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建筑工程论文 >

家用处理方式对DBPs去除及其相关毒性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0-06-08 10:35
【摘要】:家用处理方式作为饮用水进入人体前的最后一道防线,其去除饮用水中DBPs的效果好坏与公众健康紧密相关。目前有关家用处理方式去除饮用水中DBPs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常规受管制的C-DBPs(THMs和HAAs),对于未受管制和新兴DBPs(HALs、HANs、HNMs、HAcAms和I-DBPs等)研究很少。同时,实验探究大多在氯消毒背景下进行,对新兴消毒方式的研究很少涉及。此外,对家用处理方式的研究更多关于DBPs的检测分析和机理讨论,很少涉及生物实验,探究其毒性变化。基于此,本论文对采集的城市自来水进行工艺处理(过滤、煮沸和过滤+煮沸),分析处理前后水质指标和DBPs浓度的变化(THMs、HAAs、HALs、HANs、HNMs、HAcAms和I-DBPs),评价家用处理方式的去除效果,探究去除规律和原理。为了进一步证实和完善实验结论,本研究还采用自制的松叶有机物水样进行实验室模拟消毒和工艺处理,并设计和完成相应的生物毒性实验,探究煮沸对消毒水DBPs的去除效果及其对消毒水毒性的影响。研究结果如下:1)在检测的自来水中,C-DBPs浓度高于N-DBPs,其中THMs和HAAs含量最高。同类型DBPs,多取代DBPs(tri-DBPs和di-DBPs)和含氯DBPs是消毒水中主要的存在形式。实验室模拟消毒的实验结果与城市水样检测的结论一致。实验发现,相比氯消毒,氯胺消毒可有效降低DBPs(THMs、HAAs、HALs、HANs和HNMs)的生成量,其中对THMs和HAAs的控制效果最为显著。但氯胺消毒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di-HALs、HAcAms和I-DBPs的生成趋势。2)活性炭的吸附作用能有效去除自来水中残留的消毒剂及部分有机物和卤素离子。在检测的C-DBPs中,活性炭过滤对THMs的去除效果最佳。在N-DBPs中,活性炭过滤对HAcAms的吸附效果最差。这是因为在C-DBPs中,THMs的LogP值(LogP值可反映化合物疏水性强弱,数值越大,疏水性越强)最大,疏水性最强,容易被活性炭去除;在N-DBPs中,HAcAms的LogP值最小,疏水性最弱,不易被活性炭去除。3)煮沸能去除消毒水中残留的游离氯/氯胺和部分有机物,煮沸后的水样其卤素离子浓度和pH值会略有升高。本研究发现,煮沸对DBPs的去除不受消毒方式的影响,只与化合物自身性质有关。煮沸工艺对稳定性差和挥发性强的DBPs去除效果理想(THMs、HANs、HNMs、HALs和HAcAms),对化学性质稳定且难挥发的HAAs不但不能很好地去除,反而会增加其浓度(主要是DCAA增加)。在同类型的DBPs中,煮沸对取代程度高的DBPs普遍比取代程度低的DBPs容易去除。此外,煮沸对含碘/溴DBPs的去除效果优于只有氯取代的DBPs,尤其对含碘DBPs的去除效果最佳。4)家用处理方式可有效去除饮用水中DBPs,优化水质。相比单一工艺处理,过滤+煮沸的联合作用对去除污染物最为显著,是一种值得向公众推荐的饮水方式。在煮沸实验中,不同受热容器的材质对DBPs的去除并无影响,但加热水量和冷却方式等其他操作因素对去除率的影响是存在的。实验表明,较少的水量和不加盖加热有利于在煮沸过程中DBPs的去除,选择不加盖自然冷却的方式可进一步提升去除效果。5)生物实验表明,消毒水对卤虫具有一定的急性毒性,并随着消毒浓度的增加死亡率增加。受消毒水中毒物的影响,卤虫体内氧化-抗氧化平衡状态被破坏,使得SOD活性被激活去清除因外界胁迫产生过量的ROS。但机体内氧化程度超出抗氧化物的清除能力,因此细胞受到严重的氧化损伤,产生大量的MDA。在实验组中,相比氯消毒水和落叶浸出液,氯胺消毒水的毒性最大,对卤虫造成的氧化损伤最严重。此外,消毒水中的毒物会干扰卤虫体内ACP、AKP、GOT和GPT酶的活性,抑制机体免疫调节、消化代谢和蛋白质代谢水平,影响卤虫正常的生理功能。值得注意的是,煮沸工艺可有效降低消毒水毒性,减少对卤虫的致死率,减轻毒物对卤虫的氧化损伤及免疫调节、消化代谢和蛋白质水平等正常生理功能的干扰,使得卤虫体内各项生理指标(SOD、MDA、ACP、AKP、GOT和GPT)趋于对照组。因此,消毒水煮沸处理可能是一种有效而价廉的解毒工艺。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TU821.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Ina Kristiana;Deborah Liew;Rita K.Henderson;Cynthia A.Joll;Kathryn L.Linge;;Formation and control of nitrogenous DBPs from Western Australian source waters: Investigating the impacts of high nitrogen and bromide concentrations[J];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2017年08期

2 何嘉莉;张晓娜;陈丽珠;刘清华;;生物活性炭与臭氧/活性炭工艺控制DBPs前体物比较[J];中国给水排水;2016年09期

3 张旋;王启山;;饮用水氯消毒生成DBPs的影响因素及其控制工艺[J];供水技术;2008年02期

4 张怡然;王启山;王宏超;靳冲;李多;鲁金凤;;Orthogonal Experiments for Controlling the Formation of DBPs During Preozonation of Bromide-Containing Raw Water[J];Transactions of Tianjin University;2014年03期

5 Jiarui Han;Xiangru Zhang;Jiaqi Liu;Xiaohu Zhu;Tingting Gong;;Characterization of halogenated DBPs and identification of new DBPs trihalomethanols in chlorine dioxide treated drinking water with multiple extractions[J];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2017年08期

6 戚刚;;饮用水消毒副产物DBPs的研究进展[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年14期

7 ;News:The 595~(th) Session of the Xiangshan Science Conferences focused on water disinfection by-products[J];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2017年07期

8 ;Proportion of bromo-DBPs in total DBPs during reclaimed-water chlorination and its related influencing factors[J];Science in China(Series B:Chemistry);2008年10期

9 Yimeng Zhang;Wenhai Chu;Dechang Yao;Daqiang Yin;;Control of aliphatic halogenated DBP precursors with multiple drinking water treatment processes: Formation potential and integrated toxicity[J];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2017年08期

10 叶卿萍;桂芳;;配水管道对消毒副产物形成及转化的影响[J];甘肃科技;2011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翟洪艳;周亚男;王雪娇;;臭氧对于藻类有机质性质及其消毒副产物的影响(英文)[A];第十三届全国水处理化学大会暨海峡两岸水处理化学研讨会摘要集-S1物理化学法[C];2016年

2 王玮;朱利中;;锌对饮用水中卤乙酸转化的影响[A];第五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摘要集[C];2009年

3 孟繁婕;;游泳池水消毒副产物及其影响因素的探究[A];全国给水排水技术信息网42届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4年

4 Sergei Preis;Iakov Kornev;;Pulsed corona discharge in aqueous media treatment[A];第十三届全国水处理化学大会暨海峡两岸水处理化学研讨会摘要集-S2生物法[C];2016年

5 刘阔;陆隽鹤;;过硫酸盐氧化过程中卤代副产物生成的研究[A];2015年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5年

6 王凤;高宝玉;岳钦艳;;凝和超滤联用去除水库水中消毒副产物前体的研究[A];2016中国水处理技术研讨会暨第36届年会论文集[C];2016年

7 叶必雄;王五一;魏建荣;杨林生;;我国典型城市饮用水中消毒副产物预测模型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8 王天放;塔娜;王晓健;;金属阳离子对氯化消毒过程中DBPs生成的影响研究进展[A];2019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科学技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19年

9 范子红;张会宁;徐璇;张丹丹;刘冰;于鑫;;以NO_3~--N为唯一无机氮源的生产规模两级O_3-BAC工艺中的DON[A];第六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暨环境科学仪器与分析仪器展览会摘要集[C];2011年

10 于鑫;古励;刘冰;张会宁;范子红;;饮用水生物处理工艺中溶解性有机氮的形成规律研究[A];第六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暨环境科学仪器与分析仪器展览会摘要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本报记者 游雪晴;香山会议呼吁:用严谨的研究解答科学问题[N];科技日报;201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贝贝;污水处理中溶解性微生物产物生成消毒副产物的研究[D];南京大学;2016年

2 李安;氨基酸的氯化消毒副产物生成势及途径[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3 谢鹏超;紫外/过硫酸盐氧化除嗅并控制消毒副产物生成的效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4 曹文成;孕晚期饮水消毒副产物暴露生物标志与妊娠结局的关系[D];华中科技大学;2015年

5 罗锦洪;饮用水源地水华人体健康风险评价[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6 张强;微污染水源水处理过程中消毒副产物及病毒类微生物变化特性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7 张黎;SCGE/HepG2测试系统在饮用水消毒副产物遗传毒性评价中的应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8 马德方;城市污水MBR处理工艺出水回用消毒副产物的生成与控制[D];山东大学;2016年

9 刘仲谋;石墨烯基材料对水中消毒副产物及新兴有机微污染物的去除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7年

10 孙凤;饮用水处理工艺中微囊藻毒素污染调控技术的优化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邵亚男;雌二醇在海水消毒过程中的转化机制及副产物的控制研究[D];广西大学;2019年

2 宋旭辉;家用处理方式对DBPs去除及其相关毒性的影响[D];浙江师范大学;2019年

3 陈婷;沸石-生物质炭复合材料对微污染水中氨氮及消毒副产物DBPs前驱物的动态吸附及再生性能[D];南京农业大学;2017年

4 宋倩云;饮用水源水DBPs形成的回归模型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7年

5 王小宁;微囊藻毒素及其衍生物抑制蛋白磷酸酶PP1生物活性差异机制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7年

6 胡玉;秀丽隐杆线虫用于饮用水典型DBPs及饮用水总毒性评价的适用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6年

7 尹晓兵;复合沸石的制备及其对微污染水中氨氮和DBPs前驱物的去除性能[D];南京农业大学;2016年

8 周沫;模拟氯化实验对饮用水消毒副产物(DBPs)产生的研究[D];暨南大学;2012年

9 阮孟勇;太湖水源水DBPs形成特性研究及其去除工艺探索[D];浙江师范大学;2014年

10 刘丹;人工回灌条件下地下水中DBPs的迁移转化机制[D];吉林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270295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nzhugongchenglunwen/270295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ef8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