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混凝土多因素耦合作用的实验室模拟方法研究
发布时间:2021-11-11 09:58
本课题组提出了一种新的具有操作简便、荷载控制精准等优点的荷载与环境试验交替进行的多因素耦合模拟方法。但此方法相对于带加载装置的持续载荷方式多因素耦合模拟方法的合理性和精度还需要进一步试验验证。为此,本文通过对比分析三种间歇载荷模式和持续载荷模式下多因素耦合作用再生混凝土耐久性能,确定再生混凝土在多因素耦合作用的实验室模拟方法。试验设计了三种间歇载荷模式和持续载荷模式分别对荷载与环境因素耦合作用下混凝土耐久性能试验,试验设计仅受荷载、荷载与腐蚀耦合以及荷载与腐蚀冻融循环耦合试验三种工况,制作了三种不同强度等级(C30,C40和C50)再生混凝土并考虑了三种应力水平(20%,40%和60%)。主要结论如下:(1)在间歇载荷模式下,随着混凝土强度等级的提高,其强度损失越小,但并不是很显著,这与持续载荷模式下随混凝土强度等级的提高其强度损失的规律是一致的。(2)在间歇载荷模式与持续载荷模式下,随着压应力水平的提高,再生混凝土的强度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状态,这是因为在低应力水平时(0.2fc)再生混凝土内部随机微裂纹出现了闭合,混凝土更加密实,抵抗耦合作用的能力增强,而后随着压应力水平的提高,混凝...
【文章来源】:南昌大学江西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8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1-1杠杆加载装置示意图??
k??丨,^卜——?|,i—二:它-??yj?^m__?_i—:,:=;_":J,=m??c-rt'L.HWT?prnotnl??????i??:r;:::—:i,??二.'.—―二…....二','..….二..二.?I-?JN?M?-?-...?..?■丨.丨...,??(a)?Schneider设计4点杠?(b)?Klaus-Christian?Wemer设?(c)林毓梅设计双杠杆加??杆加载装置示意图?计三点杠杆加载装置示意图?载装置示意图??图1-1杠杆加载装置示意图??螺母类加载装置其加载原理是通过对紧固件螺母施加扭矩获得螺杆轴力,??通过反作用力对构件施加荷载。〇〇\\1中3^11,]于2000年制作了一套三点加载装??置,如图1-2?(a)所示。何世钦制作了一种在氯化钠溶液中加载的装置该装??置,如图1-2?(b)所示。许崇法%等人通过分析对比现有的加载装置,自行制??作了一种螺母类加载装置如图1-2?(c、d)所示。螺母类加载装置可以通过安装??传感器,荷载大小可以直接读出,但是为了使荷载的长期加载,通过在试件端??部预留孔洞穿螺杆的方式很容易造成试件界面的损伤,而且容易造成应力集中??现象。??J??iJ?f..i?Ub’?:??/?〇8mm?miW?steel?bars?f"1????????j'?'?3??f??[??4>?*?一?4??f???:?-〒?i??????r ̄??? ̄'?.? ̄??厂?1????*???p?pjl?f?1?.....?6??¥0?275?mm?275?mm?
?第1章绪论???的混凝土劣化分析。刘建忠[84]等利用图1-3?(b)所示加载装置分别进行了荷载??与盐溶液、干湿循环、碳化等条件耦合作用的研究。邢锋[94]等采用了如图1-3?(c)??所示装置研究了氯离子的渗透性能。弹簧类加载装置是通过利用胡克定律测量??弹簧的压缩量来计算施加力的大小,但弹簧的劲度系数需要实验前测得,在反??算力的过程中由于弹簧多次受压而造成的劲度系数稍有偏差,但是差异比较校??同时弹簧类加载装置也可能出现紧固件应力松弛的情况。??f?f??疆??赛,?押徵?u?57¥?y?^?V?>??丨.7P?i?il/2P?,?,??^藤厂“?ps愛琴--口3??尸狀丨4卜-二"丨”?口??;?—]?£???f??|?|?/f??(a)鉑ft架示ftRi?(h)撕饪作用位试ftftlfa尺嗜(■■0??(a)孙伟设计弹簧加载装置示意图??rS?Q?E??'Ni?-?-?|H]?■?m-??^===?t&?i?""'1?f?'v????■?■??aA?^???厂??-??「?—?—?_?,??.n?,?.Cl,?X?.?—.■■二坪_1??i?一?-rLLin??(b)刘建忠设计弹簧加载装置示意图?(c)邢锋设计弹黄加装a示怠阁??图1-3弹簧类加载装跋示总图??1.3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上述在研究荷载与环境因素多因蒺耦合作用下混凝土耐久性能时,常用的??施加持续荷载的方式有弹簧式加载、千斤顶式加载等,在盐蚀冻融试验时,一??9??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废弃混凝土再生骨料加工用粉碎生产线设备[J]. 王元荪. 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 2020(01)
[2]长期荷载和氯盐环境耦合作用对钢筋混凝土梁挠度的影响[J]. 何世钦,曹泽阳,刘伟杰,李鹏飞.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11)
[3]基于随机骨料模型的再生混凝土单轴压缩数值模拟[J]. 姚泽良,段东旭,党发宁,张芳芳. 西安理工大学学报. 2018(04)
[4]荷载与服役环境作用下混凝土耐久性的研究和进展[J]. 姚燕,王玲,王振地,曹银,唐官保,杜鹏,黄鹏飞. 中国材料进展. 2018(11)
[5]强化再生粗骨料物理性能试验研究[J]. 刘晓龙,谭波,刘纪艳,孙鹏峰,陈志强,段绪胜.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6)
[6]应力和氯盐环境下海工混凝土的碳化性能[J]. 钱文勋,陈迅捷,蔡跃波,庄华夏. 混凝土与水泥制品. 2018(05)
[7]不同再生骨料取代率的再生混凝土梁受弯性能试验研究[J]. 曹万林,巩晓雪,叶涛萍,姜玮,陈桂林,王超超. 自然灾害学报. 2017(04)
[8]再生粗骨料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探究[J]. 祝文凯,杨善顺,徐仁崇,戴鹏,王伟. 商品混凝土. 2016(12)
[9]再生粗细骨料混凝土基本力学性能试验研究[J]. 郭樟根,陈晨,范秉杰,肖文广,郑松林. 建筑结构学报. 2016(S2)
[10]疲劳荷载和冻融循环耦合作用下路面混凝土微裂缝扩展行为[J]. 郭寅川,申爱琴,何天钦,周胜波.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 2016(05)
博士论文
[1]基于再生骨料品质和取代率的再生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研究[D]. 郭远新.青岛理工大学 2018
[2]荷载与海洋环境耦合作用下海工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研究[D]. 苏林王.华南理工大学 2016
[3]荷载与冻融共同作用下氯离子在海工混凝土中扩散行为研究[D]. 熊建波.华南理工大学 2016
[4]多因素耦合作用下混凝土的冻融损伤模型与寿命预测[D]. 杜鹏.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 2014
[5]氯离子环境下钢筋混凝土构件耐久性能试验研究[D]. 何世钦.大连理工大学 2004
[6]冻融循环与外部弯曲应力、盐溶液复合作用下混凝土的耐久性与寿命预测[D]. 慕儒.东南大学 2000
硕士论文
[1]轴压荷载和硫酸盐侵蚀耦合作用下粉煤灰混凝土长期性能研究[D]. 童立强.烟台大学 2019
[2]荷载与腐蚀冻融耦合及再生粗骨料性能对再生混凝土耐久性能的影响研究[D]. 李召行.南昌大学 2019
[3]荷载和化学腐蚀作用下RC梁性能研究[D]. 李航.华北理工大学 2019
[4]盐蚀及冻融循环作用下持载钢筋混凝土耐久性及粘结应力损伤研究[D]. 姚焕.长春工程学院 2019
[5]轴压荷载-硫酸盐侵蚀耦合作用混凝土长期性能研究[D]. 田立宗.烟台大学 2018
[6]疲劳荷载与冻融循环多次交互作用下混凝土损伤特性试验研究[D]. 张楠.烟台大学 2018
[7]混凝土强度与耐久性的关系研究[D]. 肖巍.南昌大学 2018
[8]盐蚀—冻融—荷载耦合作用下混凝土的损伤研究[D]. 汪飞.吉林大学 2018
[9]持续荷载—冻融对混凝土耐久性劣化的耦合效应研究[D]. 代征征.青岛理工大学 2018
[10]再生骨料混凝土力学性能研究[D]. 王冲.西安理工大学 2017
本文编号:3488656
【文章来源】:南昌大学江西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8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1-1杠杆加载装置示意图??
k??丨,^卜——?|,i—二:它-??yj?^m__?_i—:,:=;_":J,=m??c-rt'L.HWT?prnotnl??????i??:r;:::—:i,??二.'.—―二…....二','..….二..二.?I-?JN?M?-?-...?..?■丨.丨...,??(a)?Schneider设计4点杠?(b)?Klaus-Christian?Wemer设?(c)林毓梅设计双杠杆加??杆加载装置示意图?计三点杠杆加载装置示意图?载装置示意图??图1-1杠杆加载装置示意图??螺母类加载装置其加载原理是通过对紧固件螺母施加扭矩获得螺杆轴力,??通过反作用力对构件施加荷载。〇〇\\1中3^11,]于2000年制作了一套三点加载装??置,如图1-2?(a)所示。何世钦制作了一种在氯化钠溶液中加载的装置该装??置,如图1-2?(b)所示。许崇法%等人通过分析对比现有的加载装置,自行制??作了一种螺母类加载装置如图1-2?(c、d)所示。螺母类加载装置可以通过安装??传感器,荷载大小可以直接读出,但是为了使荷载的长期加载,通过在试件端??部预留孔洞穿螺杆的方式很容易造成试件界面的损伤,而且容易造成应力集中??现象。??J??iJ?f..i?Ub’?:??/?〇8mm?miW?steel?bars?f"1????????j'?'?3??f??[??4>?*?一?4??f???:?-〒?i??????r ̄??? ̄'?.? ̄??厂?1????*???p?pjl?f?1?.....?6??¥0?275?mm?275?mm?
?第1章绪论???的混凝土劣化分析。刘建忠[84]等利用图1-3?(b)所示加载装置分别进行了荷载??与盐溶液、干湿循环、碳化等条件耦合作用的研究。邢锋[94]等采用了如图1-3?(c)??所示装置研究了氯离子的渗透性能。弹簧类加载装置是通过利用胡克定律测量??弹簧的压缩量来计算施加力的大小,但弹簧的劲度系数需要实验前测得,在反??算力的过程中由于弹簧多次受压而造成的劲度系数稍有偏差,但是差异比较校??同时弹簧类加载装置也可能出现紧固件应力松弛的情况。??f?f??疆??赛,?押徵?u?57¥?y?^?V?>??丨.7P?i?il/2P?,?,??^藤厂“?ps愛琴--口3??尸狀丨4卜-二"丨”?口??;?—]?£???f??|?|?/f??(a)鉑ft架示ftRi?(h)撕饪作用位试ftftlfa尺嗜(■■0??(a)孙伟设计弹簧加载装置示意图??rS?Q?E??'Ni?-?-?|H]?■?m-??^===?t&?i?""'1?f?'v????■?■??aA?^???厂??-??「?—?—?_?,??.n?,?.Cl,?X?.?—.■■二坪_1??i?一?-rLLin??(b)刘建忠设计弹簧加载装置示意图?(c)邢锋设计弹黄加装a示怠阁??图1-3弹簧类加载装跋示总图??1.3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上述在研究荷载与环境因素多因蒺耦合作用下混凝土耐久性能时,常用的??施加持续荷载的方式有弹簧式加载、千斤顶式加载等,在盐蚀冻融试验时,一??9??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废弃混凝土再生骨料加工用粉碎生产线设备[J]. 王元荪. 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 2020(01)
[2]长期荷载和氯盐环境耦合作用对钢筋混凝土梁挠度的影响[J]. 何世钦,曹泽阳,刘伟杰,李鹏飞.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11)
[3]基于随机骨料模型的再生混凝土单轴压缩数值模拟[J]. 姚泽良,段东旭,党发宁,张芳芳. 西安理工大学学报. 2018(04)
[4]荷载与服役环境作用下混凝土耐久性的研究和进展[J]. 姚燕,王玲,王振地,曹银,唐官保,杜鹏,黄鹏飞. 中国材料进展. 2018(11)
[5]强化再生粗骨料物理性能试验研究[J]. 刘晓龙,谭波,刘纪艳,孙鹏峰,陈志强,段绪胜.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6)
[6]应力和氯盐环境下海工混凝土的碳化性能[J]. 钱文勋,陈迅捷,蔡跃波,庄华夏. 混凝土与水泥制品. 2018(05)
[7]不同再生骨料取代率的再生混凝土梁受弯性能试验研究[J]. 曹万林,巩晓雪,叶涛萍,姜玮,陈桂林,王超超. 自然灾害学报. 2017(04)
[8]再生粗骨料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探究[J]. 祝文凯,杨善顺,徐仁崇,戴鹏,王伟. 商品混凝土. 2016(12)
[9]再生粗细骨料混凝土基本力学性能试验研究[J]. 郭樟根,陈晨,范秉杰,肖文广,郑松林. 建筑结构学报. 2016(S2)
[10]疲劳荷载和冻融循环耦合作用下路面混凝土微裂缝扩展行为[J]. 郭寅川,申爱琴,何天钦,周胜波.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 2016(05)
博士论文
[1]基于再生骨料品质和取代率的再生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研究[D]. 郭远新.青岛理工大学 2018
[2]荷载与海洋环境耦合作用下海工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研究[D]. 苏林王.华南理工大学 2016
[3]荷载与冻融共同作用下氯离子在海工混凝土中扩散行为研究[D]. 熊建波.华南理工大学 2016
[4]多因素耦合作用下混凝土的冻融损伤模型与寿命预测[D]. 杜鹏.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 2014
[5]氯离子环境下钢筋混凝土构件耐久性能试验研究[D]. 何世钦.大连理工大学 2004
[6]冻融循环与外部弯曲应力、盐溶液复合作用下混凝土的耐久性与寿命预测[D]. 慕儒.东南大学 2000
硕士论文
[1]轴压荷载和硫酸盐侵蚀耦合作用下粉煤灰混凝土长期性能研究[D]. 童立强.烟台大学 2019
[2]荷载与腐蚀冻融耦合及再生粗骨料性能对再生混凝土耐久性能的影响研究[D]. 李召行.南昌大学 2019
[3]荷载和化学腐蚀作用下RC梁性能研究[D]. 李航.华北理工大学 2019
[4]盐蚀及冻融循环作用下持载钢筋混凝土耐久性及粘结应力损伤研究[D]. 姚焕.长春工程学院 2019
[5]轴压荷载-硫酸盐侵蚀耦合作用混凝土长期性能研究[D]. 田立宗.烟台大学 2018
[6]疲劳荷载与冻融循环多次交互作用下混凝土损伤特性试验研究[D]. 张楠.烟台大学 2018
[7]混凝土强度与耐久性的关系研究[D]. 肖巍.南昌大学 2018
[8]盐蚀—冻融—荷载耦合作用下混凝土的损伤研究[D]. 汪飞.吉林大学 2018
[9]持续荷载—冻融对混凝土耐久性劣化的耦合效应研究[D]. 代征征.青岛理工大学 2018
[10]再生骨料混凝土力学性能研究[D]. 王冲.西安理工大学 2017
本文编号:348865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nzhugongchenglunwen/34886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