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建筑工程论文 >

合肥地区某商业建筑不同通风方案对建筑能耗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0-12-21 16:49
  经济的快速发展推动着建筑领域的进步,而建筑业的发展必然导致着建筑能耗的上升。如何降低建筑能耗成为世界性的难题,2019年12月25日,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了161项安徽省地方标准,安徽省将从2020年6月25日开始全面实行居住建筑65%节能标准。在夏热冬冷地区,通风作为有效降低建筑能耗的手段正在住被投入到实际使用中。通过研究通风对建筑能耗的影响,采取合理的通风方案,将是这项技术为建筑业带来更大的节能效益。首先对国内外的通风研究手段和成果进行了详细描述,总结了近两年的通风研究现状。自然通风和夜间通风两种通风手段都会给建筑带来巨大的节能效益,而如何合理的制定通风方案是各国学者都在努力研究的。有些通过改变围护结构的结构和材料来改变通风效果,有的把通风和太阳能结合起来,还有各地区的学者把自己当地的气候参数和通风结合起来,贡献了许多数据。研究手法也各有不同,有实验,有模拟,有的将实验和模拟结合起来分析,以我国为例,分析通风大多使用的模拟软件为DeST。本文以合肥市的某商业建筑为研究对象,结合合肥市的气候条件,先利用绿色建筑风环境模拟分析软件PKPM-CFD分析了该建筑室外室内风环境,对冬季工... 

【文章来源】:安徽建筑大学安徽省

【文章页数】:8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合肥地区某商业建筑不同通风方案对建筑能耗的影响


全国建筑碳排放数据统计(2000-2016)

碳排放,数据分析


安徽建筑大学硕士论文绪论21.1.2我国建筑能耗人是建筑之前,建筑是生活的全部。随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建筑能耗占全国能源消费比重不可小觑,能源被过度消耗。我国新建房屋速度每年只增不减,其中有160亿平方米的房屋面积能源利用率仅为三分之一。这些建筑跻身于我国的高能耗建筑行列[11]。在建筑能耗中,有很大部分是用来调节室内热湿环境以满足人体舒适度,以我国商业建筑为例,在空调系统中投入的能源占建筑总能耗的50%~70%[12]。由中国建筑节能协会能耗统计专委会发布的2000年到2016年的全国建筑碳排放数据统计如图1-1所示。我国是建筑碳排放的主要来源,占比46%。图1-1全国建筑碳排放数据统计(2000-2016)2016年,我国在建筑业中投入的能源总量为8.99亿吨标准煤,占全国能源的20.6%[13]。我国目前为止建筑总面积为635亿m2,其中城镇人均居住建筑面积仅为34.9m2[14]。2000年到2016年全国建筑碳排放数据分析如图1-2所示。从2000年来,北方城镇由于保温技术的发展,节能措施的加强,冬季供暖能耗得到了降低,用能强度降低了30%。虽然能耗在降低但是建筑数量也在源源不断地增长,并且建筑数量的增长速度远远超过了能耗的降低速度,所以从总体上来看,供暖的能耗不减反增[15]。图1-2全国建筑碳排放数据分析(2000-2016)公共建筑的碳排放强度为其他建筑公共建筑碳排放强度的2.09倍[16],远远高于其他建筑能耗。全国建筑碳排放总量随着建筑数量的增加整体呈现出持续增长趋势,2016年达到19.61亿吨,比2000年增长了约3倍,年均增长达到6.96%。

自然通风


安徽建筑大学硕士论文自然通风原理及建筑模型建立11称为“烟囱效应”。“烟囱效应”强度的影响因素有建筑高度和室内外温差。一般情况下,建筑物高度和室内外温差与“烟囱效应”强度呈正比例关系。热压通风又分单侧通风(single-sidednaturalventilation)、双侧通风(crossventilation),如图2-1、图2-2。图2-1单侧自然通风图2-2双侧灌流自然通风(2)风压通风如果建筑的室外风环境良好,可以通过风压实现建筑室内的自然通风。风洞试验表明:建筑的迎风面,受气流影响,空气会产生一个正压。而在建筑的侧面积背面,因为没有直接与风接触,会相应的产生负压,如图2-3所示。建筑在风压作用下,正压的一侧会往室内送入外部空气,空气经过室内从负压侧流出,这就是在风压作用下的自然通风。通风强度的影响因素有围护结构在正压侧与负压侧的开口面积和风力大校图2-3建筑物在风力作用下的压力分布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庭办公建筑自然通风开窗策略研究[J]. 余元波.  洁净与空调技术. 2020(01)
[2]自然通风建筑室内热环境对外墙和外窗保温性能的敏感性分析[J]. 袁丽婷,于加,亢燕铭,钟珂.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01)
[3]北疆地区高校教室夏季自然通风热舒适性研究[J]. 代金,姜曙光,徐鑫,吴梦云.  建筑科学. 2020(02)
[4]长江中下游地区高校教室自然通风潜能分析——以合肥地区为例[J]. 李娟,沈天清.  鲁东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01)
[5]建筑外立面构件对室内自然通风效率的影响[J]. 崔冬瑾,赵祥路,袁磊,钟鸿峰.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2019(06)
[6]庭院式高层办公建筑自然通风研究——以宁波大学科技服务大楼为例[J]. 陈高翔,安婳娟.  宁波大学学报(理工版). 2019(05)
[7]图书馆建筑的夜间通风节能效益分析[J]. 夏利梅,卞维军,周雪涵,杨秀峰.  建筑节能. 2019(07)
[8]探讨长江流域室内热环境营造——基于建筑热过程的分析[J]. 贾洪愿,李百战,姚润明,喻伟,曹馨匀.  暖通空调. 2019(04)
[9]2018中国建筑能耗研究报告[J].   建筑. 2019(02)
[10]两种自然通风模拟方案下外窗性能对建筑空调能耗的影响[J]. 骆诗哲,孟庆林.  建筑节能. 2018(05)

博士论文
[1]困境、博弈与机制[D]. 李文俊.上海社会科学院 2018
[2]岭南超高层建筑生态设计策略研究[D]. 邓孟仁.华南理工大学 2017
[3]基于技术进步的中国低碳经济研究[D]. 李国志.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11
[4]区域客户端能源综合需求侧管理理论及应用研究[D]. 王永利.华北电力大学 2010
[5]建筑与城市的本土观[D]. 李蕾.同济大学 2006

硕士论文
[1]重庆地区大中型百货商场中庭空间自然通风设计研究[D]. 曾琳雯.重庆大学 2015
[2]自然通风下门窗开启对室内环境的影响研究[D]. 刘庆.重庆大学 2014
[3]重庆地区住宅建筑混合通风调控策略研究[D]. 刘皓.重庆大学 2014
[4]现代住宅外围护结构设计研究[D]. 马淳靖.东南大学 2005



本文编号:293016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nzhugongchenglunwen/293016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914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