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建筑工程论文 >

三峡库区迁建城市中轴景观梯道空间特征及优化更新研究

发布时间:2021-05-31 20:15
  很多城市都有城市中轴线,这种规划方式是对千百年城市格局的继承和延续,中轴线不仅起到引领城市空间的作用,还是体现城市文化和精神的最好载体之一。三峡库区古代城市在传统营城思维影响下形成了城市中轴,并在三峡工程迁建城市的新城建设中继承这种历史空间,最终形成了以梯道形式体现的城市中轴线——中轴景观梯道。其规模宏大、形式独特,是三峡库区迁建城市中具有标志性的城市公共空间,在承载城市精神文化的同时也为市民提供了休闲活动场地,其鲜明的地域性具有较大研究价值。但是在经过二十余年发展,城市发展和市民生活需求变化对它提出新的要求,所以中轴景观梯道需要调整以适用于时代的需求。将三峡库区迁建城市作为研究范围,以忠县东坡梯道、奉节县青云街梯道、云阳县登云梯道三条中轴景观梯道为典型案例。从宏观层面——在城市中的控制作用、中观层面——内部功能、微观层面——微观品质三个层面来探究中轴景观梯道的空间特征及使用现状,并通过三条梯道三个层面的对比分析来发现城市发展、市民生活的需求与中轴景观梯道现状空间之间的矛盾,从而提出优化策略方法来延续中轴景观梯道的价值、构建具有地域性文化特色的活力空间。首先通过对三峡库区迁建城市中轴景... 

【文章来源】:西南大学重庆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2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三峡库区迁建城市中轴景观梯道空间特征及优化更新研究


移民城镇迁建示意图

三峡库区迁建城市中轴景观梯道空间特征及优化更新研究


具有公共性和纪念性的西班牙广场

三峡库区迁建城市中轴景观梯道空间特征及优化更新研究


井田制与城市用地划分手法Fig.2-1IncipientJingtianandmethodofurbanlanddivision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城池史》[J]. 张驭寰.  中华建设. 2019(09)
[2]北京现代中轴线城市空间的传统性解读[J]. 王淑娇.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19(03)
[3]基于公共空间和公共生活(PSPL)调研法的寒地街道空间优化策略研究——以长春市重庆路为例[J]. 王亮,赵艺.  吉林建筑大学学报. 2018(02)
[4]最大化开放性体验设计原则在丘陵城市设计中的应用——以美国旧金山丘陵城市设计为例(1906-2017)[J]. 陈煊,王嘉骥.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2)
[5]城市码头景观的传承与延续——以重庆朝天门码头为例[J]. 蹇奕.  现代园艺. 2017(12)
[6]城市特色系统构建策略探析——以奉节县总体城市设计为例[J]. 曾睿卿.  包装世界. 2017(03)
[7]浅谈我国城市轴线发展[J]. 陈国彬.  江西建材. 2017(01)
[8]苏轼号“东坡”与白居易之关联[J]. 贾琪.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6(05)
[9]街道活力的量化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以成都为例[J]. 龙瀛,周垠.  新建筑. 2016(01)
[10]轨道交通站域公共空间使用绩效的评价与影响因素分析——以上海核心城区为例[J]. 袁铭,庄宇.  建筑学报. 2015(S1)

博士论文
[1]乡土聚落景观的场所性诠释[D]. 李畅.重庆大学 2015
[2]三峡人居环境文化地理变迁研究[D]. 魏晓芳.重庆大学 2013
[3]山地城镇空间结构演变研究[D]. 吴勇.重庆大学 2012
[4]三峡库区城市居住空间重构研究[D]. 聂晓晴.重庆大学 2010
[5]三峡库区人居环境建设综合交通体系研究[D]. 李泽新.重庆大学 2006

硕士论文
[1]城市文脉传承下街道景观塑造研究[D]. 胡永秀.合肥工业大学 2019
[2]地域文化视角下陕北小城市街道空间更新改造设计研究[D]. 赵婷.长安大学 2019
[3]基于用户需求的航城居住区慢行交通系统研究[D]. 李雅琪.北京工业大学 2018
[4]基于居住行为的生活性街道要素对活力的影响研究[D]. 黄丹.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8
[5]基于“场所依恋”的云阳县登云梯空间特征及优化研究[D]. 韩玉婷.重庆大学 2018
[6]基于步行行为的重庆山城步道景观设计研究[D]. 杨迦迪.西南大学 2018
[7]基于剖面思维的山地城市梯道空间设计研究[D]. 任姝姗.重庆大学 2016
[8]中国山地城市空间格局研究—古代部分[D]. 陈劲涛.重庆大学 2015
[9]三峡库区现代高密度城市公共空间评价与优化研究[D]. 童丹.重庆大学 2015
[10]重庆中心区立体步行系统设计研究[D]. 杜静.重庆大学 2014



本文编号:320890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nzhugongchenglunwen/320890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ad5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