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建筑工程论文 >

某柴油发动机试验厂房通风降温的模拟试验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08 10:37
【摘要】:针对柴油发动机试验厂房内设备试验过程产生大量余热问题,开展柴油发动机试验厂房高热环境的通风降温研究对保障设备正常运行和人员安全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然而由于厂房内设备散热量大,在夏季工况下,采用自然通风方式很难达到预期的降温效果,采用传统制冷空调应用于工业厂房则能耗大,运行费用较高,对环境也会造成一定污染。因此探寻既能满足工业厂房内温湿度设计要求,又能节约资源、减少环境污染的通风降温技术十分必要。本文以某柴油发动机试验厂房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传统的全新风、室外新风蒸发冷却、室外新风蒸发冷却+热污染区环境蒸发冷却三种通风方式下厂房内空气流动和热湿环境状况,最后通过正交试验的方法确定最优通风方案。本文主要工作内容如下:(1)从理论方面分析厂房内设备散热情况,确定通风量计算方法,对某柴油发动机试验厂房进行通风方案设计。通过建筑环境和工艺过程建立可供分析的物理模型,选用计算流体动力学的Realizable k—ε模型和组分输运模型作为计算工具,建立完整的计算模型,并对本文所选的计算模型的可靠性进行了验证,为本文后续进行数值模拟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2)模拟采用传统的全新风通风方式时厂房内空气流动和热湿环境状况,对比采用四种不同通风量时人员工作区和设备所在区温度控制效果。结果表明:以传统的全新风通风方式尽管能够把室内的热量排出,但未解决人员工作区环境温度超标问题。采用全新风通风方式,通风量在原始工况通风量基础上增加86%,仍未达到人员工作区平均温度要求。由此可见,采用全新风通风方式对柴油发动机试验厂房进行通风降温,通风量大,能耗较高,噪音较大,降温效果并不明显。(3)分别模拟采用室外新风蒸发冷却、室外新风蒸发冷却+热污染区环境蒸发冷却通风方式时厂房内空气流动和热湿环境状况,并将温度控制情况与传统全新风通风方式原始工况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室外新风蒸发冷却通风方式对比全新风方式,通风量下降31%,可以解决大部分人员工作区环境温度问题,但设备周围存在局部高温现象;室外新风蒸发冷却+热污染区环境蒸发冷却通风方式对比全新风方式,通风量下降43%,可以完全满足人员工作区环境温度要求,且设备周围未出现局部高温现象。(4)设计六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表,运用正交试验的方法研究采用室外新风蒸发冷却+热污染区环境蒸发冷却通风方式时六种不同因素对柴油发动机试验厂房人员工作区热环境的影响情况。通过极差分析和方差分析可知,在所选水平下各因素中送风角度对试验结果的影响最大,之后依次为:送风温度、送风口高度、送风速度、室内蒸发冷却设备送风速度、室内蒸发冷却设备送风角度,最终基于试验结果确定最优方案。本文的研究成果为今后的柴油发动机试验厂房通风系统的优化设计与研究提供了参考。
【图文】:

示意图,试验厂,柴油发动机,示意图


2.1 柴油发动机试验厂房的基本情况及通风系统控制目标2.1.1 厂房基本情况本文研究对象为某柴油发动机试验厂房,厂房大小为长×宽×高=40m×15.4m×15m。厂房内有待试验的柴油发动机、测功机等设备,以及相关的柴油发动机进气系统、柴油发动机排烟系统、燃油供应系统、冷却用水系统、照明系统、通风系统等辅助系统。根据《工业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15)查得,柴油发动机试验厂房所在地夏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为 31.2℃,夏季通风室外计算相对湿度为 69%,夏季室外大气压力为 100540Pa。厂房内对称布置两个大小相同的试验台,试验台大小为长×宽×高=10.8m×3.5m×0.35m。两个试验台上分别布置相同的发动机及测功机。其中,发动机为中速柴油发动机,额定功率为 1320kW,转速为 1000r/min。柴油发动机试验厂房示意图如图 2-1 所示。

示意图,直接蒸发冷却,示意图,绝热加湿


图 2-2 直接蒸发冷却示意图g. 2-2 Schematic diagram of direct evaporative coo图 2-3 直接蒸发冷却过程 h-d 图-3 The h-d diagram of direct evaporative cooling p物理过程如图 2-2 所示。室外空气流经被水而空气的干球温度降低,,但湿球温度却保持可见图 2-3。空气的状态变化是绝热加湿降程度是有一定范围的,理论上空气温度最低
【学位授予单位】:东华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TU8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德智;何瑜;邓毅;;高海拔寒区隧道通风降温研究[J];科技资讯;2019年32期

2 商永辉;杜明华;丁团结;;储粮不同温差下通风降温水分损耗试验[J];粮油仓储科技通讯;2017年03期

3 邹惠芬;吴迪;;被动式建筑通风降温策略[J];建筑技术开发;2016年08期

4 霍雨佳;;关注霉变指数[J];金秋;2017年12期

5 齐志永;谈夏季通风降温的误区[J];中国养蜂;2002年03期

6 黄仁昌;;收了新粮就进仓 降温不用天帮忙——储运机械通风降温的体会[J];江苏商论;1985年04期

7 王迪洪;;对当前储粮通风中的几点看法[J];粮油仓储科技通讯;1987年02期

8 刘维春;罗金荣;李剑秋;邵恢模;柯正辉;;粮仓负压式通风降温储粮试验报告[J];粮油仓储科技通讯;1987年04期

9 刘恩生;;地道风通风降温的效果及评价[J];铁道劳动安全卫生与环保;1987年02期

10 梁德辉;;国外有色金属高温矿井的通风降温技术[J];有色矿山;1988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毛裕定;陈先清;;大棚栽培蔬菜的小气候研究[A];首届长三角气象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4年

2 毛裕定;陈先清;;大棚栽培蔬菜的小气候研究[A];首届长三角科技论坛——气象科技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4年

3 盛孝维;李川;吴武平;臧一天;杨食堂;舒邓群;;喷雾通风陈温系统对牛舍环境及其肉牛血清无机离子的影响[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环境卫生学分会2016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6年

4 刘忠民;邬昌荣;;高大房式仓机械通风时机和方式的选择[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3年

5 高玉树;吴建忠;;准低温仓制冷设备的配置与使用[A];中国粮油学会第三届学术年会论文选集(上册)[C];2004年

6 金克彪;易东明;曾凡荣;;露天密闭储粮与经济效益[A];中国粮油学会第三届学术年会论文选集(上册)[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耿苏强;近期大棚管理盯紧“风水肥”[N];山东科技报;2017年

2 本报记者 王旭;选好通风降温设备让畜禽轻松度夏[N];中国畜牧兽医报;2015年

3 ;蛋鸡炎夏高产要点[N];江苏科技报;2006年

4 ;温棚去膜好吗[N];瓜果蔬菜报.农业信息周刊;2005年

5 田菊英 刘军民;怎样做好玉米育苗移栽?[N];湖南科技报;2015年

6 梁久梅;君子兰冬管要点[N];云南科技报;2007年

7 衡水市武邑县蔡徐农技信息中心 蔡占奎;夏季猪场防暑降温关键措施[N];河北农民报;2013年

8 姜武峰;严格保管出效益[N];粮油市场报;2002年

9 王迪轩;大棚栽培要注意降温[N];湖南科技报;2004年

10 郎德山 肖万里 徐友信;棚室干湿交替二次闷棚效果好[N];江苏农业科技报;201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边梦龙;夏甸金矿气固传热理论与通风降温模拟研究[D];北京科技大学;2019年

2 邱静;被动复合式下向通风降温技术在建筑中应用的可行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3 亓晓琳;夜间通风建筑热工设计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3年

4 强天伟;通风空调设备用蒸发冷却节能技术的研究[D];东华大学;2006年

5 陈宜华;深部矿床开采地热成因及降温技术研究[D];东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韩敏;某柴油发动机试验厂房通风降温的模拟试验研究[D];东华大学;2019年

2 安瑞平;强迫通风降温服的设计与评价[D];东华大学;2019年

3 胡灿;轿车驻车闷晒及通风降温特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6年

4 董宏;自然通风降温设计分区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6年

5 朱新荣;北方办公建筑夜间通风降温规律特征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8年

6 欧阳文;逆向被动式通风降温系统在住宅建筑中的可行性应用初探[D];天津大学;2012年

7 亓晓琳;北方办公建筑夜间通风降温潜力及适用性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9年

8 李忠辉;高湿度地区某整理车间通风降温系统的设计分析[D];西安工程大学;2012年

9 李川;喷雾通风降温系统对热应激肉牛的生理机能和生产性能的影响[D];江西农业大学;2016年

10 王林;户内变电站降温通风数值模拟研究[D];南昌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70295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nzhugongchenglunwen/270295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07e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