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建筑工程论文 >

基于BIM的建筑物化碳足迹计算模型研究

发布时间:2021-03-27 10:01
  近年来,由耗能产生的众多环境问题引起了人们的重点关注。其中,建筑能耗作为我国主要能源消耗,仅次于工业能耗。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建筑能耗持续增长,对资源和环境产生重要的影响。建筑能耗一般使用碳足迹来衡量,但目前还没有能够有效化且标准化计算的模型及应用系统。因此,充分了解建筑碳排放的来源及规律,通过量化建筑碳足迹进行建筑设计优化,进而对建筑能耗进行控制,减少温室气体的产生,减少环境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本文以建筑的的物化碳足迹为研究对象,首先,在明确建筑物化阶段碳足迹来源的基础上,将建筑物化碳足迹分为建材开釆(生产)阶段、物料运输阶段、.主体施工阶段及施工配套设施,依据不同阶段碳足迹来源建立建筑物化碳足迹计算总模型和子模型。其次,分析了模型中涉及到的碳足迹因子以及材料、机械消耗量等计量因素,建立了碳足迹因子数据库,基于BIM技术建立三维模型并快速统计工程量,进行消耗量的转化计算,为模型应用提供数据基础。再次,为了实现模型的应用,基于Delphi 开发应用系统,通过对系统框架、数库据库以及BIM接口进行设计,开发了建筑物化碳足迹计算系统,实现建筑物化碳足迹的快速量... 

【文章来源】:西安理工大学陕西省

【文章页数】:8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基于BIM的建筑物化碳足迹计算模型研究


碳足迹减少对温度的影响

碳排放,部分国家,比重,总量


西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化碳排放总量占全球总排放量约 27.6%,是美国总量的 1.81 倍,占全图 1-2。我国正在大力推行基础设施建设,碳排放也处于上升阶段,据到 2020 年,我国碳排放总量能够达到 120 亿吨左右。因此,面对如此的能源消耗碳排放已上升至国家战略层面,将减缓温室气体排放作为指整的重要方向,积极推广绿色工作发展。

主界面,用户名,进入权,用户角色


图 4-11 系统主界面Fig.4-11 System main interface系统需要使用用户名和密码获取进入权限,点击“开始”—“登录”获权限后,系统界面上出现用户名和用户角色,保证用户身份的确定性,见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我国炼钢机械工艺的优缺点及发展方向[J]. 陈旻.  山东工业技术. 2018(17)
[2]数字建筑推动行业转型升级[J]. 刘刚.  建筑. 2018(02)
[3]基于Process-Based LCA方法的我国装配式住宅物化阶段碳排放计算模型研究[J]. 纪颖波,张祺,朱发东.  工程管理学报. 2017(04)
[4]基于BIM技术的建筑工程三维算量应用研究[J]. 袁荣丽,朱记伟,杨党锋,赵钦.  工程管理学报. 2017(02)
[5]建筑物建造过程碳排放计算方法研究[J]. 王建军,赵伟,王世亮.  建筑科学. 2014(02)
[6]绿色建筑发展现状及趋势调研报告[J]. 高蕴博,宋玉玺,纪向宁.  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1)
[7]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现状、挑战及政策建议[J]. 张建国,谷立静.  中国能源. 2012(12)
[8]低碳建筑评价指标体系[J]. 曹馨匀,刘猛,黄春雨.  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 2012(S2)
[9]建筑材料制品碳排放测算模型研究[J]. 林兴贵,周济,程晶,付菲菲.  土木建筑工程信息技术. 2012(03)
[10]基于改进IPAT模型的中国未来碳排放预测[J]. 杜强,陈乔,陆宁.  环境科学学报. 2012(09)

博士论文
[1]低碳建筑技术体系与碳排放测算方法研究[D]. 李兵.华中科技大学 2012

硕士论文
[1]基于增量成本效益的绿色建筑综合评价研究[D]. 王锦.西安理工大学 2018
[2]基于BIM的城市综合管廊工程协同设计应用研究[D]. 郑思龙.西安理工大学 2017
[3]运用BIM软件精确统计工程量的方法研究[D]. 王法兵.天津大学 2017
[4]基于BIM的建筑物碳足迹评价研究[D]. 包昀培.大连理工大学 2016
[5]建筑施工碳足迹计算模型研究[D]. 张珍.广东工业大学 2015
[6]建筑工程建设过程碳排放计算方法研究[D]. 陈乔.长安大学 2014
[7]基于全寿命周期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改进研究[D]. 杨沛.安徽理工大学 2013
[8]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核算分析[D]. 阴世超.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2
[9]建筑产品物化阶段碳足迹评价方法与实证研究[D]. 高源雪.清华大学 2012
[10]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与评价方法适用性研究[D]. 李远.上海交通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10331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nzhugongchenglunwen/310331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07b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