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建筑工程论文 >

防屈曲支撑形式对框-筒结构抗震性能影响分析

发布时间:2020-06-19 23:14
【摘要】:框架-核心筒结构作为高层建筑中非常重要的结构形式,其抗震性能的研究一直备受关注。防屈曲支撑的应用能够让结构整体受力更合理,对于解决因加强层造成的框架-核心筒结构沿高度方向的刚度突变问题有较好的作用,并且能有效减小结构侧向位移。防屈曲支撑因其滞回耗能,施工方便,经济合理等优点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工程实际,但是在实际工程应用中,这种消能减震装置在加强层伸臂桁架中的布置会使得结构沿其高度方向发生应力突变,进而产生薄弱层,影响结构整体受力。本文将结合实际工程,探索加强层伸臂桁架为防屈曲支撑的框架-核心筒结构的抗震性能,并得出相对最优布置方案,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本文将运用ETABS有限元软件分析深圳某框架-核心筒结构实际工程。首先对带一道伸臂桁架加强层的原结构进行研究,再分别建立多道加强层布置模型,通过改变伸臂桁架的布置形式(人字形、三折线、双人字行)与相关材料(普通钢支撑、防屈曲支撑),探究多种布置形式下最有利于结构抗震性能的伸臂布置形式。接着采用优选的布置形式,通过设置多组对比方案,分析多道伸臂布置时,伸臂高度的改变对结构的影响。最后对结构进行弹塑性时程分析,研究相对最优布置方案在罕遇地震作用下,防屈曲支撑的布置对结构耗能情况的影响。通过计算分析可以得出:用防屈曲支撑替换普通钢支撑对结构自振周期和基底剪力都不会产生较大影响。一道伸臂布置在结构0.6H,支撑采用三折线形式结构抗震性能相对最优。两道加强层伸臂桁架布置在结构0.4H/0.8H时,采用人字形布置抗震性能相对最好。当三道伸臂布置且位于结构0.4H/0.7H/1H时,采用三折线形式为相对最优方案。框-筒结构加强层伸臂桁架内防屈曲支撑的布置能够有效减小结构的整体阻尼耗能,提高结构的总滞回耗能,有效降低结构对地震作用的响应。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TU973.31
【图文】:

框架结构,芯板,工作段,外部约束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3图1-1 防屈曲支撑的构成核心单元也称为芯板,承担构件所有沿长度方向的荷载,是支撑与外部框架结构连接的构件,其材料通常为具有较低且稳定屈服点的钢板。在芯板外涂有无粘结构造层,主要作用是减小芯板与外部约束材料之间的剪力,常用材料有乳胶、橡胶、硅胶等。约束单元负责在外围提供约束作用。常由矩形或圆形钢管填充混凝土或其它材料构成,防止芯材受压发生屈曲。芯板常见的截面形式有一字型、十字形、工字型,外部约束单元常采用圆形或方形钢管,在实际工程中根据结构刚度和耗能需求选用相对合理截面。纵向构成指芯板的组成,主要分为工作段、过渡段、连接段。工作段采用延性好、有稳定且低屈服点低的钢材。以确保耗能过程与承载能力的稳定。过渡段处于连接与工作段之间

芯板,钢支撑,低屈服点


好、有稳定且低屈服点低的钢材。以确保耗能过程与承载能力的稳定。过渡段处于连接与工作段之间,通常处于弹性阶段,很少参与耗能;连接段的主要作用是连接防屈曲构件与外框架,不参与屈服耗能,如图1-2所示。图1-2 芯板钢支撑组成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正海;;建筑结构抗震性能设计方法研究[J];建筑技术开发;2019年06期

2 杨飞;;提高房屋建筑结构抗震性能探讨[J];中国高新区;2017年05期

3 陈吉光;刘玲;;再生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研究进展[J];山西建筑;2017年20期

4 王娴明,沈聚敏,阎兴华;预应力装配整体式板柱结构抗震性能的试验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1988年03期

5 党永发;;硅酸盐大板建筑在我国的推广与应用[J];硅酸盐建筑制品;1988年02期

6 温俊雅;;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研究[J];绿色环保建材;2019年11期

7 刘强;周瑞忠;王妙芳;;基于能量判据的结构抗震性能实用评估分析方法[J];建筑科学;2016年11期

8 魏春梅;;结构抗震性能退化的设计方法与对策[J];河南建材;2015年03期

9 黄新科;;关于建筑结构抗震性能的设计分析[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5年15期

10 孟小丽;;提升建筑结构抗震性能的策略[J];山西建筑;2017年2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立军;贾明明;;能力谱法在建筑结构抗震性能评定中的应用[A];第三届全国建筑结构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2 刘继明;吴成龙;时伟;张保涛;;装配式钢混组合结构抗震性能研究进展[A];《工业建筑》2017年增刊II[C];2017年

3 李运运;李永梅;;膨石轻板对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A];第十六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6年

4 林建萍;杜明;杨扬;王剑峰;;基于新规范的结构抗震性能设计实例[A];第十二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全国索结构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5 张江;张耀庭;杨力;;预应力度对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性能影响研究[A];第24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15年

6 刘沛;董佩伟;赵昕;;施工过程对结构抗震性能影响分析[A];第四届全国建筑结构技术交流会论文集(下)[C];2013年

7 黄慎江;王凤云;;基于可靠度的结构抗震性能优化设计与应用[A];第四届全国建筑结构技术交流会论文集(下)[C];2013年

8 冯然;沈成栋;;不锈钢结构抗震性能研究现状与工程应用[A];工程防震减灾新技术、新进展和新应用(上)[C];2016年

9 何和萍;;拱式转换层刚度比对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分析[A];第18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09年

10 周德源;徐惠鑫;俞民志;;框支剪力墙结构抗震性能研究[A];第四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下)[C];199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玉琢;考虑土-结构相互作用的火灾后钢管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7年

2 李检保;SRC框架—核心筒高层混合结构抗震性能试验及非线性分析[D];同济大学;2006年

3 王徽;体型收进对高层建筑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及控制方法研究[D];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2015年

4 刘劲松;带高位大跨转换层建筑结构抗震性能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5 邹中权;桥梁结构抗震性能概率性分析方法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6 李浩;混凝土结构抗震性能的不确定性分析与研究[D];湖南大学;2011年

7 程万鹏;预制装配式部分钢骨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8 周小龙;震损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性能评估方法研究[D];重庆大学;2014年

9 刘璐;自复位防屈曲支撑结构抗震性能及设计方法[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10 于洋;配筋混凝土砌块结构抗震性能研究[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扬;防屈曲支撑形式对框-筒结构抗震性能影响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19年

2 宋必达;某超限剪力墙结构抗震性能研究[D];湖南大学;2018年

3 刘威;平面不规则框剪结构抗震性能研究[D];湖南大学;2018年

4 左俊;转换层的位置设置对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分析及应用[D];合肥工业大学;2018年

5 曾春辉;带分散筒的巨型结构抗震性能研究[D];广州大学;2018年

6 和磊;现代夯土结构抗震性能试验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8年

7 兰兴欢;地上与地下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性能对比及试验研究[D];清华大学;2017年

8 彭倩;楼梯间对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分析[D];河北工程大学;2018年

9 杨孟斐;带转换层的高层框支剪力墙结构抗震性能研究[D];西安工业大学;2016年

10 赵永杰;后加空中连廊结构及其对原高层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72147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nzhugongchenglunwen/272147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a68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