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形体中的“势”及其在创作中的应用研究
【学位单位】:苏州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TU201
【部分图文】:
(图 2-1 作者自制)结而言“形”产生了“气”,而“气”又驱动了“体”,“气”是形体而“气”是形体表征的潜在释放,“体”是“气”所产生的行为趋势。“势”而言,“形”与“气”是形体自身的体现,而“体”是一种后在视觉画面中不属于形体之“势”的涵盖范围,但我们可以将其看作后续反应,并将其归纳入“气”的范畴。
马列维奇想要试图去建立一种“至上主义柱式(ордер)”28(图2-2),并以此作为未来建筑的造型体系的基础,推动未来建筑的发展方向。不少学者认为,这种研究是至上主义在建筑中的应用和体现。马列维奇运用至上主义柱式表达了对传统建筑构成关系的推翻,其动机正如他在《非具象世界》中所写的那样(每一种社会思想,无论多么伟大和重要,都是源自对饥饿的感受...)[12],是一种让传统社会制度土崩瓦解的渴望。基于这些内容,马列维奇认为至上主义建筑应当表达其作品《黑方块与白方块》29的文字叙述中所表达的事件性应当是社会的发展趋势,建筑所表达的“势”的现象应当是一种社会发展趋势而非个人行为趋势。图 2-2(至上主义柱式)(图 2-2 图片引自《非巨象世界》)26乌纳维斯,艺术活动小组,旨在以至上主义为基础,全面振兴艺术世界.27里西斯基,”红衣大使”
苏州科技大学硕士论文 第二章 基础研究里西斯基是一位优秀的艺术家、设计师和建筑师,是苏俄前卫艺术的杰出代表,也是苏俄前卫建筑的大师之一。如果说马列维奇是至上主义的发起人,那么里西斯基推动了至上主义艺术的发展,将至上主义由绘画发展到建筑,甚至极大地影响德国包豪斯30(Bauhaus)和苏俄构成主义运动,并为欧洲艺术与苏俄艺术架起了一座得以沟通的桥梁。②里西斯基建筑理论马列维奇的至上主义思想强烈的感染了里西斯基,后者将这一时期的独特艺术创作称为“普鲁恩(Proun)”31(图 2-3)作品,意思是“肯定新事物的设计”[13]。里西斯基认为“普鲁恩”作品是“从绘画到建筑的中转站”。其本质是为了创造具备动态感知(movement)的建筑并通过动态感推动人的行为。图 2-3(普鲁恩作品)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晓铭;史南;;基于风力发电的高层建筑形体优化设计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4年27期
2 袁玥;;以简单建筑形体创造丰富空间的方法研究[J];居舍;2018年23期
3 林鹏鸿;庄岩;;基于“建构”理论的建筑形体研究——以海沧大屏阁建筑设计为例[J];福建建筑;2018年09期
4 孙晓峰;彭飞;;浅谈高层建筑形体的地域性表达[J];科技信息;2012年07期
5 陈景坤;建筑形体组合艺术的探讨[J];辽宁工学院学报;1997年03期
6 周祥,朱火保;制约高层建筑形体创造的隐性因素[J];南方建筑;2001年02期
7 陈嘉燕;;藤本壮介事务所作品建筑形体学分析[J];居舍;2019年04期
8 凌晖;基于场地而生的住宅区规划──深圳市龙岗榭丽花园方案[J];新建筑;2001年02期
9 曾丽;;建筑与景观的延展性[J];城市地理;2016年08期
10 赵陶;;建筑形体塑造过程中的空间、节能与文化表现[J];门窗;2013年10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逸然;建筑形体中的“势”及其在创作中的应用研究[D];苏州科技大学;2019年
2 郭芳;日照限定下的建筑形体生成研究[D];南京大学;2013年
3 张荣冰;北方寒冷地区公共建筑形体被动式设计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7年
4 杨曦;办公建筑形体生成中的可持续策略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5 杨云飞;基于水景观降温效应的建筑形体参数化生成策略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5年
6 吴笑天;视觉艺术与建筑形体的契合与生成[D];中央美术学院;2009年
7 卢斌;超高层建筑标准层平面关联性研究[D];同济大学;2008年
8 李彤;基于太阳热辐射的建筑形体生成研究[D];南京大学;2016年
9 王一帆;基于视知觉整体性的建筑形体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10 黄莹颖;基于日照的东北严寒地区农村住宅建筑形体生成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87329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nzhugongchenglunwen/28732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