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建筑工程论文 >

新型卷边PEC柱-钢梁BRS板部分自复位连接组合框架抗震性能研究

发布时间:2021-10-06 20:54
  自复位结构通过在主体构件上增设预拉杆和辅助耗能元件,使结构在震后能够实现自行复位、残余变形显著降低、主体构件受力损伤进程减缓、并具有较好的耗能能力。然而,现有自复位结构要求保证结构主体构件处于弹性状态,这必定会导致结构安全冗余度过大和建造成本过高,从而限制了其应用范围。为了更好地实现结构自复位功效、耗能能力和安全冗余度的有机统一,课题组基于现有自复位连接理念,提出了在结构节点区布置一定长度预拉杆及辅助耗能元件的部分自复位连接结构设计思想。本文基于课题组提出的部分自复位设计思想及现有研究成果,为系统研究新型卷边PEC柱-钢梁BRS板部分自复位连接组合框架的抗震性能,以一榀两层新型卷边PEC柱-钢梁BRS板部分自复位连接组合框架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了水平循环荷载下的滞回性能试验研究,并采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完成相应的数值模拟验证,并考虑对穿螺栓布置方式、BRS板前孔尺寸、PEC柱顶轴力、柱脚连接方式4个设计参数进行有限元参数分析,综合研究其对该组合框架的滞回性能、抗侧刚度退化、耗能能力、自复位功效等抗震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对穿螺栓的布置及预拉杆预紧力的设置提高了试件的初始抗侧... 

【文章来源】:苏州科技大学江苏省

【文章页数】:9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新型卷边PEC柱-钢梁BRS板部分自复位连接组合框架抗震性能研究


试验设备布置图

试件,工字型钢,盖板,剖分


实际试验试件图

布置图,位移计,布置图,应变片


图 2.5 位移计布置图与应变花的布置准确施加预拉杆预应力,同时得到关键位置处的应变情况加载过程中的塑性发展进程,按如下方式布置应变片和应下翼缘距离梁端 40cm 处布置应变片,并在同截面的梁腹以判断预拉杆预紧力的合理施加,同时在梁中截面上下翼布置应变花,通过测得的应变值计算得到梁中截面剪力,柱中拉结板条上及柱两侧各布置一个应变片,同时在柱上测得三个方向的应变值,得到节点区的剪切变形情况。具况如图 2.6 所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焊接H形钢部分包裹高强混凝土柱抗震性能试验研究[J]. 赵根田,张宇鸣,曹芙波,周易晖.  建筑结构学报. 2019(04)
[2]钢筋混凝土自复位剪力墙抗震性能试验研究[J]. 谢剑,孙文笑,徐福泉,严加宝.  建筑结构学报. 2019(02)
[3]部分外包混凝土加固后H型钢柱的轴压性能试验[J]. 殷占忠,孙源,许继祥,李锦铭.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6)
[4]BRS板部分自复位连接新型卷边PEC柱-钢梁组合框架边节点抗震机理试验[J]. 方有珍,赵帅领,徐飞,金晶,汪逸萍.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4)
[5]体外预应力自复位框架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方法[J]. 鲁亮,刘霞,徐颖超.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2016(05)
[6]新型PEC柱-钢梁BRS耗能部分自复位节点的抗震性能[J]. 方有珍,杨永龙,陈赟,赵凯,万财知.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05)
[7]冷弯薄壁C型钢PEC柱的承载能力分析[J]. 殷占忠,苏明浩,陈生林,汪强.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2015(04)
[8]预应力预制框架节点修复机理试验研究[J]. 蔡小宁,孟少平,孙巍巍.  工业建筑. 2014(09)
[9]新型卷边钢板组合截面PEC柱(强轴)滞回性能试验研究[J]. 方有珍,马吉,陆承铎,曲延全,申林.  工程力学. 2013(03)
[10]新型卷边钢板组合截面PEC柱(弱轴)滞回性能足尺试验研究[J]. 方有珍,陆承铎,马吉,申林,孙国华.  土木工程学报. 2013(01)



本文编号:342072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nzhugongchenglunwen/342072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130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