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建筑工程论文 >

轮辐式张弦梁结构的施工过程模拟及抗震性能分析

发布时间:2021-04-09 13:41
  张弦梁结构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型结构体系,具有跨度大、适应性强并且呈一定柔度的特点,其受力分布合理且外型优美,已被广泛用于多类大跨度结构中。轮辐式张弦梁作为其中的一种,其受力特征与普通的单向、双向张弦梁存在一定的差异。目前关于单向、双向张弦梁的研究成果并不能完全适用于轮辐式张弦梁。本文以江苏省南京市某中心广场轮辐式张弦梁结构工程为背景,通过数值建模,针对其施工过程、自振特性和地震作用响应等方面进行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1.利用有限元软件Midas Gen建立了整体结构的分析模型,并对照现场实测数据进行了模型验证。在此基础上,针对轮辐式张弦梁结构的关键施工过程进行了模拟,对不同施工阶段各构件内力和变形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施工过程中底柱及分叉柱的内力变化较大,拆除临时支撑完成结构体系转换会发生内力重分布,底柱内力陡然增大,环桁架的变形较大。2.对轮辐式张弦梁结构的自振频率及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计算表明:结构的水平刚度较小,增大预应力值、上弦截面尺寸对结构整体刚度的影响有限,合理选择撑杆位置有利于改善结构整体刚度。3.对轮辐式张弦梁结构进行动力时程分析,考虑地震输入方向和强度的影响,底柱... 

【文章来源】:华中科技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轮辐式张弦梁结构的施工过程模拟及抗震性能分析


空间型张弦梁结构

工程效果,广场,屋盖


在施工过程中,结构的刚度、约束条件和荷载分布等时刻都在变化,于大跨度钢结构,不仅要重点关注结构的成形及使用状态,还应考虑到施工过程中力较大的构件以及结构薄弱部位的受力与变形,保证每一个施工阶段结构的安全性本章以南京某广场轮辐式张弦梁结构工程为背景,主要针对该工程不同施工阶段受力进行分析,通过模拟观察结构构件在不同施工阶段的内力及变形的变化,以期工程的设计与施工提供合理的建议。2.2 工程背景本文轮辐式张弦梁结构工程,位于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是某中心广场改造项的一部分,四周为待改建游乐场、大型商场等娱乐场所。作为城市战略下商业发展点之地,这里将会成为未来南京的核心商圈。本文工程的建成势必会为其增添一份彩。广场顶棚选用张弦梁结构,其效果图见图 2-1(a)和 2-1(b)。

示意图,结构轴,示意图,抗震设防类别


13图 2-8 结构轴侧示意图安全等级为二级,设计使用年限为 50 年,抗震设防类别为乙。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 0.1g,设计地场地类别为Ⅲ类。张弦梁结构与其他类似结构的不同点在于:(1)支撑形式不同撑,并通过分叉柱将其所承受的荷载传给底柱,环桁架的设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张弦结构体系研究进展及发展展望[J]. 陈志华.  工业建筑. 2015(08)
[2]影响双向张弦梁结构受力性能的参数分析[J]. 吴捷.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2013(12)
[3]钢管桁架拱结构极限承载力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袁健,刘华,蒋沧如.  建筑科学. 2012(03)
[4]大型张弦梁结构施工过程模拟[J]. 彭添,刘振华,刘祥宇.  工业建筑. 2011(05)
[5]贵阳奥体中心主体育场预应力施工技术研究[J]. 曾军,周顺豪,王泽强,吴源华,葛家琪,付琰.  建筑结构. 2010(12)
[6]国家体育馆双向张弦结构节点设计与试验研究[J]. 秦杰,陈新礼,徐瑞龙,覃阳,徐亚柯,李振宝.  工业建筑. 2007(01)
[7]国家奥林匹克体育中心综合训练馆张弦结构施工技术[J]. 徐瑞龙,秦杰,李国立,覃阳,张伟.  工业建筑. 2007(01)
[8]大跨张弦梁结构施工技术研究[J]. 吕少锋,李维滨.  山西建筑. 2006(24)
[9]大跨度张弦梁结构非线性地震响应及参数分析[J]. 王秀丽,丁南生,柴宏.  空间结构. 2006(02)
[10]基于安全度约束的多次预应力钢结构优化设计(英文)[J]. 张爱林,任维杰.  土木工程学报. 2005(08)

博士论文
[1]张弦梁结构张拉过程结构性能和伺服施工过程理论[D]. 陈建兴.同济大学 2006

硕士论文
[1]辐射式H型张弦梁结构自振特性及地震响应分析[D]. 李洁.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7
[2]大跨度辐射式张弦梁结构的静力稳定性及施工仿真分析[D]. 罗宇能.华南理工大学 2016
[3]双向张弦梁结构地震响应分析[D]. 刘金波.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2
[4]基于虚拟激励法的张弦梁结构多维地震响应分析[D]. 林华峰.浙江大学 2008
[5]辐射式张弦桁架结构的自振特性分析及抗震抗风性能研究[D]. 穆宇亮.兰州理工大学 2008
[6]双向张弦梁动力响应分析与抗震性能研究[D]. 高月梅.兰州理工大学 2007
[7]张弦梁结构的找形与受力性能分析[D]. 吴祖咸.浙江大学 2007
[8]平面张弦梁结构受力性能及稳定性研究[D]. 李雪飞.天津大学 2007
[9]张弦梁结构的预应力和矢高优化[D]. 艾威.浙江大学 2006
[10]平面张弦梁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动力稳定性分析[D]. 马晨音.天津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12772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nzhugongchenglunwen/312772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bfb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