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连续墙的受力与变形分析及数值模拟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29 14:15
本文关键词:地下连续墙的受力与变形分析及数值模拟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本文以宁波地区的基坑工程为依托,首先结合实测数据分析了地下连续墙支撑轴力及水平位移的变化规律,研究了最大水平位移与基坑开挖深度、测点距角点的边距,最大水平位移的深度位置与基坑开挖深度之间的关系,然后利用理论分析推导了地连墙的近似弯矩计算公式,研究了各个测点的弯矩变化规律及承载力发挥度,并借助灰色关联度法分析了变形因素的影响程度;最后采用模拟软件分析了基坑开挖过程中地连墙及周边土体的受力特点及变形规律,对比验证了实测值与模拟值,并研究了末道支撑参数对水平位移的影响规律。通过以上研究得出以下结论:实测研究表明,墙体最大水平位移与基坑开挖深度的平均比值为0.99%,且最大变形的位置深度与开挖深度相近;理论研究发现,基坑的开挖深度对水平位移的影响最大,各个支撑轴力及弯矩的承载度利用率均较低;模拟研究得出,模拟值与实测值较吻合,且加设末道支撑能有效减小墙体的水平位移,为类似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地下连续墙 受力特点 变形规律 承载力发挥度 数值模拟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U476.3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1 绪论8-14
- 1.1 引言8-9
- 1.2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9-12
- 1.2.1 作用在支护结构的土压力研究现状9-10
- 1.2.2 围护结构内力分析研究现状10-11
- 1.2.3 地下连续墙受力变形研究现状11-12
- 1.3 论文工作和拟解决的问题12-14
- 1.3.1 当前研究存在的不足12
- 1.3.2 研究内容及方法12-14
- 2 地下连续墙的变形机理及内力分析方法14-24
- 2.1 地下连续墙的受力变形特征14-16
- 2.2 影响地下连续墙变形的相关因素16-18
- 2.3 地下连续墙的内力解析法18-22
- 2.3.1 山肩邦男法18-20
- 2.3.2 弹性法20-21
- 2.3.3 弹塑性法21-22
- 2.4 本章小结22-24
- 3 宁波地铁基坑工程概况24-32
- 3.1 工程概况24-25
- 3.2 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25-27
- 3.2.1 地质岩性25-27
- 3.2.2 水文地质特征27
- 3.3 监测方案27-32
- 3.3.1 监测方法及监测原理28-30
- 3.3.2 监测点的布置与数量30-32
- 4 地下连续墙受力变形监测分析32-43
- 4.1 支撑轴力分析32-34
- 4.2 连续墙实测水平位移分析34-39
- 4.3 地下连续墙变形因素的灰色关联度分析39-41
- 4.4 本章小结41-43
- 5 地下连续墙弯矩的计算43-54
- 5.1 弯矩的计算原理及方法43-45
- 5.2 短期刚度Bs的近似推导45-47
- 5.3 变形曲率φ的计算47-48
- 5.4 拟合的弯矩变化规律及承载度分析48-52
- 5.5 本章小结52-54
- 6 连续墙变形规律FLAC3D分析54-70
- 6.1 有限差分软件FLAC3D简介54
- 6.2 计算原理及本构模型54-56
- 6.2.1 计算基本原理54
- 6.2.2 本构模型54-56
- 6.3 模拟条件56-57
- 6.3.1 模型尺寸与边界条件56
- 6.3.2 初始应力条件56-57
- 6.3.3 支护结构模拟57
- 6.4 计算模型57-60
- 6.4.1 模型的建立57-58
- 6.4.2 支护结构及接触参数58-59
- 6.4.3 施工工况模拟步骤59-60
- 6.5 数值计算结果分析60-69
- 6.5.1 水平位移分析60-63
- 6.5.2 竖向位移分析63-65
- 6.5.3 应力分析65-67
- 6.5.4 实测与模拟的水平位移对比分析67-68
- 6.5.5 末道支撑位置对墙体水平变形的影响分析68-69
- 6.6 本章小结69-70
- 结论70-72
- 致谢72-73
- 参考文献73-77
- 附录77-84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84
本文关键词:地下连续墙的受力与变形分析及数值模拟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7466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nzhugongchenglunwen/2746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