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建筑工程论文 >

预处理对短流程超滤工艺不可逆膜污染影响的中试试验

发布时间:2020-05-30 17:28
【摘要】:以东江水为处理对象,进行直接超滤、微絮凝-超滤和絮凝/活性炭-超滤中试研究,探讨预处理对短流程超滤工艺不可逆膜污染的影响.利用扫描电镜形貌观察、三维荧光光谱(EEM)和高效排阻色谱法等手段对不可逆膜污染物进行表征分析,比较预处理对不可逆膜污染物含量和组分的影响,阐述预处理对不可逆膜污染影响的机制.结果表明,在10 L·(m~2·h)~(-1)低通量运行下,微絮凝预处理使不可逆膜污染增长速率从直接超滤的0.32 k Pa·d~(-1)下降到0.16 k Pa·d~(-1),絮凝/活性炭预处理后超滤工艺几乎零污染运行,且当絮凝/活性炭-超滤运行通量增加至17 L·(m~2·h)~(-1)时,仍没有观察到明显的不可逆膜污染增长.东江水中不可逆膜污染的主要组分是蛋白质类和富里酸等腐殖质类物质.微絮凝通过改变膜表面滤饼层的结构(厚度和密实性),提高物理清洗效率,减轻不可逆膜污染的积累;絮凝/活性炭预处理提高对不可逆膜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减轻膜污染负荷,控制不可逆膜污染.因此,采用絮凝和絮凝/活性炭预处理工艺,均可有效降低短流程超滤工艺不可逆膜污染积累.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征青,徐洪涛,黄光斗;磁化—超滤工艺的防碳酸钙沉淀作用[J];中国给水排水;2002年08期

2 奚璐翊;杨艳玲;黄静;安东子;郭栋;李星;;超滤工艺除污染特性及膜出水氯消毒效能[J];建设科技;2009年23期

3 黄静;杨艳玲;李星;奚璐翊;李圭白;;不同预处理/超滤工艺的除污特性及氯消毒效能[J];中国给水排水;2012年01期

4 郭栋;杨艳玲;李星;李亮;周志伟;苏兆阳;;不同类型超滤工艺处理引黄水库水的效果对比[J];中国给水排水;2012年11期

5 蔡传义;陈杰;芦澍;朱春伟;田希彬;林建禄;;超滤工艺处理引黄水库高藻原水的中试研究[J];供水技术;2009年02期

6 杜星;梁恒;吴晓波;叶挺进;陈杰;林显增;黄禹坤;李圭白;;混凝/超滤工艺处理北江原水的低通量运行[J];中国给水排水;2013年09期

7 刘显丽;丁杰;李霞;;生物加强超滤工艺降解中浓度氨氮的试验分析[J];内蒙古电力技术;2005年05期

8 桂波;董秉直;;混凝/超滤工艺中在线化学清洗试验研究[J];河南科技;2007年03期

9 韩宏大;吕晓龙;何文杰;李爱斌;;微絮凝—超滤工艺处理黄河水的试验研究[J];中国给水排水;2008年21期

10 顾平;;现有水厂改造中超滤工艺的应用研究[J];给水排水;201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洪月娟;;维生素C提取过程超滤工艺优化[A];第九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医药科学与生物技术分册)[C];2012年

2 刘慧英;赵宝龙;张国清;张建波;;超滤工艺处理海水的研究[A];膜分离技术在石油和化工行业中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刘春霞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 罗斯;超滤工艺助力保障饮用水安全[N];中国水利报;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王占金;超滤工艺处理微污染水源水研究[D];济南大学;2010年

2 尹华升;微絮凝—超滤工艺处理微污染水库水试验研究[D];湖南大学;2006年

3 冯颜颜;混凝—超滤工艺处理滦河水中试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3年

4 岳志芳;混凝—沉淀—砂滤—超滤工艺对城市小区雨水处理与回用实验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3年

5 田琳;强化混凝—超滤工艺在微污染水源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D];济南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68846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nzhugongchenglunwen/268846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2f0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