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建筑工程论文 >

灌溉作用下黄土窑洞破坏模式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02 20:12
【摘要】:黄土窑洞是华夏先民智慧与黄土环境共同孕育的产物,是黄土地区的独特景观。黄土窑洞的失稳破坏不仅对人类生命财产安全构成威胁,而且制约了窑洞区土地资源有效利用。然而,目前对黄土窑洞的稳定与破坏机制探讨不足。本文以农灌区黄土窑洞为研究对象,采用资料搜集、调查走访、无人机航测、取样试验与模型模拟等方法,以期初步揭示灌溉作用下黄土窑洞变形破坏综合响应规律与破坏模式,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提出了黄土窑洞破坏的“三类八型”划分方案,主要包括窑脸破坏(冲刷冲蚀型、落土掉块型、崩塌错落型)、洞壁破坏(张拉龟裂型、剥落碎落型)和洞身破坏(局部冒顶型、渗水涌水型、覆土坍塌型)。(2)进行了窑洞灌溉模拟试验,监测了灌溉过程中黄土窑洞洞顶压力、侧壁压力、洞顶位移与窑脸位移矢量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窑洞侧壁压力与窑脸位移矢量场未因灌溉发生显著变化。洞顶压力随灌溉进行表现为“波动增大—稳定波动—骤然降低—波动增大—稳定波动”的准周期变化规律。洞顶沉降量变化过程分为“间断性蠕变增加—持续性蠕变增加—瞬间激增”三个阶段。(3)探讨了窑洞覆土类型与窑洞破坏的关系,提出了灌溉作用下黄土窑洞三种破坏模式,即“裂隙扩张渗透破坏模式”、“水蚀风化龟裂破坏模式”和“结构面软化垮塌破坏模式”。同时,将黄土窑洞渗水坍塌演化全过程归纳为“窑洞黄土软化变形—窑洞局部渗水—渗水区扩张—窑洞局部涌水—涌水点增加—洞壁土体剥落碎落—窑洞突水破坏—窑洞失稳坍塌”。
【学位授予单位】:西安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TU74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平功;童丽萍;;横向地震对黄土窑洞稳定性的影响[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15年06期

2 刘军民;唐伊娟;郑建栋;;传统聚落人居环境保护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以陕西省米脂窑洞古城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15年09期

3 陈春利;殷跃平;李同录;;窑洞开挖诱发浅层黄土滑坡的变形机理模拟[J];地质通报;2013年12期

4 郭平功;童丽萍;;黄土力学参数的相关性对生土窑居可靠度的影响[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5期

5 刘飞;李同录;;延安地区不同黄土崩塌类型对崩塌贡献率的研究[J];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13年04期

6 胡炜;朱立峰;张茂省;裴赢;毕俊擘;马建全;;灌溉引起的黄土工程地质性质变化[J];地质通报;2013年06期

7 郭平功;童丽萍;;生土窑居参数灵敏度分析的新方法[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2期

8 郭平功;童丽萍;;基于模糊失效准则的生土窑居可靠度分析[J];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1期

9 房江锋;李楠;;冻融作用对不同覆土厚度黄土窑洞灾害的影响[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12年06期

10 郭平功;童丽萍;;基于强度折减法的地坑窑居广义可靠指标研究[J];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2012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滕宏泉;范立民;向茂西;贺卫中;何意平;;黄土沟壑区地质灾害发生的降雨临界值分析——延安市2013年7月份强降雨诱发大面积地质灾害为例[A];陕西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2013年度学术研讨会优秀论文[C];2013年

2 闫月梅;;石砌窑洞拱圈的受力分析和截面计算[A];第五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一卷)[C];199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雷;延安地区黄土-基岩接触面滑坡复活演化及机理研究[D];长安大学;201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林磊;平凉市泾河北岸窑洞类型与破坏研究[D];兰州大学;2018年

2 赵龙;降雨入渗对生土窑居结构性能的影响研究[D];郑州大学;2017年

3 陈力彤;三原县柏社村地坑窑院民居村落传统风貌整体性调查与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6年

4 孟龙;黄土窑洞灾害形成机理数值模拟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5 胡晓坤;甘肃中东部黄土窑洞的静力特性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1年

6 鲁兴社;非饱和黄土气态水与液态水迁移的试验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0年

7 房江锋;黄土节理抗剪强度和渗透性试验研究及工程应用[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0年

8 王玺;考虑节理影响的黄土窑洞稳定分析[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9年

9 刘小军;黄土窑洞的病害调查及冻融作用试验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77900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nzhugongchenglunwen/277900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e86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