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建筑工程论文 >

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梁柱节点干连接抗震性能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14 17:50
   在我国大力推动建筑工业化与住宅产业化的背景下,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是实现绿色建筑、可持续发展和提高生产效率的重要发展方向。装配式结构抗震设计的重点在于提高装配式结构的整体抗震性能。在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中,节点是荷载传递和抗震耗能的关键部位,根据不同的施工方法可可将节点分为湿连接和干连接。相对于湿连接而言,干连接的生产效率更高、施工更便捷,更符合建筑工业化的趋势。本文基于延性节点和企口连接对一种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节点进行改进,并运用有限元软件对该结构进行了有限元分析。本文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工作:(1)建立了整体式框架节点的分析有限元模型,有限元分析得到的整体式框架节点滞回曲线与文献中试件的滞回曲线大致相同,由此可以证明,本文中所选取的模型、参数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和实际意义,从而为后期的参数分析提供可靠的数据资料。(2)结合延性节点和企口连接的优点,改进了一种装配式框架节点,并对其进行有限元分析,并与整体式框架节点数值模拟结果做对比分析。研究表明,延性耗能节点中延性连杆的引入,使得在加载过程中,延性连杆充分屈服,装配式框架节点梁端破坏相对轻微,并减轻了节点中钢筋的压屈现象。装配式框架节点的骨架曲线变化更为缓和,说明其具有更好的延性。(3)通过改变悬挑梁长度、企口长度、延性连杆的直径进行抗震性能分析。节点的延性性能随悬挑长度的增加而降低。耗能能力随着企口长度的增加逐渐增强。连杆直径的增加会降低试件的耗能能力,但同时具有更好的延性。研究表明,为提高装配式框架节点的抗震性能,需在满足强度要求的前提下,尽量降低连杆直径、增加企口长度。装配式延性耗能节点是一种新的结构形式,与整体式框架节点相比,其具有在地震作用下仅节点核芯区发生破坏而预制柱和预制梁仅轻微破坏的优点,是建筑工业化的理想结构形式。本文对一种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节点进行改进,并对节点的抗震性能进行了数值模拟,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学位单位】:西安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TU398.9;TU352.11
【部分图文】:

装配式


1.1.1 研究背景传统建筑行业使用的现浇结构体系有下面几个特点[1-3]:工程量大、整体自重大,施工过程中需要占据大量的面积,能耗较大。现浇结构体系的建筑还具有单件性和固定性这一特性会让施工地点出现不确定性。现浇支模浇筑混凝土的方式有很多缺点。例如工作环境比较恶劣,生产效率低下,生产时间长,对环境的破坏比较大等[4-5]。推进建筑产业的调整与升级,从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我国建筑业目前面临的上述问题。近来,国家政府越来越重视建筑工业化和住宅产业化发展,如 2016 年 2 月 6 日,国务院正式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装配式结构(图 1.1)可以进行多线生产,统一装配,大大提升了生产效率,同时也可以节省大量的资源。由于主要部件在工厂已经完成生产,现场只需要进行装配即可,这样一来,对施工场地的要求就会大大降低,产生的建筑垃圾也会随之减少,基本不会对环境造成太大的破坏。完全符合国家推行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实现了节约能源,减少污染排放的基本目标[6]。

试验楼


特别著名的有金盛国际家居广场江北店超过了十六万平米。长沙远大住宅也是我国住宅产业代,该企业就对建筑过程中涉及的主要部件进行了成果,成功推出了整体浴室。自二零零六年起,远大从事于建筑工业化的发展。一路走来,该公司取得了。同时,远大住宅还不断加强对新技术的研究和引进用到自己的产品开发环节,制定出了符合我国国情且构体系。在这些新型结构体系中,用于预制混凝土生国内领先的水平。据统计,远大住宅的工业化预制比展呈现连年上升的态势。因此,随着工业化建筑和住业先锋者开始研究装配式节点结构,并且在建筑生产。国内建筑行业正在逐渐成为一个性能优良、品类齐化发展的同时,为保障和改善民生、增加人民生活的

连杆,核心区,预埋,延性


1 绪 论到了很好的利用,所以合理的利用这种延性连杆对结构的助。但在加载后期出现了节点核芯区剪切变形增大的情作用会受到连杆锚固作用的影响,改变了传力机构的作较强的抗剪切变形能力,需要箍筋配置进一步加密。梁柱繁琐,而且受力复杂。而该节点要求进一步加密核芯区的节点的施工加大了难度。如果能寻求一种方法对节点的区配筋构造的前提下,能充分发挥延性连杆的材料性能带来非常有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海文;;装配式混凝土住宅施工技术研究[J];墙材革新与建筑节能;2019年12期

2 林琳;;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智能化结构的应用[J];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2019年12期

3 兰国权;邹世洪;周健;;多层建筑装配式混凝土叠合梁施工技术研究[J];重庆建筑;2019年12期

4 江皓;江志鹏;黄露;;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施工工艺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9年15期

5 万宗稳;刘士英;刘鹏;蔡永涛;梁汝鸣;;复杂装配式混凝土外墙板在各施工阶段的性能分析[J];建筑结构;2019年S2期

6 于建明;;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施工工艺解析[J];门窗;2019年19期

7 高岚;;装配式混凝土构件工厂生产质量管控及监管探索[J];商品混凝土;2020年Z1期

8 霍建梅;;我国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发展现状研究[J];江西建材;2019年01期

9 武志勇;;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发展的策略选择[J];科技经济导刊;2019年03期

10 韩超;田子玄;;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管理模式创新的思考[J];住宅与房地产;201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黄飞;曲秀姝;;预应力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研究与应用[A];第十九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9年

2 林树枝;黄渊;;装配式混凝土叠合梁的数值模拟分析[A];第24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册)[C];2015年

3 赵人达;向天宇;刘海波;毛学明;;装配式混凝土简支梁桥的有限元模型修正和状态评估[A];第十六届全国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4年

4 刘亚申;王宏雷;常永健;赵猛;张茂春;;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施工技术及节点优化[A];第四届高层与超高层建筑论坛暨2019中国建筑学会工程建设学术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19年

5 王依群;李健;;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构件辅助计算程序PCM[A];第十七届全国工程建设计算机应用大会论文集[C];2014年

6 李古;冯嘉健;卢泽城;朱江;;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研究与应用进展[A];第十七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7年

7 马宗正;;装配式混凝土渠道在水田灌区节水改造工程中的应用[A];水与水技术(第8辑)[C];2018年

8 李振宝;高丹;王冬雁;;无粘结预应力装配式混凝土梁抗震性能试验研究[A];第三届全国防震减灾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李振宝;高丹;王冬雁;;无粘结预应力装配式混凝土梁抗震性能试验研究[A];第三届全国防震减灾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周汉良;;论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梁柱节点连接技术[A];2018年4月建筑科技与管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张霖 通讯员 徐哲普 聂聪超;装配式混凝土3D打印赵州桥落成[N];河北经济日报;2019年

2 兰海笑;政协委员建议:推进装配式混凝土建筑不能“一刀切”[N];中华建筑报;2018年

3 记者 赵刊;河北十年内装配式建筑占比超三成[N];中国建设报;2017年

4 季常;装配式建筑发展需要标准来“护航”[N];建筑时报;2017年

5 王U

本文编号:281847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nzhugongchenglunwen/281847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b52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