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班文化对中国传统造园理念的影响研究
本文关键词:鲁班文化对中国传统造园理念的影响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鲁班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华民族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随着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高度重视,鲁班的影响范围不断扩大,许多学者从儒家文化、禅宗文化、道家文化等角度探讨中国传统文化对传统造园的影响,但鲜有学者研究鲁班文化对中国传统造园理念的影响。因此,本文基于鲁班文化和中国传统造园的基本理论,从新的视角寻求鲁班文化与中国传统造园之间的关系,探讨了鲁班文化对中国传统造园理念的影响,分析了鲁班文化在中国传统造园中的应用。具体研究成果如下:首先,通过研读各类文献及现场走访调查,梳理了鲁班文化和中国传统造园的基本理论。鲁班文化是鲁班在土木、建筑、机械、手工工艺等学科的发明创造与鲁班著书立说而形成的鲁班思想经验,以及以鲁班为代表的古代工匠师们的严谨求学、孜孜不倦的追求技艺的精神汇总;鲁班文化的内容主要包括鲁班的发明创造、鲁班的传说、鲁班信仰以及鲁班精神:鲁班文化的内涵包括比例尺度、因材制宜、仿生原理、吉凶风水、技艺特色和实践创新。根据中国传统造园的发展历程、造园构成要素及造园特点,总结出中国传统园林所蕴含的“天人合一、师法自然”、“本与自然、高于自然”、“巧于因借、精在体宜”、“诗情画意、意蕴悠长”的造园理念。其次,探讨鲁班文化与中国传统造园的关系、鲁班文化对中国传统造园的推动作用以及鲁班文化在中国传统造园中的价值分析,从以下六个方面阐述鲁班文化对中国传统造园理念产生的影响:鲁班文化中比例尺度对“精在体宜、贴近自然”造园理念中园林布局及各造园要素之间的协调关系提供借鉴;因材制宜对“因地制宜,顺应自然”的造园理念中具有指导作用;仿生原理为“模拟自然,高于自然”造园理念的人造自然山水提供灵感;伐木、选宅、立屋所讲究的吉凶风水丰富了“天人合一,师法自然”造园理念对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追求;高超的技艺及特色的艺术创作对中国传统造园“诗情画意,超脱自然”理念中意境的营造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鲁班文化中勇于实践、敢于创新的精神影响了中国传统造园的发展,促成“巧于因借,融入自然”造园新理念的产生与发展,丰富了中国传统造园手法。最后,探索鲁班文化在中国传统造园中的应用。从园林选址、空间布局、建筑营造、叠山理水、植物配置五个方面详细阐述鲁班文化在中国传统造园中的应用,并通过承德避暑山庄、拙政园、留园、寄畅园等典型案例加以剖析印证。
【关键词】:鲁班文化 中国传统造园 理念 影响 应用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建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U986.1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0
- 第1章 绪论10-16
- 1.1 研究背景10-11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11-12
- 1.2.1 研究目的11
- 1.2.2 研究意义11-12
-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12-13
- 1.3.1 国内研究现状12
- 1.3.2 国外研究现状12-13
- 1.4 研究内容13-14
- 1.5 研究方法14-15
- 1.6 研究框架15-16
- 第2章 鲁班文化与中国传统造园相关理论16-32
- 2.1 鲁班文化理论概述16-23
- 2.1.1 鲁班及其生平16-18
- 2.1.2 鲁班文化的概念18
- 2.1.3 鲁班文化的内容18-21
- 2.1.4 鲁班文化的内涵21-23
- 2.2 中国传统造园理论概述23-28
- 2.2.1 中国传统造园的发展历程23-25
- 2.2.2 中国传统造园的构成要素25-27
- 2.2.3 中国传统造园的特点27-28
- 2.3 中国传统造园的理念28-32
- 第3章 鲁班文化对中国传统造园理念的影响32-45
- 3.1 鲁班文化与中国传统造园的关系32
- 3.2 鲁班文化对中国传统造园的推动作用32-33
- 3.3 鲁班文化在中国传统造园中的价值分析33
- 3.4 “比例尺度”对“精在体宜,美化自然”造园理念的影响33-35
- 3.5 “因材制宜”对“因地制宜,顺应自然”造园理念的影响35-37
- 3.6 “仿生原理”对“模拟自然,高于自然”造园理念的影响37-38
- 3.7 “吉凶风水”对“天人合一,师法自然”造园理念的影响38-41
- 3.8 “实践创新”对“巧于因借,融入自然”造园理念的影响41-42
- 3.9 “艺术创作”对“诗情画意,超脱自然”造园理念的影响42-45
- 第4章 鲁班文化在中国传统造园中的应用45-61
- 4.1 园林选址45-48
- 4.1.1 相地合宜45-47
- 4.1.2 案例分析——承德避暑山庄47-48
- 4.2 园林布局48-51
- 4.2.1 空间布局48-49
- 4.2.2 平面布局49
- 4.2.3 案例分析——拙政园49-51
- 4.3 建筑营造51-55
- 4.3.1 建筑选址52
- 4.3.2 建筑组合52-53
- 4.3.3 朝向方位53
- 4.3.4 体量尺度53
- 4.3.5 案例分析——留园53-55
- 4.4 叠山理水55-57
- 4.4.1 山水布局55-56
- 4.4.2 山水组合56
- 4.4.3 案例分析——寄畅园56-57
- 4.5 植物配置57-61
- 4.5.1 因地制宜57-58
- 4.5.2 因景制宜58
- 4.5.3 层次尺度58-59
- 4.5.4 案例分析——个园59-61
- 第5章 结论及展望61-62
- 5.1 结论61
- 5.2 研究不足与展望61-62
- 参考文献62-65
- 后记65-66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及科研情况6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添喜,蔡勇;中国传统造园技法在广场中的运用——岳屏广场石头记[J];规划师;2003年04期
2 崔全顺;;浅析虚与实在传统造园中的审美特征[J];美术大观;2007年05期
3 李羿卫;;浅谈中国传统造园思想[J];时代文学(下半月);2008年02期
4 刘杰;姜亦金;;浅论中国传统造园的“富贵”与“淡冶”[J];美与时代(中);2013年04期
5 李晓丹;孙思嘉;赵大千;李晓毅;;从中国传统哲学分析古代山水画对传统造园艺术的影响[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2期
6 肖昕迪;王雪娟;;继承优秀传统造园理论,建设中国特色新园林[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年19期
7 ;源远流长 荟萃一堂——中国传统造园艺术三大流派[J];中国建设信息;2013年13期
8 张伏虎;;中国传统造园模式的解读与启示[J];科技创业月刊;2014年01期
9 王葆华;兰鹏;;浅析中国美院象山校园对中国传统造园的继承和发展[J];中国园艺文摘;2013年03期
10 庄雪芳,刘虹;道家哲学对中国传统造园艺术的影响[J];大众科技;2005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董芦笛;樊亚妮;;传统造园的现代演绎——2011西安世园会铜川园山水景象空间营造[A];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1年
2 王鹏;;传统造园艺术的传承和应用——以欧阳修纪念园规划设计为例[A];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3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尹慧杨;鲁班文化对中国传统造园理念的影响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6年
2 马辉;再现中国传统造园意境的景视设计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9年
3 王泰康;中国传统造园思想及手法在高校景观中的应用[D];南京林业大学;2010年
4 薄薇娜;基于传统造园艺术的城市山地公园设计探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4年
5 张振宇;中国古代思维模式下的传统造园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6 王豪;中国传统造园中师法自然的设计原则在现代环境景观设计中的运用[D];中央美术学院;2003年
7 王菲;中国传统造园思想在屋顶花园中的应用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4年
8 梁群英;岭南传统庭园与现代居住区景观比较研究[D];海南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鲁班文化对中国传统造园理念的影响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1698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nzhugongchenglunwen/3169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