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性视角下地铁站域小学通学空间特征研究
发布时间:2021-09-03 21:30
伴随城市建设的发展,地铁已成为公共出行的重要部分,其带来交通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一系列问题。站域地区多种交通方式并存,人流混杂,空间设计存在缺陷,使得站域儿童通学安全问题更加突出。本研究从儿童通学安全的角度出发,结合儿童的心理安全需求、通学活动的行为习惯和路径特征,分析了站域空间的安全影响因素,并探讨了空间安全的优化设计。首先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当前站域小学学生的通学意愿、安全感知情况,辅以对不同年龄性别的儿童分析,完善内容,辅助后续研究。其次,从空间安全的角度,选取三所代表性的目标学校进行路径追踪和空间观察,发现儿童通学轨迹和途径空间的关联性,并完善前文所述儿童通学行为的特征内容,总结出站域通学空间安全的影响因素,即道路环境安全因素、周边设施安全因素和行人因素三大类。最后,总结安全的站域小学通学空间要求,结合上文研究得出站域小学通学空间的优化设计原则并尝试从道路环境、周边设施和组织管理方面提出适合国情的优化设计建议。全文结合儿童心理特征与系列通学空间、安全城市和站域空间的理论,运用问卷调查、路径追踪、空间观察和访谈法对站域通学空间安全进行了分析总结,为相关儿童行为心理安全和站域空间安...
【文章来源】:苏州科技大学江苏省
【文章页数】:12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003-2020年新生儿数量及0-14岁儿童人数统计及预测
苏州科技大学硕士论文 第一章 绪论 宜。这里将主体站点划分为景观开放型、老城居住区型和商业中心型。最终确定金阊实验小学(商业中心型站点—石路站)、敬文实验小学(老城居住区型站点—北寺塔站)和平江实验学校(景观开放型站点—相门站)的周边空间作为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对象。1.3.2 主要调查对象的确定
1.4.3 研究预期效果论文主体的前半部分运用问卷配合访谈对地铁站域的儿童通学安全现状展开调查。研究的主要内容是站域内儿童通学过程中的行为、心理安全现状。调研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展开。通过对家长的问卷调查,取得家长对通学安全的了解度和现状满意度,归纳通学行为规律,通学空间的安全性及儿童安全事件频发的类型和地点。再者,对比儿童自身的心理安全需求、自主通学意愿等完善补充研究内容,总结当前的通学安全需求。后半部分针对儿童通学活动、空间载体与环境设施等进行安全性调查,并分析儿童通学行动安全与地铁站域物质环境、行人因素之间的关联性,总结归纳通学空间的安全影响因素,为儿童打造良好的通学环境。最终,对安全的通学空间环境设计提出相应优化建议。 图 1-3 研究框架 (资料来源:笔者自绘)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通学出行的建成环境研究综述[J]. 王侠,焦健. 国际城市规划. 2018(06)
[2]儿童放学后行动路径与社区空间结构的关联性研究[J]. 杨燊,高翔,李早. 城市设计. 2017(04)
[3]儿童友好视角下建设健康城市的策略性建议[J]. 任泳东,吴晓莉. 上海城市规划. 2017(03)
[4]北京市学龄儿童通学出行行为特征分析[J]. 汤优,张蕊,杨静,刘侃. 交通工程. 2017(02)
[5]小学生放学后停留行为与游憩空间的关联性研究[J]. 魏琼,李早,胡文君. 中国园林. 2017(01)
[6]学校周边空间与小学生放学行为特征的关联性研究[J]. 李早,陈薇薇,李瑾. 建筑学报. 2016(02)
[7]城市更新视角下儿童放学路径空间研究——以长沙中心城区案例为基础[J]. 沈瑶,张丁雪花,李思,焦胜. 建筑学报. 2015(09)
[8]儿童友好型城市开放空间规划与设计——国外儿童友好型城市开放空间的启示[J]. 林瑛,周栋. 现代城市研究. 2014(11)
[9]空间治理:中国城乡规划转型的政治经济学[J]. 张京祥,陈浩. 城市规划. 2014(11)
[10]中小学周边交通拥堵对策与通学路系统规划设计研究[J]. 陆化普,张永波,王芳. 城市发展研究. 2014(05)
硕士论文
[1]基于儿童通学安全的社区空间环境调查研究[D]. 杨燊.合肥工业大学 2016
[2]基于使用者行为模式的广州小学通学道设计研究[D]. 李卉.华南理工大学 2015
[3]基于校园周边空间解析的小学生“积极通学”影响因素研究[D]. 曾希.合肥工业大学 2015
[4]基于GPS技术的小学生放学途中停留行为与城市空间的关联性研究[D]. 魏琼.合肥工业大学 2015
[5]成都市地铁站点地区步行环境优化设计研究[D]. 赵艺羽.西南交通大学 2014
[6]历史街区轨道交通站域地下空间设计要点研究[D]. 胡小雨.北京建筑大学 2014
[7]基于GPS技术的小学生放学路径调查与城市空间优化研究[D]. 李瑾.合肥工业大学 2014
[8]基于乘客角度的城市轨道交通车站使用后评价研究[D]. 赵六珍.北京建筑大学 2013
[9]北京地铁换乘站站前广场研究[D]. 杨文博.北京交通大学 2011
[10]儿童友好型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策略研究[D]. 沈萍.湖南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381887
【文章来源】:苏州科技大学江苏省
【文章页数】:12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003-2020年新生儿数量及0-14岁儿童人数统计及预测
苏州科技大学硕士论文 第一章 绪论 宜。这里将主体站点划分为景观开放型、老城居住区型和商业中心型。最终确定金阊实验小学(商业中心型站点—石路站)、敬文实验小学(老城居住区型站点—北寺塔站)和平江实验学校(景观开放型站点—相门站)的周边空间作为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对象。1.3.2 主要调查对象的确定
1.4.3 研究预期效果论文主体的前半部分运用问卷配合访谈对地铁站域的儿童通学安全现状展开调查。研究的主要内容是站域内儿童通学过程中的行为、心理安全现状。调研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展开。通过对家长的问卷调查,取得家长对通学安全的了解度和现状满意度,归纳通学行为规律,通学空间的安全性及儿童安全事件频发的类型和地点。再者,对比儿童自身的心理安全需求、自主通学意愿等完善补充研究内容,总结当前的通学安全需求。后半部分针对儿童通学活动、空间载体与环境设施等进行安全性调查,并分析儿童通学行动安全与地铁站域物质环境、行人因素之间的关联性,总结归纳通学空间的安全影响因素,为儿童打造良好的通学环境。最终,对安全的通学空间环境设计提出相应优化建议。 图 1-3 研究框架 (资料来源:笔者自绘)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通学出行的建成环境研究综述[J]. 王侠,焦健. 国际城市规划. 2018(06)
[2]儿童放学后行动路径与社区空间结构的关联性研究[J]. 杨燊,高翔,李早. 城市设计. 2017(04)
[3]儿童友好视角下建设健康城市的策略性建议[J]. 任泳东,吴晓莉. 上海城市规划. 2017(03)
[4]北京市学龄儿童通学出行行为特征分析[J]. 汤优,张蕊,杨静,刘侃. 交通工程. 2017(02)
[5]小学生放学后停留行为与游憩空间的关联性研究[J]. 魏琼,李早,胡文君. 中国园林. 2017(01)
[6]学校周边空间与小学生放学行为特征的关联性研究[J]. 李早,陈薇薇,李瑾. 建筑学报. 2016(02)
[7]城市更新视角下儿童放学路径空间研究——以长沙中心城区案例为基础[J]. 沈瑶,张丁雪花,李思,焦胜. 建筑学报. 2015(09)
[8]儿童友好型城市开放空间规划与设计——国外儿童友好型城市开放空间的启示[J]. 林瑛,周栋. 现代城市研究. 2014(11)
[9]空间治理:中国城乡规划转型的政治经济学[J]. 张京祥,陈浩. 城市规划. 2014(11)
[10]中小学周边交通拥堵对策与通学路系统规划设计研究[J]. 陆化普,张永波,王芳. 城市发展研究. 2014(05)
硕士论文
[1]基于儿童通学安全的社区空间环境调查研究[D]. 杨燊.合肥工业大学 2016
[2]基于使用者行为模式的广州小学通学道设计研究[D]. 李卉.华南理工大学 2015
[3]基于校园周边空间解析的小学生“积极通学”影响因素研究[D]. 曾希.合肥工业大学 2015
[4]基于GPS技术的小学生放学途中停留行为与城市空间的关联性研究[D]. 魏琼.合肥工业大学 2015
[5]成都市地铁站点地区步行环境优化设计研究[D]. 赵艺羽.西南交通大学 2014
[6]历史街区轨道交通站域地下空间设计要点研究[D]. 胡小雨.北京建筑大学 2014
[7]基于GPS技术的小学生放学路径调查与城市空间优化研究[D]. 李瑾.合肥工业大学 2014
[8]基于乘客角度的城市轨道交通车站使用后评价研究[D]. 赵六珍.北京建筑大学 2013
[9]北京地铁换乘站站前广场研究[D]. 杨文博.北京交通大学 2011
[10]儿童友好型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策略研究[D]. 沈萍.湖南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38188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nzhugongchenglunwen/33818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