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建筑工程论文 >

沈阳近代建筑更新中的新、老建筑共生设计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19 09:53
【摘要】:科技与社会文明的进步,使得历史建筑物的衰落与现代城市发展的矛盾日益凸显,沈阳近代建筑的存续与更新面临着许多现实问题。通过艺术设计手段合理的进行既有建筑的更新,将在时代的发展中巧妙的缓解这些现实的矛盾与困境,使得珍贵的近代历史建筑得以发展,其核心价值得以延续。建筑艺术蕴含了地域文化与历史精神的许多内在价值。新、老建筑的共生使得不同时代的美学思想在更新设计中融合,这种新、老形态的交融既增强了城市形象的丰富性,提升了城市面貌的艺术价值,也使得近代建筑得以在现代环境中与城市建立更真实紧密的联系。本文以沈阳近代非本土文化影响下的建筑为研究对象,从新、老建筑共生的角度对沈阳近代建筑的更新设计进行研究。首先分析了非本土文化对沈阳近代建筑艺术的影响以及非本土文化影响下沈阳近代临街建筑的发展历程,随后分析在这种文化融合的背景下建筑更新的价值基础与现阶段面临的困境,进行问题的提出。之后引入了中西方的共生理念,解读新、老建筑共生对于沈阳近代建筑发展的意义,为本文的研究建立理论基础。通过阐述新、老建筑共生在沈阳近代建筑更新中的本质,探讨新、老建筑共生在建筑更新中的语言模式,对沈阳近代建筑更新中的新、老建筑共生设计原则与方法进行构建。最后,结合国内与国外的优秀设计经验,结合形式美学进行实例分析,对沈阳现存的近代建筑的更新设计作出了设想,探讨了新、老建筑共生设计理念在沈阳近代非本土文化影响下的建筑更新中的实际应用。
【学位授予单位】:鲁迅美术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TU984.114;TU201
【图文】:

框架图,论文研究,框架图,来源


论文研究框架图

建筑师,沈阳,非本土,外籍


非本土文化的影响下,演绎着历史主义与现代主义的过渡。籍建筑师的创作与成就杂深刻的历史背景,促使许多外籍建筑师在沈阳大显才华。他们将许多西方进行实践,与沈阳自身条件相结合,在建筑上展现出了丰富多样的非本土风国建筑师是沈阳近代建筑中西方古典主义风格的首批引入者,也是公共建筑者。随后到来的日本建筑师将西方的新设计思想实践于建设,开启了沈阳城的新篇章,创造出一批又一批受时代思潮影响的风格建筑。这些外籍建筑师的作品,早期普遍存在着西方古典主义风格的的特点,根据建筑作品的艺术为英国派、德国派和法国派三种艺术流派。其中英国派是早期建筑艺术思潮,主要表现为对英国维多利亚时期建筑艺术风格特征的引入。以奉天驿为代建筑中(附图 2.),可以明显看出英国安妮女王时代的哥特与古典样式的折中国建筑艺术风格引入的同时融入了地域文化特色。建筑采用红砖墙作为主体石带线条装饰,展现出区别于中国传统建筑的独特艺术形象。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笑笑;刘仁义;杨剑雄;;芜湖近代建筑营造方式探析[J];建筑与文化;2017年01期

2 马猛;;秦皇岛近代建筑保护利用的实践与探索[J];大众文艺;2017年12期

3 唐孝祥;冯楠;;河南大学近代建筑的中西合璧特征探析[J];中国名城;2017年07期

4 侯实;;西南近代建筑研究现状综述与研究方向展望[J];遗产与保护研究;2016年02期

5 张雨婷;;青岛近代建筑艺术风格初探[J];美术教育研究;2016年16期

6 姚凤霞;王庆普;;秦港近代建筑的价值[J];档案天地;2015年03期

7 刘源;;关于近代建筑传媒研究的思考[J];建筑师;2013年02期

8 韩雁娟;席明波;;广州近代建筑研究探析[J];天中学刊;2013年05期

9 裴俊超;胡敏;;西安近代建筑的现状及利用[J];西安工程大学学报;2012年02期

10 刘源;;试析近代建筑杂志的历史功能[J];南方建筑;2012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炜;郭书琪;白洁;;浅析山东近代建筑的保护——以济南邮务管理局大厦为例[A];2017年山东社科论坛--首届“传统建筑与非遗传承”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7年

2 鲁雪峰;朱向东;;青岛正阳关路6号甲近代建筑空间演变及造型分析[A];《工业建筑》2015年增刊Ⅰ[C];2015年

3 侯兆年;;北京近代建筑保护的探索[A];北京古都历史文化讲座[C];2009年

4 陈伯超;朴玉顺;;论沈阳近代建筑的本土化[A];地域建筑文化论坛论文集[C];2005年

5 梁志敏;;广西近代建筑的兴起历程与分布特点[A];广西文博 第一辑[C];2017年

6 村松伸;包慕萍;;东亚建筑世界二百年 序章:19世纪之风 20世纪之波[A];建筑史论文集(第15辑)[C];2002年

7 顾祥林;陈涛;姜江;陆锦标;李宜宏;;上海地区优秀近代建筑物的安全使用管理[A];工程科技论坛第70场房屋建筑物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的发展与创新大会报告文集[C];2008年

8 刘春雪;刘松茯;;哈尔滨近代高级住宅解析[A];建筑历史与理论第十一辑(2011年中国建筑史学学术年会论文集-兰州理工大学学报第37卷)[C];2011年

9 刘川;刘大平;;哈尔滨道外近代建筑的窗形态研究[A];中国建筑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0 肖伟;张丽;王小峰;徐华海;;武汉近代建筑遗产对现代建筑设计的启示[A];第三届中华传统建筑文化与古建筑工艺技术学术研讨会暨西安曲江建筑文化传承经典案例推介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李婷;上海近代建筑主要由外国人设计? 这是对历史的误读[N];文汇报;2018年

2 沈慧瑛;触摸苏州近代建筑的温度[N];苏州日报;2017年

3 罗松;黔西南近代建筑浅探[N];黔西南日报;2014年

4 单憬岗 谢曦;《海南近代建筑(琼北分册)》通过评审[N];中国建设报;2010年

5 束有春;璀璨夺目的江苏近代建筑[N];中国文物报;2008年

6 苏州市文物局 徐苏君;苏州近代建筑保护与利用对策[N];中国文物报;2007年

7 张丽萍 郭勇 本报记者 陈宇;中西合璧的华西近代建筑[N];四川日报;2006年

8 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集团副总裁 曹嘉明;上海近代建筑的功能转换与文化延伸[N];中国建设报;2005年

9 申吉忠邋通讯员 王胜军 张琳;多处近代建筑将修旧如旧[N];烟台日报;2007年

10 邓炳权(广东省文物博物馆学会会长);凝固的乐章:广东近代建筑研究保护[N];中国图书商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思铎;沈阳近代建筑技术的传播与发展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年

2 王昕;江苏近代建筑文化研究[D];东南大学;2006年

3 何颖;哈尔滨近代建筑外装饰的审美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年

4 刘佳;镇江近代建筑形态及其演变研究[D];江南大学;2012年

5 张晟;京津冀地区土木工学背景下的近代建筑教育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6 李匉楠;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的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D];清华大学;2012年

7 符英;西安近代建筑研究(1840-1949)[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0年

8 刘威;长春近代城市建筑文化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9 王芳;历史文化视角下的内陆传统城市近现代建筑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10 王莉;陕北近代建筑研究(1840-1949)[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嘉欣;沈阳近代建筑更新中的新、老建筑共生设计研究[D];鲁迅美术学院;2019年

2 汪晶晶;从文化线路视角探究武汉和长沙的近代建筑[D];湖南大学;2016年

3 韩倩男;青岛近代建筑规则演变过程研究(1897-1937)[D];青岛理工大学;2018年

4 闫峥;鼓浪屿近代建筑营造技艺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2018年

5 张智昊;吉林省农科院畜牧分院近代建筑再利用设计研究[D];吉林建筑大学;2018年

6 王晓晨;芝罘区近代建筑类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与利用研究[D];山东大学;2018年

7 王宇佳;中西交融的晋中近代建筑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7年

8 李明;长春市近代建筑外墙饰面砖研究[D];吉林建筑大学;2017年

9 尹东国;天津近代建筑规则演变过程研究[D];天津大学;2016年

10 曾悦伟;“砖”视角下的天津近代建筑特征简述[D];天津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72062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nzhugongchenglunwen/272062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5fd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