分求积元法与有限元法在组合梁内力和应力分析中的数值光滑性;(3)高阶动力模态分析收敛速率。数值结果表明:WQEM较FEM在组合梁静力响应、固有频率、高阶动力模态分析效率中均具有显著的收敛速率提升,以及弱式微分求积元法显著地改善了位移法有限元法的内力、应力分析数值光滑性。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海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TU39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魏永佳;曹竞yN;董志亮;肖萌;王崇鑫;;海洋工程组合梁预制变形控制技术浅析[J];科技视界;2013年16期

2 季静,MarkA.Bradford;部分剪切连接的组合梁强度和延性性能(英文)[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12期

3 薛伟辰,李杰,何池;预应力组合梁长期性能试验研究与时随分析[J];中国公路学报;2003年04期

4 杨卫东,金熙男;某商场组合梁安全性能试验分析[J];低温建筑技术;2004年01期

5 陈时金;组合梁结构中管道铺设的应用分析[J];西部探矿工程;2004年11期

6 汪德江;组合梁结构体系中管道铺设方式优选[J];住宅科技;2004年11期

7 程海根,刘建村,曾润忠;钢-砼组合梁考虑滑移时收缩徐变应力分析[J];南昌大学学报(工科版);2005年02期

8 刘齐茂;桁架组合梁的优化设计[J];工业建筑;2005年S1期

9 薛伟辰;李杰;何池;;预应力组合梁长期性能试验研究与时随分析[J];预应力技术;2005年06期

10 范旭红;骆英;吴元祥;;静力荷载作用下组合梁的受力性能[J];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沈旭栋;陈伟球;徐荣桥;;部分作用组合梁的瞬态响应[A];Proceedings of the 2010 Symposium on Piezoelectricity,Acoustic Waves and Device Applications[C];2010年

2 施耀忠;;钢筋砼组合梁结合面抗剪有限元模型[A];混凝土结构基本理论及应用第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第三卷)[C];1990年

3 赵风华;杜建明;;新型组合梁的试验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C];2003年

4 谭文辉;李达;;钢-混组合梁变形监测与分析[A];第16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07年

5 徐德新;杨绪佐;田建军;陈尚建;;蜂窝形组合梁在徐州彭城电厂中的应用[A];中国钢协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协会第五次年会论文集(下册)[C];1995年

6 徐德新;张喜德;范崇仁;;连续蜂窝形组合梁的受力分析[A];中国钢协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协会第六次年会论文集(下册)[C];1997年

7 陈兰;段利文;;柱边带缝隙的钢-混凝土组合梁的研究与应用前景[A];第七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赵欣;吴迈;;组合梁有限元模型评述[A];第七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李天;孙国良;;钢—砼组合梁的挠曲微分方程及挠度计算[A];第三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上)[C];1994年

10 胡少伟;赵新铭;梅振华;叶祥飞;;滑移效应对预应力组合梁的承载能力影响研究[A];现代水利水电工程抗震防灾研究与进展(2013年)[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周星宇;“U”形钢木组合梁获技术创新奖[N];中国建设报;2010年

2 龚世权;组合梁技术在玻璃幕墙工程中的应用[N];广东建设报;2002年

3 吴勇;改良一次工艺 提升十倍工效[N];中国石化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何光辉;基于高阶梁理论的双层组合梁动静力响应分析[D];上海大学;2015年

2 张谦;约束混凝土柱组合梁框架节点及框架施工技术[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3 王银志;考虑结构整体性的组合梁抗火性能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4 高山;组合梁平面钢框架抗连续倒塌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

5 霍君华;预应力CFRP布加固腐蚀钢梁及组合梁的力学性能[D];东北大学;2011年

6 马宏伟;组合梁与连续复合螺旋箍混凝土柱节点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3年

7 张道明;新型预应力外包钢组合梁抗弯性能的研究[D];东北大学;2008年

8 付果;考虑界面滑移及掀起影响的钢—混凝土组合梁试验与理论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8年

9 陈丽华;新型外包钢—混凝土组合连续梁及梁柱节点的试验研究[D];东南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祁国通;桥上有轨电车梁体和轨道组件评价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2 俞设;高性能型钢水泥土搅拌墙中型钢和水泥土共同作用试验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5年

3 刘海宁;钢—预制带肋底板混凝土叠合板组合梁抗弯试验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4 何玉乐;装饰砌体夹心墙墙体构造设计与支承结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5 王俊霖;钢—混凝土组合转换梁承载力与粘结滑移研究[D];广州大学;2015年

6 王蓓;外包C型花纹钢—混凝土叠合梁受弯性能试验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5年

7 薛道恒;约束PEC柱—组合梁节点(绕弱轴)抗火性能研究[D];苏州科技学院;2015年

8 顾夏英;约束PEG柱—组合梁节点(绕强轴)抗火性能研究[D];苏州科技学院;2015年

9 初磊;钢管混凝土柱与组合梁节点的抗震性能研究[D];辽宁工业大学;2016年

10 孟德丽;不同类型钢—混凝土组合梁受力性能对比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53551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nzhugongchenglunwen/253551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cac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