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建筑工程论文 >

河西走廊戈壁地区乡村景观设计研究 ——以酒泉市上南村设计实践为例

发布时间:2021-11-11 12:48
  河西走廊东起乌鞘岭,西至古玉门关,因其位于黄河以西,地形狭长,形如走廊,故称河西走廊。该地区是东西方文化交流史上的一条黄金通道,在中华民族的伟大历史进程中,更扮演着关乎国家政治经略、贸易促进与文化交融的重要角色。习近平总书记“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提出及赴甘肃考察时对河西走廊下达“保护生态环境”的指示,是本文研究的重要背景,在此背景下,挖掘并充分利用风大沙多,处处可见戈壁荒漠的河西走廊广袤领域为本文后续奠定了有力的探究基础。本文论述立足于河西走廊戈壁地区。笔者从乡村景观设计视角进行探究,较为深入的将景观设计与河西走廊戈壁地区自然及传统文化相结合,尝试体现极具空间张力与视觉美感的戈壁地区乡村景观设计,以此发起该地区乡村景观设计相对具有代表性的设计对话。并让这种设计对话体验连接过去与未来,引发河西走廊戈壁地区乡村自然、景观、居民三者对时间与空间的共鸣。本文以河西走廊酒泉市上南村为设计实践基地,以戈壁地区乡村景观设计为切入点,在对酒泉市上南村空间形态布局以及地域建筑形式深入分析的基础之上探寻当地乡村传统及原生态自然的营造模式在戈壁地区乡村景观设计当中的普遍适用性。求同存异,总结出戈壁地区乡村景... 

【文章来源】:天津美术学院天津市

【文章页数】:5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河西走廊戈壁地区乡村景观设计研究 ——以酒泉市上南村设计实践为例


习近平2019年赴甘肃河西走廊考察(

对比图,戈壁,图表,类型


植加诟仕嗍⑿?疆维吾尔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及青海省五个行政区(图1-2)。甘肃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青海省总面积45.37万k㎡166.00万k㎡118.30万k㎡6.64万k㎡72.10万k㎡省区图荒漠化20.47万k㎡107.00万k㎡41.59万k㎡3.56万k㎡47.87万k㎡占比45.12%64.46%35.16%53.68%66.4%图1-2我国荒漠化行政区占比图(图表来源:笔者自绘、图片来源:网络)然而并非能将上述图表中所呈现的戈壁混为一类,戈壁虽为荒漠半荒漠化地质类型的统称,但戈壁也分为剥蚀(侵蚀)及堆积两种类型①(图1-3)。剥蚀(侵蚀类型)剥蚀(侵蚀类型)戈壁主要分布于内蒙古高原及其周边边缘山地,地面覆盖物较粗,地面起伏程度较大,土壤贫瘠。堆积类型堆积类型戈壁主要分布于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柴达木盆地及河西走廊等内陆,碎石居多,植被较好,广泛分布。图1-3戈壁形成类型对比图(图表来源:笔者自绘、图片来源:网络)本课题主要以堆积类型戈壁地区的乡村景观设计为研究对象,研究范围界定于河西走廊戈壁地区。河西走廊,古称雍州、凉州,简称“河西”,是中原通向中亚、西亚的必经之路,更是东西方文化交流史上的一条黄金通道。该地地形狭长,形如走廊,又地处黄河以西,故称河西走廊。河西①苏万红.河西走廊主要类型及其分布[J].甘肃林业,2016(03):33-36.

人口分布,图表,乡村,来源


为“countryside”,而乡村英译为“ruralarea”。“农村”的解释为:从事以农业为主,林、牧、副、渔业为辅的人们生产、生活居住的整体空间。而“乡村”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为:主要从事农业、人口分布较城镇分散的地方①。农村更多地是行业定义,而乡村则以行政划分区域定义“乡”及“村”。乡村行政村行政村指由村民委员会进行管理的村庄范围,由我国基层民主推选村干部而形成的有秩序的社会管理单位。自然村自然村指自然形成的居民聚居点,长期在偏远地区生存的人类聚居自发形成的聚居地,非社会管理单位。图2-1乡村类型划分图表(图表来源:笔者自绘、图片来源:网络)我国当前乡村的类型分为“行政村”及“自然村”属于行政划分范畴(图2-1)。行政村侧重管辖范围和智能,而自然村形式零散,地方偏远②。在此基础上,去解读乡村景观设计的理论及含义便易懂许多。①顾小玲.新农村景观设计艺术[M].南京:东南大学业出版社,2011.②黄铮.乡村景观概述[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8.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地域文化元素在景观小品设计中的应用——以巴蜀文化为例[J]. 单宁.  智库时代. 2019(45)
[2]“丝绸之路”河西走廊段民族文化遗产保护策略研究[J]. 刘兴全,许艳丽.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05)
[3]浅论乡土景观元素在乡村景观中的表达与营造[J]. 陈国菲,李鹏宇.  现代园艺. 2019(15)
[4]人文涵化:河西走廊丝绸之路文化片论[J]. 张亚君.  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4)
[5]商人文化与会馆建筑空间的有机联系——以山陕甘会馆为例[J]. 常梦玮.  城市住宅. 2019(04)
[6]河西走廊戈壁主要类型及其分布[J]. 苏万红,王树伟,魏怀东.  甘肃林业. 2016(03)
[7]国外沙漠旅游研究进展与启示[J]. 刘海洋.  世界地理研究. 2016(02)
[8]传承华夏文明 彰显走廊文化——“河西走廊人居环境与各民族和谐发展”学术研讨会综述[J]. 王德,蒋超.  河西学院学报. 2013(06)
[9]河西走廊荒漠化及其防治对策探讨[J]. 胥宝一,李得禄.  中国农学通报. 2011(11)
[10]甘肃省武威市荒漠化现状、成因及其防治对策[J]. 高志海,魏怀东,丁峰.  甘肃林业科技. 2003(04)

硕士论文
[1]甘肃河西走廊民居建筑艺术特征研究[D]. 李纳.西安理工大学 2019
[2]基于西北戈壁地域特征的步行街区设计研究[D]. 魏晨晖.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7
[3]生态景观设计中人文元素的融合探究[D]. 张小溪.武汉理工大学 2010
[4]景观地形设计的系统性研究[D]. 徐飞.武汉理工大学 2009
[5]河西走廊生态系统退化特征与恢复策略研究[D]. 张肃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7
[6]生境营造与景观设计[D]. 刘洪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07
[7]河西走廊戈壁绿洲水体景观设计研究[D]. 贾小非.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48888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nzhugongchenglunwen/348888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d0b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