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勃兰登堡理工大学教育理念与空间特色研究
发布时间:2021-11-07 20:43
空间,是人类一切活动的发生地,教育活动亦是如此。教育理念通过对教育活动的指导性影响,产生了基于教育理念的多样性教育活动,而空间作为教育活动的载体,其设计与建设的优劣便会逐级影响教育活动的开展与教育理念的实施。在我国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当代教育的理念和其需求也有了新的改变。而在我国高校校园的扩张建设过程中,对于校园空间和建筑空间的营造往往仅注重于满足建筑学层面的功能和形式的需求,设计人员在设计过程中也缺乏对不同高校教育学层面需求的考虑。所以,存在着学校空间营造和高校教育需求的脱节。故而,探究适用于当代教育理念和教育活动的建筑空间和校园空间便具有重要意义。众所周知,德国正处于世界建筑界与高等教育界的高地,从19世纪由洪堡等人的教育改革开始,经过螺旋上升式的发展成为了世界最为先进的高等教育国家之一。尤其是在“二战”之后,德国高等教育也迎来了大众化时代,不仅原有的高校进行了改造和重建,还诞生了数量众多的新大学。德国勃兰登堡理工大学正是新建大学中将一流的建筑空间和校园空间与其教育理念、教育活动相促进结合的成功案例。本文将以德国高等教育理念为铺垫,深入研究德国勃兰登堡理工大学的发展与变革,以...
【文章来源】: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陕西省
【文章页数】:19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科特布斯工程学院研究粉煤灰的学生(资料来源:德国联邦档案馆Bundesarchiv,Bild183-1985-1018-002/Settnik,Bernd/CC-BY-SA3.0)
了中央礼堂(Audimax),除了较小的演讲厅和研讨室,礼堂还容纳约1000个座位。次年,国际会议中心(Lodwig-Leichhardt-Haus)作为外国和德国客座研究人员的招待所正式落成。在1999/2000冬季学期,该大学首次迎来了1,000多名新生,学生总数升至4,000多名。为纪念BTU成立十周年,2001年,当时的联邦总理施罗德GerhardSchrder参加了大学的节日庆典。2002年6月,PantaRhei轻质材料跨学科研究所成立。在对教学楼2A–D(以前的教学楼4–7)进行了重新设计之后,2004年中央步行长廊(Konrad-Wachsmann-Allee)也开始建设。图2.2中央礼堂Audimax室内外(资料来源:wikipedia.org)图2.3PantaRhei轻质材料研究所图片来源:当地向导JanLandschreiber
纳约1000个座位。次年,国际会议中心(Lodwig-Leichhardt-Haus)作为外国和德国客座研究人员的招待所正式落成。在1999/2000冬季学期,该大学首次迎来了1,000多名新生,学生总数升至4,000多名。为纪念BTU成立十周年,2001年,当时的联邦总理施罗德GerhardSchrder参加了大学的节日庆典。2002年6月,PantaRhei轻质材料跨学科研究所成立。在对教学楼2A–D(以前的教学楼4–7)进行了重新设计之后,2004年中央步行长廊(Konrad-Wachsmann-Allee)也开始建设。图2.2中央礼堂Audimax室内外(资料来源:wikipedia.org)图2.3PantaRhei轻质材料研究所图片来源:当地向导JanLandschreiber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问题、策略与展望——访德国教育学会会长、柏林自由大学教育与心理学院院长汉姆·库珀[J]. 张潇方. 世界教育信息. 2019(03)
[2]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变迁与展望[J]. 伍宸,宋永华. 中国高教研究. 2018(12)
[3]基于开放式理念的中小学校园规划设计研究——以闽清城关小学方案设计为例[J]. 陈圣疆,关瑞明,黄晓忠. 福建工程学院学报. 2018(05)
[4]城市双修理念下大学校园开放的困境与突破——以苏州大学为例[J]. 汪德根,杜金莹. 中国名城. 2018(07)
[5]建筑环境与人的心理效应关系探析[J]. 肖芳. 医学争鸣. 2018(03)
[6]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高等教育政策的演进逻辑与理性选择[J]. 祁占勇,李莹. 高等教育研究. 2018(04)
[7]《外部空间设计》[J]. 芦原义信. 城市住宅. 2017(09)
[8]德国应用科技大学办学特色及其对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启示[J]. 郜正荣. 继续教育. 2017(01)
[9]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困境分析及启示[J]. 张广山,熊健民. 职业技术教育. 2016(25)
[10]大学校园规划与建筑设计研究初探[J]. 林齐. 建筑与文化. 2015(12)
博士论文
[1]基于大学精神培育的校园空间营造模式研究[D]. 文涛.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3
硕士论文
[1]基于丹麦典型案例的高校建筑交往空间研究[D]. 李文.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6
[2]基于场所现象学的大学校园文化空间设计研究[D]. 李晓迪.西南交通大学 2013
[3]近代德国大学讲座制及其影响[D]. 陈六平.河北大学 2010
[4]建筑系馆空间设计及环境行为研究[D]. 张莉.合肥工业大学 2010
[5]哈佛大学教育理念研究[D]. 贾杰静.华中科技大学 2009
[6]上海百年高校老校园建筑外部空间设计研究[D]. 马瑞.上海交通大学 2008
[7]基于建筑教育理念演变的高校建筑系馆空间研究[D]. 甘宁.西南交通大学 2006
[8]高校校园外部空间设计研究[D]. 欧克男.东南大学 2005
[9]武汉理工大学校园外部空间优化整合研究[D]. 田志勇.武汉理工大学 2005
[10]当代高校教学区的交往空间研究[D]. 齐靖.湖南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482377
【文章来源】: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陕西省
【文章页数】:19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科特布斯工程学院研究粉煤灰的学生(资料来源:德国联邦档案馆Bundesarchiv,Bild183-1985-1018-002/Settnik,Bernd/CC-BY-SA3.0)
了中央礼堂(Audimax),除了较小的演讲厅和研讨室,礼堂还容纳约1000个座位。次年,国际会议中心(Lodwig-Leichhardt-Haus)作为外国和德国客座研究人员的招待所正式落成。在1999/2000冬季学期,该大学首次迎来了1,000多名新生,学生总数升至4,000多名。为纪念BTU成立十周年,2001年,当时的联邦总理施罗德GerhardSchrder参加了大学的节日庆典。2002年6月,PantaRhei轻质材料跨学科研究所成立。在对教学楼2A–D(以前的教学楼4–7)进行了重新设计之后,2004年中央步行长廊(Konrad-Wachsmann-Allee)也开始建设。图2.2中央礼堂Audimax室内外(资料来源:wikipedia.org)图2.3PantaRhei轻质材料研究所图片来源:当地向导JanLandschreiber
纳约1000个座位。次年,国际会议中心(Lodwig-Leichhardt-Haus)作为外国和德国客座研究人员的招待所正式落成。在1999/2000冬季学期,该大学首次迎来了1,000多名新生,学生总数升至4,000多名。为纪念BTU成立十周年,2001年,当时的联邦总理施罗德GerhardSchrder参加了大学的节日庆典。2002年6月,PantaRhei轻质材料跨学科研究所成立。在对教学楼2A–D(以前的教学楼4–7)进行了重新设计之后,2004年中央步行长廊(Konrad-Wachsmann-Allee)也开始建设。图2.2中央礼堂Audimax室内外(资料来源:wikipedia.org)图2.3PantaRhei轻质材料研究所图片来源:当地向导JanLandschreiber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问题、策略与展望——访德国教育学会会长、柏林自由大学教育与心理学院院长汉姆·库珀[J]. 张潇方. 世界教育信息. 2019(03)
[2]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变迁与展望[J]. 伍宸,宋永华. 中国高教研究. 2018(12)
[3]基于开放式理念的中小学校园规划设计研究——以闽清城关小学方案设计为例[J]. 陈圣疆,关瑞明,黄晓忠. 福建工程学院学报. 2018(05)
[4]城市双修理念下大学校园开放的困境与突破——以苏州大学为例[J]. 汪德根,杜金莹. 中国名城. 2018(07)
[5]建筑环境与人的心理效应关系探析[J]. 肖芳. 医学争鸣. 2018(03)
[6]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高等教育政策的演进逻辑与理性选择[J]. 祁占勇,李莹. 高等教育研究. 2018(04)
[7]《外部空间设计》[J]. 芦原义信. 城市住宅. 2017(09)
[8]德国应用科技大学办学特色及其对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启示[J]. 郜正荣. 继续教育. 2017(01)
[9]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困境分析及启示[J]. 张广山,熊健民. 职业技术教育. 2016(25)
[10]大学校园规划与建筑设计研究初探[J]. 林齐. 建筑与文化. 2015(12)
博士论文
[1]基于大学精神培育的校园空间营造模式研究[D]. 文涛.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3
硕士论文
[1]基于丹麦典型案例的高校建筑交往空间研究[D]. 李文.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6
[2]基于场所现象学的大学校园文化空间设计研究[D]. 李晓迪.西南交通大学 2013
[3]近代德国大学讲座制及其影响[D]. 陈六平.河北大学 2010
[4]建筑系馆空间设计及环境行为研究[D]. 张莉.合肥工业大学 2010
[5]哈佛大学教育理念研究[D]. 贾杰静.华中科技大学 2009
[6]上海百年高校老校园建筑外部空间设计研究[D]. 马瑞.上海交通大学 2008
[7]基于建筑教育理念演变的高校建筑系馆空间研究[D]. 甘宁.西南交通大学 2006
[8]高校校园外部空间设计研究[D]. 欧克男.东南大学 2005
[9]武汉理工大学校园外部空间优化整合研究[D]. 田志勇.武汉理工大学 2005
[10]当代高校教学区的交往空间研究[D]. 齐靖.湖南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48237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nzhugongchenglunwen/34823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