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建筑工程论文 >

大型高铁客站站房使用后评价

发布时间:2020-10-30 01:17
   我国大型高铁客站自诞生至今仅十余年,属较新的建筑类型,其使用后评价既有研究数量相对较少,深度相对较浅。随着“四纵四横”高铁网完全建成,大量尚处于初创期和试错期的大型高铁客站全状态投运,站房的设计失误逐步暴露,应及时发现并纠正,避免错误重现。以全国各地共21座大型高铁客站站房为样本,进行多轮走访调研,发放11类问卷共4817份,运用SPSS、SAS、yaahp、MATLAB等软件进行定量研究。同时,以定性分析弥补结构化研究的不足。研究中的使用后评价主要分为综合满意度评价、焦点评价和诊断性评价三部分。综合满意度评价以不同使用群体、不同客站站房、不同时间为控制变量,在通过了信效度检验的基础上,分三阶段进行均值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AHP-模糊综合评价,获得了较为系统、详实的评价结果。焦点评价包含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候车大厅的喜爱度评价,探讨了4个大项,15个中项,22个小项的旅客喜爱度,总结了既有问题并提出了改进建议。第二阶段是对设计人员内部访谈,以及对意见箱和投诉热线的查看和整理,发现了诸多隐藏问题并提出了整改意见。在以上评价的基础上,提取出高铁客站站房中的若干突出问题进行诊断性评价。对我国高铁站的基本人流模式问题,通过秩和检验,否定了现行规范总则中“我国高铁站为‘通过式’人流”的基本假设,确认了“我国高铁站仍以‘等候式’人流为主,辅以少量‘通过式’人流”的基本现实。对高铁客站站房的规模预测问题,新建了基于Fisher分布参数估计,预测高铁客站站房及候车空间最高聚集人数的数学模型,能有效解决站房部分空间规模预测不准确的问题。针对站房与城市交通接驳问题,运用改进型logistics模型进行全要素建模,在传统接驳方式中首次纳入4大新要素,计算分摊率期望值,得出量化的设计建议。针对换乘接续现状的不便,提出并讨论了多种优化方案,通过专家评价得出优化建议。此外,还在大型高铁客站站房的商业运营、安检漏洞、大众误解等方面进行了研究,针对POE中的具体问题提出了建设性意见。最后,将研究成果具象化、条文化、系统化,提出高铁客站站房的设计改进建议,为设计实践及规范修编提供参考。
【学位单位】:华南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TU248.1
【部分图文】:

高速铁路网,来源,图片,高速铁路


华南理工大学博士学位论文依据最新调整的《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十三五”期间,我国将建设“八纵八铁路骨架网,如图 1-5 所示,全国新建铁路将不低于 2.3 万公里,总投资不低于元,如果将地方编制的一些投资项目也一并纳入考虑,实际建设规模还将远远超旅客车站作为高速铁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担当着服务旅客和社会的重要职示我国高速铁路形象和过境城市面貌的窗口和舞台。因此,高铁客站的建设越社会各界的关注。近年来,数十座大型高铁客站相继投用或即将投入运营,如示,在国民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工作框架,前期研究


华南理工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第二章 评价前准备2.1 概述本章将在绪论的基础上,进一步选择研究重点并明确研究方案。本章将通过对使用后评价主客观两方面的探索性调研,初步了解我国大型高铁客站站房的三类主要使用者——旅客、动车司乘人员及车站工作人员的行为模式及主客观需求,基本掌握我国大型高铁客站站房的建成环境特点和使用状况。同时,分析选定的评价主体所关注的主要设计问题,搜集整理评价客体的技术图纸,明确评价主体的研究范围、抽样方法和评价客体的评价框架及样本抽取方法,为论文的详细研究作前期技术储备。2.2 评价前准备的目的

站房,位置关系,铁路,来源


华南理工大学博士学位论文(6)由于大型高铁站建筑空间极其宏大,大部分站房无法完全满足现行《建筑防火规范》(GB 50016-2014)的要求,须进行性能化消防设计,因此,在建筑设计,并不过分拘泥于防火规范要求。(7)由于铁路部门与地方政府对于站内空间的产权权责划分不明确,建设方存个主体,高铁站站房的设计图纸往往缺乏权威性和指导性,建设施工中随意性较。相较于其他公共建筑,高铁站的设计图纸与实际建成的建筑差异较大。(8)相对于普铁站,高铁站在建筑的设施配套方面有长足进步,空间设计更为化,注重满足旅客的各种需求。特别增加了无障碍设施、自动售票系统、商业服务间、城市轨道交通、便捷换乘的配置,使高铁站普遍成为城市及区域交通的综合性纽。3.4 评价客体的分类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石建华;;反恐防暴新常态下派出所科学用警的思考[J];铁道警察学院学报;2015年06期

2 吴春花;王桢栋;陆钟骁;;涩谷·未来之光背后的城市开发策略——访株式会社日建设计执行董事陆钟骁[J];建筑技艺;2015年11期

3 林炳龙;;沪昆高铁引入武广高铁长沙南站武广场信号过渡设计及开通方案研究[J];铁道标准设计;2015年10期

4 覃晴;;站城一体化开发理念在深圳前海枢纽的应用[J];都市快轨交通;2015年04期

5 彭其渊;杨奎;文超;陶思宇;;我国高速铁路夜间行车组织方法[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15年04期

6 张必武;;高铁骑跨式站型适用条件研究[J];交通科技;2015年03期

7 车伍;赵杨;李俊奇;王文亮;王建龙;王思思;宫永伟;;海绵城市建设指南解读之基本概念与综合目标[J];中国给水排水;2015年08期

8 杨奎;彭其渊;鲁工圆;赵军;;高速铁路天窗设置与夜间列车运行协调优化技术[J];铁道学报;2015年04期

9 王立雄;霍虹光;党睿;刘刚;;高铁站候车厅照明调查研究[J];建筑学报;2014年S2期

10 杨坤丽;李峰;;北京南站室内热环境使用后评价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4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操礼林;高铁候车厅大跨楼盖人致振动响应分析与减振控制研究[D];东南大学;2016年

2 马驷;铁路建设项目后评价基础理论与方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4年

3 周侃;高铁客运枢纽换乘行为分析与设施配置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4 陈向荣;我国新建综合性剧场使用后评价及设计模式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汤薛艳;高铁客运枢纽旅客离站换乘方式选择行为研究[D];长安大学;2017年

2 李颖;城市轨道交通同台换乘站线路设计方案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7年

3 尹祯祥;重庆北站基于客运流线的服务设施设备合理配置方案研究[D];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2017年

4 杨圆圆;中小型高铁站站前广场设计研究[D];重庆大学;2017年

5 管盈盈;航站楼出发大厅使用后评价[D];东南大学;2017年

6 马云鹏;列控数据的数据融合方法及仿真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8年

7 申田野;商业建筑综合体卫生间设计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6年

8 谭雪;铁路自动售票系统交互设计与实现[D];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2016年

9 肖礼谆;城市群城际铁路线网规划评价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6年

10 董华文;高铁枢纽地区A类用地及其空间规划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86175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nzhugongchenglunwen/286175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ec5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