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老城区风貌更新研究
发布时间:2021-01-12 06:09
文化自信的城市发展背景下,城市风貌特色的形象输出成为了存量规划发展与研究的新方向。相较于新兴发展的城镇片区,在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背景下衍生形成的老城片区正面临众多现实发展矛盾。一方面,空间环境活力衰退的现实情况下,老城现代化建设的瓶颈冲击着城市传统空间格局;另一方面,城市人文精神逐渐弱化,城市形象的独特性消失,显现出风貌趋同现象和城市特色危机。故老城区风貌更新在城市复兴的研究中是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选取延安老城区作为研究对象,其作为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和红色革命圣地,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和红色文化资源。同时,延安坐落于黄土丘陵沟壑区,山环水绕的自然生境赋予了其多样变化的物质环境和空间特色。故研究首先从自然、人文、空间三个层面总结区域特征,并以古代、近代、当代的纵向时间跨度和山水格局、街巷体系、节点标志的横向空间类别梳理老城区的风貌特色要素。进而结合现状揭示出延安老城区城市风貌表达呈现出山水生态安全格局受损、城市空间格局特色逐渐消失、文化空间风貌特征未能显现三大方面的问题。研究提出风貌保护和传承发扬相结合的研究思路,基于资源特征和城市发展方向,凝练出以山水格局为核心的生态风貌和以红色圣地...
【文章来源】: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陕西省
【文章页数】:15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研究范围(资料来源:作者自绘)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6马蹄形南端开口为关中平原,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其中延安老城区位于延安的中南部地区,属黄土高原沟壑区。(图2.1)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严重,沟壑深切在100~200m不等,开阔区面宽可达数公里,长度可蔓延数十公里,狭窄处陡崖直立,行走其间如临山涧,然登上塬面视野开阔。受自然地形地貌的影响,延安老城区形成了其独特的山地带形的城市空间特征:1)特殊的地形地势孕育了农业的发展,也是老城起源和发展的影响因素;2)地势也为老城的功能集聚、交通建设提供了便利;3)延安老城区是川道河谷型城市,梁峁纵横,城市空间狭窄,用地紧张,在城市建设用地总量不足的前提下,易出现人与自然争地、水土流失严重等问题。2.2.2山川水脉延安老城区处于陕北黄土高原上延河中段,城区被宝塔山、凤凰山和清凉山等丘陵所环抱。城区内的河流有延河和南川河。延河全长约286.9公里,延安境内河长约248.5公里,延安境内流域面积约133.93平方公里,总流域面积约7725平方公里。南川河全长102公里,流域面积约1664.4平方公里,境内流域面积约65.5公里,常年流量0.7立方米/秒,由于流域内植被茂密,不易爆发山洪,常年清水潺潺,灌溉着被称为“陕北好江南”的南泥湾,使延安市南部地区成了著名的鱼米之乡和重要的产粮区。由于延安特殊的山水环境特征便有:“处万山峡谷之中,水势分南拱北冲之要,三山鼎峙,二水带围,观风者占为胜概”[21]。(图2.2)图2.2延安府所处区域图(资料来源:《敕修陕西通志》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图2.3延安古城山水格局示意图(资料来源:作者自绘)图2.1延安老城地形地貌(资料来源:作者自绘)
1)宝塔山承担着精神寄托、防御及教育的功能。由于宝塔位处高地,俯瞰群山和延安古城,自古便是望敌瞭阵的瞭望塔,更是战争胜利、保民平安的象征,受到统治者的高度重视,是人民精神的寄托。历史进程中宝塔山在维护延安城市安全方面也起了重要作用,烽火台、瞭望台的修建体现了其重要的防御功能。而教育功能则主要体现在嘉岭书院的创建,其不仅对当地教育起了积极的作用,而且对发扬和传播中华传统文化起了重要作用。(图 2.4) 2)清凉山承担着文化游览的功能。清凉山环境良好,卓越多姿,名胜众多,历来是文人雅士的游览胜地,成为延安文化积淀的场所。抗战期间,各类的通讯社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之构建[J]. 武廷海,卢庆强,周文生,林文棋,刘宛,赵亮,唐燕,张能,王学荣. 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 2019(01)
[2]中西方城市风貌研究的演进综述[J]. 唐源琦,赵红红. 规划师. 2018(10)
[3]“城市修补”语境下的城市文化传承与创新[J]. 张晓辉. 中国名城. 2018(04)
[4]非历史文化名城“文化景观空间体系”构建的规划探索——以汤阴老城更新详细城市设计为例[J]. 徐刚,马丽丽,杨超. 城乡规划. 2018(01)
[5]微更新理念在西安老城更新中的运用[J]. 宁昱西,吉倩妘,孙世界,王承慧. 规划师. 2016(12)
[6]藏区特色的城市风貌规划策略与实践——以甘孜藏族自治州理塘县城为例[J]. 李开猛,黄少侃. 规划师. 2016(03)
[7]城市设计与城市更新:英国经验及其对中国的镜鉴[J]. 杨震. 城市规划学刊. 2016 (01)
[8]城市更新中地方文化资本的激活——以山东省滕州市接官巷历史街区更新改造规划为例[J]. 黄怡,吴长福,谢振宇. 城市规划学刊. 2015(02)
[9]广州市旧城更新改造模式的优选研究[J]. 丁一,王红梅,沈明,王海云,刘光盛,程迎轩,卢阳禄. 城市规划. 2014(05)
[10]面向实施的城市风貌规划编制体系与编制方法探索[J]. 戴慎志,刘婷婷. 城市规划学刊. 2013(04)
博士论文
[1]生态和谐的山地城市空间格局规划研究[D]. 王力国.重庆大学 2016
[2]中国传统山水建筑景观意象研究[D]. 陈晨.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6
[3]城市风貌协同优化理论与规划方法研究[D]. 王敏.华中科技大学 2012
[4]城市更新的更新地、更新时(期)与更新度理论研究[D]. 张其邦.重庆大学 2007
硕士论文
[1]历史城镇类遗产的阐释与展示规划研究[D]. 陈凯媛.北京建筑大学 2018
[2]城市双修理念下城市旧区更新策略研究[D]. 胡嫣雨.苏州科技大学 2018
[3]文化创意产业推动下的北京老城更新研究[D]. 孟丹.中央美术学院 2018
[4]“城市生命体”视角下东阳巍山镇修复与修补规划策略研究[D]. 柴子娇.浙江大学 2018
[5]基于微观视角的旧城更新技术方法研究[D]. 朱云辰.浙江大学 2017
[6]南京老城更新30年[D]. 李欣路.东南大学 2016
[7]威宁旧城更新与城市设计研究[D]. 李鹏飞.重庆大学 2016
[8]城市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更新研究[D]. 栾一斐.大连理工大学 2014
[9]城市肌理延续方法初探[D]. 刘昭.长安大学 2014
[10]基于城市历史文化的旧城更新策略研究[D]. 张喆星.合肥工业大学 2013
本文编号:2972313
【文章来源】: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陕西省
【文章页数】:15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研究范围(资料来源:作者自绘)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6马蹄形南端开口为关中平原,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其中延安老城区位于延安的中南部地区,属黄土高原沟壑区。(图2.1)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严重,沟壑深切在100~200m不等,开阔区面宽可达数公里,长度可蔓延数十公里,狭窄处陡崖直立,行走其间如临山涧,然登上塬面视野开阔。受自然地形地貌的影响,延安老城区形成了其独特的山地带形的城市空间特征:1)特殊的地形地势孕育了农业的发展,也是老城起源和发展的影响因素;2)地势也为老城的功能集聚、交通建设提供了便利;3)延安老城区是川道河谷型城市,梁峁纵横,城市空间狭窄,用地紧张,在城市建设用地总量不足的前提下,易出现人与自然争地、水土流失严重等问题。2.2.2山川水脉延安老城区处于陕北黄土高原上延河中段,城区被宝塔山、凤凰山和清凉山等丘陵所环抱。城区内的河流有延河和南川河。延河全长约286.9公里,延安境内河长约248.5公里,延安境内流域面积约133.93平方公里,总流域面积约7725平方公里。南川河全长102公里,流域面积约1664.4平方公里,境内流域面积约65.5公里,常年流量0.7立方米/秒,由于流域内植被茂密,不易爆发山洪,常年清水潺潺,灌溉着被称为“陕北好江南”的南泥湾,使延安市南部地区成了著名的鱼米之乡和重要的产粮区。由于延安特殊的山水环境特征便有:“处万山峡谷之中,水势分南拱北冲之要,三山鼎峙,二水带围,观风者占为胜概”[21]。(图2.2)图2.2延安府所处区域图(资料来源:《敕修陕西通志》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图2.3延安古城山水格局示意图(资料来源:作者自绘)图2.1延安老城地形地貌(资料来源:作者自绘)
1)宝塔山承担着精神寄托、防御及教育的功能。由于宝塔位处高地,俯瞰群山和延安古城,自古便是望敌瞭阵的瞭望塔,更是战争胜利、保民平安的象征,受到统治者的高度重视,是人民精神的寄托。历史进程中宝塔山在维护延安城市安全方面也起了重要作用,烽火台、瞭望台的修建体现了其重要的防御功能。而教育功能则主要体现在嘉岭书院的创建,其不仅对当地教育起了积极的作用,而且对发扬和传播中华传统文化起了重要作用。(图 2.4) 2)清凉山承担着文化游览的功能。清凉山环境良好,卓越多姿,名胜众多,历来是文人雅士的游览胜地,成为延安文化积淀的场所。抗战期间,各类的通讯社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之构建[J]. 武廷海,卢庆强,周文生,林文棋,刘宛,赵亮,唐燕,张能,王学荣. 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 2019(01)
[2]中西方城市风貌研究的演进综述[J]. 唐源琦,赵红红. 规划师. 2018(10)
[3]“城市修补”语境下的城市文化传承与创新[J]. 张晓辉. 中国名城. 2018(04)
[4]非历史文化名城“文化景观空间体系”构建的规划探索——以汤阴老城更新详细城市设计为例[J]. 徐刚,马丽丽,杨超. 城乡规划. 2018(01)
[5]微更新理念在西安老城更新中的运用[J]. 宁昱西,吉倩妘,孙世界,王承慧. 规划师. 2016(12)
[6]藏区特色的城市风貌规划策略与实践——以甘孜藏族自治州理塘县城为例[J]. 李开猛,黄少侃. 规划师. 2016(03)
[7]城市设计与城市更新:英国经验及其对中国的镜鉴[J]. 杨震. 城市规划学刊. 2016 (01)
[8]城市更新中地方文化资本的激活——以山东省滕州市接官巷历史街区更新改造规划为例[J]. 黄怡,吴长福,谢振宇. 城市规划学刊. 2015(02)
[9]广州市旧城更新改造模式的优选研究[J]. 丁一,王红梅,沈明,王海云,刘光盛,程迎轩,卢阳禄. 城市规划. 2014(05)
[10]面向实施的城市风貌规划编制体系与编制方法探索[J]. 戴慎志,刘婷婷. 城市规划学刊. 2013(04)
博士论文
[1]生态和谐的山地城市空间格局规划研究[D]. 王力国.重庆大学 2016
[2]中国传统山水建筑景观意象研究[D]. 陈晨.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6
[3]城市风貌协同优化理论与规划方法研究[D]. 王敏.华中科技大学 2012
[4]城市更新的更新地、更新时(期)与更新度理论研究[D]. 张其邦.重庆大学 2007
硕士论文
[1]历史城镇类遗产的阐释与展示规划研究[D]. 陈凯媛.北京建筑大学 2018
[2]城市双修理念下城市旧区更新策略研究[D]. 胡嫣雨.苏州科技大学 2018
[3]文化创意产业推动下的北京老城更新研究[D]. 孟丹.中央美术学院 2018
[4]“城市生命体”视角下东阳巍山镇修复与修补规划策略研究[D]. 柴子娇.浙江大学 2018
[5]基于微观视角的旧城更新技术方法研究[D]. 朱云辰.浙江大学 2017
[6]南京老城更新30年[D]. 李欣路.东南大学 2016
[7]威宁旧城更新与城市设计研究[D]. 李鹏飞.重庆大学 2016
[8]城市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更新研究[D]. 栾一斐.大连理工大学 2014
[9]城市肌理延续方法初探[D]. 刘昭.长安大学 2014
[10]基于城市历史文化的旧城更新策略研究[D]. 张喆星.合肥工业大学 2013
本文编号:297231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nzhugongchenglunwen/29723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