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MPC的寒地办公空间过渡季自然通风控制策略研究
【学位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TU834.1
【部分图文】:
哈尔滨工业大学工学硕士学位论文- 21-图2-1 中国建筑气候区划图图2-2 哈尔滨市风资源分布以哈尔滨作为典型严寒地区城市的代表,选取 2018 年哈尔滨的气候数据作为研究对象,研究过渡季的温度特征。哈尔滨属于严寒地区 A 区,每年 10 月 20 日至次年的 4 月 20 日为采暖期,全年采暖期近 6 个月,过渡季节时间短且温度变化显著,是典型的严寒城市。孙慧萱等人[15]曾以 5 月作为哈尔滨过渡季节典型代表,进行严寒地区过渡季办公建筑热舒适的实测研究;冷红[75]等人在研究寒地城市公共空间过渡季节气候舒适性时
- 21-图2-1 中国建筑气候区划图图2-2 哈尔滨市风资源分布以哈尔滨作为典型严寒地区城市的代表,选取 2018 年哈尔滨的气候数据作为研究对象,研究过渡季的温度特征。哈尔滨属于严寒地区 A 区,每年 10 月 20 日至次年的 4 月 20 日为采暖期,全年采暖期近 6 个月,过渡季节时间短且温度变化显著,是典型的严寒城市。孙慧萱等人[15]曾以 5 月作为哈尔滨过渡季节典型代表,进行严寒地区过渡季办公建筑热舒适的实测研究;冷红[75]等人在研究寒地城市公共空间过渡季节气候舒适性时
高差和温度差的影响,因此可以通过加强进风口和排风口高差,或者加强室内外温差的方法来加强热压通风。图2-7 自然通风原理对于严寒地区的过渡季节来说,室外风资源丰富,有利于风压通风的形成;而较厚的墙体保温使得过渡季节能够有足够的室内外温差,在无风的时候也能形成热压通风保证换气效率。同时哈尔滨风能资源十分丰富,过渡季可利用自然通风作为自然冷源,减少空调冷负荷。此外哈尔滨过渡季节室外空气温的湿度较为温和宜人,大部分时间里都适宜进行自然通风。上一章节已经分析过寒地过渡季的温度特征,对于过渡季节来说,室外温度过高或湿度过高都不利于自然通风。自然通风通常是作为自然冷源起到降温的作用,而温度过高不利于室内降温冷却;《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GB50189-2015》中规定室内空调设定温度为 26℃;孙惠萱等人通过实验测得严寒地区过渡季人体中性温度 25.675℃。因此室外温度超过 26℃时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万本华 ,刘永长;MPC系统排气总管的设计[J];车用发动机;1992年03期
2 李敢;谢秉磊;;基于MPC的快速路智能协同控制系统[J];中国公共安全(学术版);2017年03期
3 李博;郑伟丽;;基于MPC监控和稳态优化的流化床干燥器性能研究[J];自动化技术与应用;2015年03期
4 王明辉;陈婧;马震岳;吴娴;;MPC法在水电站厂房结构数值模拟中的应用研究[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15年05期
5 董盼盼;苏晨阳;李晓峰;曲国栋;;基于MPC的含风电互联电网负荷频率控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年28期
6 马薇;李妍;李海梅;尹未华;曹佳璐;刘畅;张列兵;;复水条件对MPC乳粉复水过程的影响[J];中国乳品工业;2013年01期
7 周海君;王孟效;邹伟;;西门子MPC在流浆箱控制中的应用[J];中国造纸;2015年05期
8 万本华,刘永长,熊亚东;增压柴油机MPC排气系统优化设计[J];车用发动机;1993年01期
9 白杰;王倩;王伟;刘程;;基于MPC的航空发动机传感器容错控制[J];计算机仿真;2019年12期
10 刘瑞儒;;基于MPC的桌面虚拟现实技术及其对教育的影响研究[J];现代情报;2006年07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于志新;基于MPC的重型半挂车动力学稳定性多目标控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2 周平;复杂磨矿过程运行反馈控制方法及应用研究[D];东北大学;2013年
3 吴兵;非线性系统多模型操作空间划分与最优控制一体化研究[D];浙江大学;2017年
4 符韶鹏;1.表面涂层提高左心辅助装置血液相容性的基础研究 2.提高女性冠脉旁路移植术疗效的注册登记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沈立锐;燃气轮机建模与基于MPC的转速负荷控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9年
2 张岩;基于MPC的寒地办公空间过渡季自然通风控制策略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9年
3 荆亚杰;基于MPC算法的车辆多目标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研究[D];长安大学;2019年
4 罗志翔;基于MPC的风电场有功和无功功率协同调度研究[D];重庆大学;2018年
5 林常青;基于MPC的网络化控制系统的容错控制方法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6 黄升宇;基于模糊MPC算法的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研究[D];湖南大学;2012年
7 王曼;聚乙烯表面紫外光接枝MPC及其性能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7年
8 李秋美;多变量MPC控制器性能监控及模型失配检测方法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6年
9 王林;基于MPC的美罗培南不同给药方案抑制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突变的研究[D];中南大学;2013年
10 韩佳昊;基于MPC的煤矿井下排水系统合理用电策略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88614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nzhugongchenglunwen/28861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