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建筑工程论文 >

基于突变理论的新郑门遗址土稳定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1-04-02 05:19
  我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土遗址包含的历史过程从石器时期绵延至近代,具有历史实证性和不可再生性,是我们研究古文化的重要实物资料。但是在土遗址的发掘及保护过程中由于外应力和内应力的复合作用大量存在剥蚀、裂缝、失稳坍塌等病害。因此,正确认识导致土遗址病害的诱发因素及其劣化机制,加强土遗址保护理念刻不容缓。目前,国内外学者针对干湿、冻融循环与盐渍过程对膨胀土、湿陷性黄土、盐渍土等土体性质已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取得了较为理想的结果。相对而言,土遗址的研究成果较少,尤其遗址土劣化宏观表象的细观结构变化研究较少。因此,立足微、细观角度来认识土体失稳宏观现象的机理和本质具有很大价值和意义。本文在对新郑门土遗址现场勘查和历史现状、环境特征、地层岩性特征及水文地质条件等概括分析的基础上,围绕新郑门遗址土稳定性展开研究,通过对新郑门遗址土物理力学参数的分析,利用有限元软件模拟分析了其在自重和加载状态下不同含水率的应力应变关系,建立了基于弹性滑体平面滑动失稳力学模型的土体稳定性分析新方法。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确定分析方法。基于土遗址的实证性和不可再生性,同时结合计算机模拟功能的精确性,选用数值模拟来分析... 

【文章来源】:河南大学河南省

【文章页数】:8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基于突变理论的新郑门遗址土稳定性研究


新郑门遗址钻探形制图

示意图,现象,微细观结构,示意图


图 1-1 新郑门遗址钻探形制图 图 1-2 新郑门土遗址“城摞城”现象示意图现有研究表明,土遗址病害的形成和发展与土体微细观结构的变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5]。土体含水率的增加或减少,以及内部水分的迁移都会导致土体微细观结构发生

概况


新郑门土遗址概况


本文编号:311466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nzhugongchenglunwen/311466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694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