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建筑工程论文 >

城郊融合下东西湖区小城镇空间分形特征及发展策略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16 21:14
   当前,随着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和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提出,引导各级各类小城镇空间健康发展,成为当前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虽然对于小城镇空间已经有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是对于近郊小城镇空间如何在城乡融合发展背景下与城市共融发展的研究还尚有空缺,且部分已有文献对小城镇空间尚未进行分类性、特征性、空间化的测评分析。因此如何在城乡融合背景下,对近郊小城镇空间从新背景、新理论、新方法下进行特征解析是本文研究的核心问题。本文遵循“基础—维度—特征—策略”研究的逻辑主线,以东西湖区小城镇为研究对象,以分形特征测度为切入视角。首先,本文通过对基础理论和国内外研究的总结梳理,归纳了城郊融合、小城镇空间以及分形理论目前的研究方向及进展。同时,从小城镇传统研究维度和城郊融合对小城镇空间影响出发,引入分形理论,构建城郊融合下小城镇空间特征研究新框架“三维度六要素”,“三维度”即空间形态、等级规模和空间结构,“六要素”即空间边界、空间形态、等级规模、空间集聚、空间关联和空间协调性。随后,通过对分形维数模型进行分析和选择,构建研究维度下的分形维数模型,并针对城镇空间的三个维度分别进行分形测算,对东西湖区小城镇的空间形态演变进行边界维数和半径维数的测算,同时利用扩展速率和紧凑度指数进行辅助分析;空间等级规模进行首位度和位序——规模法进行测算;空间体系结构进行聚集维数、关联维数和网格维数的测算,并对测算结果进行分析,总结东西湖区小城镇空间分形特征。最后针对东西湖区小城镇空间分形特征,从空间三维度——空间形态、等级规模,空间结构上分别提出具体的发展策略,以期为东西湖区小城镇空间的发展提供参考及建议。
【学位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TU984.113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来源
    1.2 研究背景
        1.2.1 政策导向背景——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小城镇分类发展
        1.2.2 规划趋势背景——空间体系规划指导小城镇发展格局
        1.2.3 建设需求背景——城镇化引领城郊融合下小城镇发展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对象与内容
        1.4.1 研究对象
        1.4.2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与框架
        1.5.1 研究方法
        1.5.2 研究框架
第二章 理论基础及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2.1 相关概念
        2.1.1 城郊融合
        2.1.2 小城镇空间
        2.1.3 空间分形特征
    2.2 基本理论
        2.2.1 城乡一体化理论研究
        2.2.2 小城镇空间理论研究
        2.2.3 分形理论研究
    2.3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2.3.1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2.3.2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城郊融合下小城镇空间分形特征内容解析
    3.1 小城镇空间特征解析
        3.1.1 小城镇空间特征的要素解析
        3.1.2 小城镇空间特征的研究维度
        3.1.3 小城镇空间特征的研究趋势
    3.2 城郊融合对小城镇空间的影响
        3.2.1 城郊融合对小城镇空间的影响方式
        3.2.2 城郊融合下小城镇的空间格局转变
        3.2.3 城郊融合下小城镇空间发展的特征要素
    3.3 城郊融合下小城镇空间分形特征研究维度
        3.3.1 分形研究引入的重要性
        3.3.2 分形与城郊融合下小城镇空间的特征关联
        3.3.3 城郊融合下小城镇空间分形特征维度研究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城郊融合下东西湖区小城镇空间分形特征评析
    4.1 评析思路
        4.1.1 空间分形特征测算总体思路
        4.1.2 分形维数模型的选择及应用
    4.2 东西湖区概况及数据处理
        4.2.1 东西湖区概况
        4.2.2 数据来源与处理
    4.3 东西湖区小城镇空间分形特征测评
        4.3.1 空间形态演变的测度与分析
        4.3.2 空间等级规模的测度与分析
        4.3.3 空间体系结构的测度与分析
    4.4 东西湖区小城镇空间分形特征总结
        4.4.1 空间形态演变——空间扩展迅速,形态边界复杂
        4.4.2 空间等级规模——单核结构明显,规模分布分散
        4.4.3 空间体系结构——双中心集聚性,廊道效应突出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城郊融合下东西湖区小城镇空间发展策略研究
    5.1 精明扩张,集聚优化——空间形态发展策略
        5.1.1 控制合理规模,塑造共融空间
        5.1.2 培育开发模式,优化空间格局
        5.1.3 集约土地发展,提升生产效率
    5.2 转型升级,助推融合——等级规模发展策略
        5.2.1 优化体系结构,加快空间融合
        5.2.2 调整产业结构,健全城镇职能
        5.2.3 完善基础设施,加强配套建设
    5.3 多层引导,重点强化——空间结构发展策略
        5.3.1 重构圈层板块,贯通城郊发展
        5.3.2 打造增长极核,片区轴线生长
        5.3.3 重点空间培育,特色优势发展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论文的主要结论
    6.2 论文创新点
    6.3 论文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段进;;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城镇空间发展研究[J];城市规划;1994年02期

2 韦宝畏;孔石林;;吉林省东部地区特色城镇空间形态解析[J];甘肃科技纵横;2017年05期

3 王建国;徐伟;葛明;王晓俊;成实;郝凌佳;孔斌;金欣;莘博文;;南京市桠溪城镇空间风貌提升规划设计[J];城市环境设计;2017年03期

4 刘玲玲;任云英;;2000年来黄土高原沟壑区小城镇空间发展研究综述[J];现代城市研究;2017年07期

5 仇方道;金娜;袁荷;单勇兵;白亮宇;;徐州都市圈产业结构转型城镇空间响应的时空异质性[J];地理科学;2017年10期

6 徐海燕;陈晓键;熊鹰;;产业转移与城镇空间协同发展研究——以珠三角为例[J];经济地理;2014年12期

7 袁雪;;坝区小城镇空间生态化发展路径研究——以惠水县为例[J];城市地理;2017年06期

8 徐伟;;中小城市近郊区小城镇空间模式初探[J];城市地理;2016年06期

9 陈甲全;;地理信息技术辅助下的三峡库区城镇空间发展引导研究[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4年07期

10 朱建达;;我国镇(乡)域小城镇空间形态发展的阶段模式与特征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12年1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王志军;上海“一城九镇”空间结构及形态类型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2 王英姿;“源”文化影响下潮汕小城镇空间集约规划方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3 田达睿;基于分形地貌的陕北黄土高原城镇空间形态及其规划方法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6年

4 梁励韵;广东顺德城镇空间形态演变与机制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4年

5 万鹏龙;中国集约型城镇化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7年

6 张勇;四川省城镇空间结构优化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璇;城郊融合下东西湖区小城镇空间分形特征及发展策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9年

2 原鹏;城镇化过程中线型城镇空间的无害化设计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9年

3 叶瑛;城市双修语境下小城镇空间特色规划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2019年

4 何东伟;传统山地城镇空间在现代城市中的功能价值研究[D];河南大学;2018年

5 周锦生;城郊旅游小城镇空间形态规划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8年

6 杨龙;干线公路引导下武汉远郊小城镇空间形态演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7年

7 李鲁冰;吉林省西部小城镇空间形态量化分析与演变机制研究[D];吉林建筑大学;2018年

8 敬璐菡;基于气候适应性的四川藏区城镇空间形态影响及其优化策略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8年

9 田雯婷;特色小城镇的产业发展与城镇空间的耦合关系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8年

10 张乔梁;县域生态—城镇—农业空间主体功能识别与优化[D];河南理工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288667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nzhugongchenglunwen/288667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18e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