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建筑工程论文 >

广东某超限框架—核心筒结构抗震性能分析

发布时间:2020-03-29 11:40
【摘要】: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大量的超高层建筑被广泛地应用于人们生活的多种领域,增加了城市美感,也提高了土地资源的利用率。由于投资方对建筑物的多方面的考虑,超限问题逐渐增加,这种超限结构的抗震性能设计在结构设计中变得尤为重要。结合广东某超限工程建设实例,对结构抗震性能进行了分析,主要内容和结论有:1、该项目存在超限情况,超限内容包括高度超限,2、3层有穿层柱,顶部5层竖向缩进大于25%,2层楼板有效宽度小于50%,开洞面积大于30%。具体介绍项目概况跟设计情况,确定抗震性能目标C为其抗震性能目标。运用SATWE和MIDAS两种软件对比计算,以及弹性时程分析作为补充,得出小震及风荷载作用下量化结果均没有超过限值,结构整体处于弹性状态,满足规范“小震不坏”的要求。2、运用有限元软件对穿层柱进行屈曲分析,确定计算长度。对底部楼板进行中震下应力分析,结果满足要求。通过建立对比模型,分析局部收进模型、局部不收进模型的最大位移、层间位移角、楼层刚度比等,来评估结构上部5层收进对整体结构的影响。3、运用PKPM中静力推覆模块和SAUSAGE软件对结构进行罕遇地震作用下的静力弹塑性分析和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通过主要指标判断结构在罕遇地震活动中的地震响应,重点介绍了结构主要竖向构件的性能状态以及底部剪力墙时程结果,对主要构件损害程度进行评价并给出加强措施。整体结构满足规范“大震不倒”的要求,能够达到抗震性能目标C。
【图文】:

效果图,塔效,面结构,体系


图 1-1 哈利法塔效果图和平面结构体系-1 Burj Khalifa effect diagram and plane structure图 1-2 上海中心效果图和上海中心结构体系nghai Center renderings and Shanghai Central Str-核心筒抗震性能研究 211 米的超限框架-核心筒结构为研究对象G 两种结构分析软件对比分析了该超限项目在

效果图,上海,中心结构,效果图


图 1-2 上海中心效果图和上海中心结构体系Fig.1-1 Shanghai Center renderings and Shanghai Central Structure System1.3 超高层框架-核心筒抗震性能研究杨鹏以一个 211 米的超限框架-核心筒结构为研究对象,运用 ETABS 和MIDAS BUIDING 两种结构分析软件对比分析了该超限项目在多遇地震及风荷载下的结构响应,运用 Perform-3D 有限元程序分析了罕遇地震下的结构的性能状态,评估了结构的抗震性能[10]。方雨等以一个方钢管混凝土框架-RC 核心筒结构为研究对象,建立不加钢管的普通钢混框架-核心筒结构的对比模型,对两种模型进行综合抗震分析,研究表明加了钢管的结构罕遇地震下的量化结果优于不加钢管结构[11]。任晓丹等以某一框架-核心筒高层办公楼为例,,采用两种方案对比分析。一种是加了型钢的框架核心筒结构,一种是不加型钢的框架核心筒结结构,在ABAQUS 中分别建立两种计算模型进行罕遇地震下的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研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工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TU973.17;TU973.3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武强;杨谦;李捷斌;肖青战;李龙洋;;夹心墙圈梁及构造柱抗震性能研究[J];建筑技术;2017年08期

2 王雪;常卫华;;EVG-3D墙板耐火性能及火灾加固后的抗震性能试验研究[J];新型建筑材料;2017年09期

3 温家宝;;建筑幕墙抗震性能指标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年32期

4 冯伟;;论建筑物的抗震性能[J];企业家天地;2010年10期

5 居荣初;周煜恒;;葛州坝二江闸墩抗震性能的试验研究[J];地震学刊;1987年01期

6 M.J.N.Priestly;R.J.T.Park;何立民;;钢管混凝土桩的抗震性能[J];世界地震工程;1987年01期

7 王正霖;秦士洪;;竖向预应力装配钢筋混凝土框架柱的抗震性能[J];工程力学;1988年01期

8 朱志达,沈参璜;在低周反复循环荷载作用下钢筋混凝土框架梁端抗震性能的试验研究(3)[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1989年01期

9 陈春;;特殊大型设备框架基于抗震性能的设计[J];石油化工设计;2016年03期

10 刘鸿禧;;浅析钢结构建筑的抗震性能[J];中国建筑金属结构;2013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肖岩;陈国;杨瑞珍;佘立永;周泉;;现代竹结构住宅抗震性能研究[A];第18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C];2009年

2 贾明明;吕大刚;张素梅;蒋守兰;;防屈曲支撑钢框架基于延性的抗震性能设计[A];第18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册[C];2009年

3 张利花;罗奇峰;胡群芳;;不同抗震设计的砖混结构校舍抗震性能对比[A];第三届全国城市与工程安全减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4 曹炳政;罗奇峰;;浅谈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抗震性能[A];中国地震学会第九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纪念李善邦先生百年诞辰[C];2002年

5 赵均;朱丹;陈向东;;结构参数沿高度方向突变对抗震性能的影响[A];中国地震学会第六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1996年

6 王惠刚;程欣;周燕;;梁柱构件双向压弯抗震性能试验综述[A];《工业建筑》2017年增刊III[C];2017年

7 闫海鑫;朱忠义;牟在根;;某机场指廊多维多点输入抗震性能研究[A];第十五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5年

8 袁海军;;汶川地震的几点思考——从建筑震害现状中进一步认识建筑抗震性能[A];第十届全国建设工程无损检测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9 陈鑫;赵乃志;李兵;;不同肢长异型柱抗震性能数值模拟分析[A];第21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C];2012年

10 马宁;吴斌;赵俊贤;李惠;欧进萍;;全钢防屈曲支撑抗震性能足尺构件试验[A];第17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的抗震性能及新进展[N];中国建材报;2014年

2 王玉;输入门牌便知房子抗震性能[N];广东科技报;2013年

3 通讯员 丁娟 蔡浩林;力助城建抗震性能普查[N];连云港日报;2010年

4 记者 庞磊成;我市将普查建筑物抗震性能[N];潮州日报;2009年

5 郭文渊;全面普查建筑物抗震性能[N];湄洲日报;2008年

6 王庆;市政设施抗震性能须加强[N];中国建设报;2008年

7 陈熹熹邋汪晓霞;住宅抗震性能成关注热点 抗震能力可否要写进合同[N];经理日报;2008年

8 ;房屋的抗震性能不可小视[N];湖北日报;2000年

9 英国剑桥大学建筑系结构工程学教授,致力于建筑结构抗震研究 罗宾·斯宾策;8级地震 考验建筑抗震性能[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8年

10 本报通讯员 吴霞;楼房的抗震性能最受关注[N];昌吉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闫磊;考虑支座摩擦滑移及结构碰撞的非规则桥梁抗震性能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6年

2 陈嵘;水平和竖向地震耦合作用下混凝土梁桥桥墩抗震性能试验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9年

3 袁文厅;双向地震作用下非均匀腐蚀近海桥墩的抗震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9年

4 柴振岭;条石砌筑石墙抗震性能与震损加固技术研究[D];华侨大学;2019年

5 冯国俊;基于位移的沉入式钢圆筒防波堤抗震性能研究[D];北京科技大学;2019年

6 李吉超;基于概率的变电站系统抗震性能评估方法研究[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18年

7 魏春明;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缝抗震性能[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8 宋良龙;自定心混凝土框架的抗震性能与设计方法研究[D];东南大学;2016年

9 张品乐;短肢剪力墙抗震性能试验研究及损伤分析[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10 侯炜;钢筋混凝土核心筒抗震性能及其设计理论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晓;后张法装配式预应力桥墩抗震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9年

2 闵全环;打包带加固村镇砌体抗震性能研究[D];南昌大学;2019年

3 韩兴鹏;复合螺旋箍筋约束的混凝土方柱抗震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8年

4 郭昱良;基于机器学习的腐蚀RC柱抗震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8年

5 李龙诺;宽扁梁受力性能分析及宽扁梁框架-核心筒抗震性能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9年

6 李浩;基于韧性防灾的震损可控柱脚抗震性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9年

7 郭劲松;广东某超限框架—核心筒结构抗震性能分析[D];河北工程大学;2019年

8 甘露;地铁车站改扩建施工安全性能及抗震分析[D];长安大学;2019年

9 王曙;强震区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拱桥节点的抗震性能研究[D];云南大学;2018年

10 金龙;整体拼装式自复位桥墩抗震性能研究及改进[D];北京交通大学;2019年



本文编号:260591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nzhugongchenglunwen/260591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975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