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建筑工程论文 >

冻融循环对人工制备遗址土力学性质损伤试验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13 15:12
   我国西部地区处于季节性冻土区域,土体受到冻融循环影响降低了其力学性能。土体在冻融循环作用下的损伤破坏过程实质上是一个损伤不断积累的过程,了解和掌握在冻融循环作用下人工制备遗址土力学性质的损伤对遗址土的研究和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室内试验为基础,运用损伤力学理论和Weibull分布统计原理建立冻融循环次数下统计损伤模型,系统研究了人工制备遗址土在冻融循环作用下的损伤,具体开展工作如下:首先,通过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考虑了初始干密度、冻融循环次数及土与糯米浆质量比对人工制备遗址土无侧限抗压强度的影响,并分析冻融循环作用下不同初始干密度及土与糯米浆质量比的人工制备遗址土无侧限抗压强度衰减规律,基于损伤力学理论,运用Weibull分布函数建立冻融循环作用下人工制备遗址土统计损伤模型,并验证模型合理性。其次,通过直剪试验,考虑含水率、土与糯米浆质量比及冻融循环次数对人工制备遗址土剪应力-位移曲线的影响,并建立冻融循环作用下不同含水率、土与糯米浆质量比的人工制备遗址土粘聚力和内摩擦角的损伤系数。最后,通过三轴固结排水剪试验,考虑土与糯米浆质量比、糯米浆密度、围压及冻融循环次数下对人工制备遗址土的应力-应变、抗剪强度参数、破坏强度的影响,并分析冻融循环作用下不同土与糯米浆质量比、糯米浆密度的人工制备遗址土抗剪强度参数的衰减规律,基于试验数据,建立了 E-μ模型和南水模型,分析冻融循环作用对E-μ、南水模型参数的影响,基于损伤力学理论,运用Weibull分布函数和Mohr-Coulomb准则考虑建立冻融-荷载耦合作用下人工制备遗址土统计损伤模型,依据人工制备遗址土应力-应变曲线特征,确定统计损伤模型参数,运用人工制备遗址土的力学性质参数验证统计损伤模型的合理性,并分析冻融循环作用下损伤变量的变化规律。
【学位单位】:西安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TU43
【部分图文】:

过程图,冻融循环,程式,室内温度


图 2-2 未冻融试样Figure 2-2 Unfrozen sample环有诸多方法,胡志平等用温度、湿度可程式耐寒机来实现min内使室内降为-15℃,并维持3小时,然后使其室内温度从最后,保持室内温度 17 小时,完成一次冻融循环。刘寒

试验器,三轴试验,透水石,橡皮膜


试验器材Figure2-3Testequipment(3)三轴试验

直剪仪,剪切仪,三轴剪切试验,应变控制


图 2-4 直剪仪Figure 2-4 Direct shear剪切仪轴压缩试验采用仪器为应变控制式三轴剪力仪,主要由三部分组成,进行UU 、CD 、CU 常规三轴剪切试验,试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泳群;冯华松;段蕴铀;;单双次冻融循环冷冻手术对实验动物正常肺组织的效应观察[J];临床肿瘤学杂志;2009年06期

2 何国杰;郑颖人;杨晨曦;;气泡混合轻质土的吸水特性和抗冻融循环性能[J];后勤工程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3 杨梅学;姚檀栋;Hirose Nozomu;Hideyuki Fujii;;青藏高原表层土壤的日冻融循环[J];科学通报;2006年16期

4 ;碱-矿渣混凝土的研制与应用前景[J];工业建筑;1988年11期

5 周中;邢凯;杨豪;王浩;;冻融循环状态下土石混合体损伤机理(英文)[J];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2019年01期

6 谌亚;贾雨桥;王欣宇;杨万勤;吴福忠;张丽;卫芯宇;陈子豪;杨玉莲;谭波;;冻融循环对亚高山森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及群落结构的影响[J];生态环境学报;2019年04期

7 周有禄;武小鹏;李奋;刘贺业;孟进宝;;冻融循环和干湿交替对黄土力学性质影响的试验研究[J];铁道建筑;2018年04期

8 章文姣;王志强;宋碧亚;;冻融循环对粉质黏土工程特性的影响[J];铁道建筑;2014年07期

9 吴丽莎;李振兴;刘一璇;陈瑜;林洪;;冻融循环过程中虾过敏原的免疫原性变化[J];水产学报;2011年05期

10 李晓晋;余翔;;冻融循环条件下宝鸡地区水泥改良黄土力学特性研究[J];工程勘察;2019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田俊;超高韧性水泥基复合材料加固混凝土结构的界面力学性能与耐久性能研究[D];东南大学;2017年

2 曹芙波;冻融循环后再生混凝土力学性能及与钢筋黏结试验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7年

3 韩成龙;黄土高原半干旱生态脆弱区土壤碳、氮和微生物对不同土地管理措施和冻融循环的响应[D];兰州大学;2018年

4 覃丽坤;高温及冻融循环后混凝土多轴强度和变形试验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3年

5 慕儒;冻融循环与外部弯曲应力、盐溶液复合作用下混凝土的耐久性与寿命预测[D];东南大学;2000年

6 宁宝宽;环境侵蚀下水泥土的损伤破裂试验及其本构模型[D];东北大学;2006年

7 商怀帅;引气混凝土冻融循环后多轴强度的试验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8 魏海斌;冻融循环对粉煤灰土动力特性影响的理论与试验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9 张众;冻融及高温后混凝土多轴力学特性试验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10 李长雨;冻融循环下橡胶颗粒改良粉煤灰土力学效应试验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瑞杰;冻融循环对人工制备遗址土力学性质损伤试验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19年

2 姚晓超;钢-混凝土叠合梁剪力连接件冻融循环的劣化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9年

3 陈杨;冻融循环对埋地管线在盐渍土中腐蚀行为影响的室内模拟试验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9年

4 Zoljargal SAINBUYAN;冻融循环和初始土壤含水量对东北黑土区土壤崩解速率的影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9年

5 Myadagbadam BATDORJ;中国东北黑土区冻融循环与初始土壤含水量对土壤抗剪强度的影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9年

6 魏大川;积雪覆盖与雪水入渗条件下遗址土的物理力学性质[D];兰州大学;2019年

7 袁岽洋;冻融循环作用下片麻岩损伤机理试验研究[D];西安工业大学;2018年

8 崔磊;磷酸钾镁水泥抗硫酸盐侵蚀性能试验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8年

9 范超;氯盐腐蚀和冻融循环作用下钢筋与混凝土粘结锚固性能的研究[D];长安大学;2018年

10 王春灿;基于冻融循环预处理的人工林杉木木材染色性能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88232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nzhugongchenglunwen/288232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57b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