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建筑储能的锌镍单液流电池负极性能研究
【学位单位】:江苏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TU18
【部分图文】:
(WE:工作电极;RE:参比电解;CE:对电极)图 2.1 实验装置示意图Fig.2.1 Schematic diagram置示意图,WE 代表工作电极、RE 代表参比在室温及搅拌的情况下进行。选用 1×1cm2基材对电池性能影响时,负极选用不同材质加剂时,工作电极均为镀镍钢带),选用 2且采用双侧布置,目的是为了让工作电极两极。二电极体系同样采用正极双侧布置,负化学性能测试试(CV 测试)术是对电池的电化学性能测试中最常用、最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邓一凡;;液流电池储能系统应用与展望[J];船电技术;2017年12期
2 ;科学家研制出高性能水相有机液流电池[J];浙江化工;2017年03期
3 ;美研制成功新型液流电池[J];上海节能;2017年02期
4 ;大连化物所高能量密度低成本液流电池新体系研究获进展[J];浙江化工;2017年10期
5 ;哈佛发明新型液流电池寿命超10年[J];大众科学;2017年02期
6 ;一种能克服液流电池局限性的水溶液液流电池[J];硅酸盐通报;2014年01期
7 金荣荣;马立群;尹东明;王立民;;铈锌液流电池的研究进展[J];应用化学;2013年08期
8 陈永翀;武明晓;任雅琨;康利斌;李彦菊;韩立;林道勇;王秋平;;锂离子液流电池的研究进展[J];电工电能新技术;2012年03期
9 杜敦勇;周琦;赵平;文越华;杨裕生;;单液液流电池研究进展[J];电池工业;2011年01期
10 崔晓楠;;液流电池可将不稳定输入变为可靠输出[J];今日电子;2006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尤鑫;电极厚度和电解液供给对液流电池性能与效率影响的机理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7年
2 雷加智;主动配电网中分布式电源和液流电池储能系统优化配置方法研究[D];武汉大学;2018年
3 邢学奇;高能量密度非水液流电池研究[D];天津大学;2017年
4 杨萌;铋酸银氧电极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在金属燃料电池和单液流电池中的应用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5年
5 谢志鹏;锌—铈液流电池正极电解液的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6 李钊华;全钒液流电池用磺化聚醚醚酮基离子交换膜的研究[D];清华大学;2015年
7 何章兴;全钒液流电池电解液添加剂和电极改性方法研究[D];中南大学;2013年
8 赵永福;现场电化学分析技术研究导电聚合物的储能行为[D];中南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列;全钒液流电池用磺化聚酰亚胺离子交换膜的研究[D];深圳大学;2018年
2 江杉;针对全钒液流电池三种失效模式的模拟分析[D];大连理工大学;2019年
3 冯天明;锌溴液流电池电解液性能的探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8年
4 王冰冰;低共熔溶剂中的硫铁及全铁电解液液流电池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9年
5 于东旭;全钒液流电池隔膜传质特性分析[D];沈阳建筑大学;2017年
6 林航;碳毡电极改性对锌溴液流电池耐锌枝晶性的研究[D];东北电力大学;2019年
7 焦海稳;钒液流电池用聚偏氟乙烯基多孔复合膜的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8年
8 马强;钒液流电池石墨毡复合电极的制备与机理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8年
9 陈勇;面向建筑储能的锌镍单液流电池负极性能研究[D];江苏科技大学;2019年
10 吴浩;锌镍单液流电池多孔电极板中流动传质过程的REV尺度LBM数值模拟[D];江苏科技大学;2019年
本文编号:28828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nzhugongchenglunwen/28828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