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口开埠至今街道界面形态的演变过程与机制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TU984.2
【图文】: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正街”的街道,又称之为“官街”8。其所在片区为原汉口镇所在的位正街包括汉口镇老城这一片区。1861年随着汉口的开埠,汉口的范围在向东北扩张,依次形成英、俄、法、德、日五国租界。为有别于租界,城区称之为“华界”。随着时间的推移,租界与华界从华洋分界走向华。研究以汉口为对象,其空间范围包含三个主要部分:代表汉口老城的汉洋互融的花楼街片区以及汉口租界区(含往北向京汉铁路的拓展区)。道以南,汉口沿河大道、沿江大道以北,西至xZ口路,东至黄浦大街的区)。研究的时间范围为汉口从1861年开埠至今的近160年的历史范围。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对于街道界面而言,界面的“有无”与“位置”是决定街道界面形态的必要条件。界面密度的有无可以通过界面密度来反映,而界面的位置及组合极为复杂,有着无限的可能性。这两个参数都不能对于中国传统街道凹凸错落特征进行有效表表征。对此,有学者通过分析贴线率与界面密度的局限性并结合实验心理学的方法提出了“近线率”这一概念61,用以描述街道边界与街道红线(理想边界)的贴近程度,其代表式为(如图 2-2 所示):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韩君伟;董靓;;基于心理物理方法的街道景观视觉评价研究[J];中国园林;2015年05期
2 陈泳;赵杏花;;基于步行者视角的街道底层界面研究——以上海市淮海路为例[J];城市规划;2014年06期
3 徐磊青;康琦;;商业街的空间与界面特征对步行者停留活动的影响——以上海市南京西路为例[J];城市规划学刊;2014年03期
4 周钰;贺龙;;街道界面“贴线”形态之中西比较研究[J];世界建筑;2013年06期
5 陈煊;魏小春;;城市街道空间的非正规化演变——武汉市汉正街的个案(1988-2013年)[J];城市规划;2013年04期
6 王星;;基于AutoCAD VBA平台的V形街景天际轮廓线的模拟算法[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2年06期
7 周钰;赵建波;张玉坤;;街道界面密度与城市形态的规划控制[J];城市规划;2012年06期
8 钮心毅;徐方;;基于视觉影响的建成环境空间开敞度定量评价方法[J];城市规划学刊;2011年01期
9 王贵祥;;中国古代建筑审美刍议[J];建筑史;2010年00期
10 谭刚毅;;“江”之于江城——近代武汉城市形态演变的一条线索[J];城市规划学刊;2009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代鑫;;街道底层界面空间变量与行人活动关联度研究——以香港弥敦道为例[A];新常态:传承与变革——2015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6城市设计与详细规划)[C];201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陈立镜;城市日常公共空间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7年
2 王刚;街道的句法[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朱滢;汉口租界时期城市的规划法规与建设实施[D];清华大学;2014年
2 吴绉彦;基于影像的城市街道空间形态量化分析研究[D];南京大学;2014年
3 扈小璇;非均质肌理平均天空开阔度的研究[D];南京大学;2012年
4 喻婷;近代武汉城市规划制度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72971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nzhugongchenglunwen/27297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