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建筑工程论文 >

基于城市地标建筑元素的陶瓷产品设计探索 ——以《韵律》系列作品为例

发布时间:2021-11-24 19:33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创新和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精神文化的需求和审美情趣也随之改变。陶瓷产品作为生活中常见的物品,更应该与时俱进满足人们的各种需求。本文通过大量的文献查阅和图片搜集,发现城市地标建筑是一张城市的名片,是文化的载体之一,承载着当地文化的特性,体现着一个城市的特征。因此笔者提取有代表性城市地标建筑的元素与陶瓷设计相结合,以陶瓷为载体,创作出一系列既具观赏性,又具实用性的陶瓷产品,不仅可以拓宽陶瓷产品设计的创作思维,同时可以更好地传播城市文化和城市的精神风貌。 

【文章来源】:景德镇陶瓷大学江西省

【文章页数】:2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基于城市地标建筑元素的陶瓷产品设计探索 ——以《韵律》系列作品为例


地标建筑在工业设计中的应用形式主要是提取地标建筑的外形轮廓、线条,

线条图,服装设计,廓形,线条


图 2-31 图 2-32 图 2-33地标建筑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形式主要是提取地标建筑的廓形、线条、建筑里面的细节进行再设计。图 2-25 至图 2-27 是用故宫建筑元素设计的一系列服装作品。紫禁城的房顶成了服装的帽子、墙身成了上衣、台阶幻化为裙摆、鞋子等,展现了紫禁城的宏伟壮丽了,呈现了中国建筑、历史和文化;图 2-28 至图 2-30是瑞士的时装品牌 Akris,展示了一组基于日本建筑师藤本壮介的作品为设计元素的 2016 春夏系列时装,将三维立体空间转变成二维图案运用到服装设计中;图 2-31 至图 2-33 提取建筑中的几何元素和外形线条作为服装的基础廓形,带给时装造型新生命力的灵感来源,裁剪干脆利落,线条流畅,富有建筑独有的气势和美感。6.地标建筑形象在日用陶瓷设计中的运用

星河


设计制作的一套茶具,体现其地域文化特征,呼吁人们保护白鹭。整套茶具造型以圆台为基础,将白鹭的形态化作盖钮立于圆台之上,在壶盖上配以水波纹;茶杯和公道杯的杯身上也运用水波纹形式,还可以起到防滑的作用;整套施以影青釉,再以点金装饰于壶盖上,仿佛白鹭置身于波光粼粼的星河中,宁静而祥和。作品《印迹》经过调查分析之后选取了十二个城市的具有代表性的地标建筑作为设计元素,设计制作了一系列杯子。将地标建筑的形象进行提炼概括作为杯盖的盖钮,杯身的造型统一,高低错落有致,杯底边沿部分稍带弧度,使杯身的造型更丰富。整套作品施以青白釉,在杯盖上点金作为装饰,杯身上用地标建筑所在城市的天际线来装饰,采用釉上贴花工艺,作品数量共 23 件。杯子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东西,将建筑元素融入其中,既增加了趣味性,又传播了城市文化。中期作品的创作实践,让本人深刻认识到,地标建筑元素运用在陶瓷产品设计中,能为陶瓷产品注入新的活力,使造型和装饰更加丰富,具有趣味性。所以应该更深入去发掘城市地标建筑所蕴含的城市文化和时代精神,运用创新思维方式将地标建筑形象与陶瓷产品结合,呈现出更多更好的设计作品。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文创产品设计中的文化传递模型研究[J]. 张祖耀,孙颖莹,朱媛.  包装工程. 2018(08)
[2]文创产品设计过程中的需求分析及转化[J]. 葛畅.  装饰. 2018(02)
[3]陶瓷设计何以出新[J]. 李正安.  陶瓷学报. 2018(01)
[4]城市·印记——分析城市地标建筑与城市文化的关系[J]. 刘煜哲.  旅游纵览(下半月). 2017(12)
[5]工艺为本,创意加值——台湾陶瓷文化创意产品考察认知[J]. 宋晓.  艺术与设计(理论). 2017(09)
[6]城市地标概念的明确及地标建筑在城市中的作用[J]. 吕朝阳,吕佰昌,李维韬.  建材与装饰. 2017(31)
[7]基于徽州文化的日用陶瓷餐具设计[J]. 韩琳,闫强,王响,周光云.  艺术科技. 2016(10)
[8]传统建筑元素在当代陶瓷造型设计中的应用[J]. 游凌志,王芳.  中国陶瓷. 2016(10)
[9]现代日用陶瓷器形的创新设计方法初探[J]. 倪伟,陈虹.  陶瓷学报. 2015(03)
[10]客家建筑文化元素在地方特色陶瓷产品包装设计中的应用——有感于《客家·新文房“四宝”》陶瓷产品包装的设计与应用[J]. 罗志强.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14(06)

硕士论文
[1]我国现代日用陶瓷产品创意设计研究[D]. 徐海霞.景德镇陶瓷学院 2013
[2]现代日用陶瓷产品设计观念的演变及成因[D]. 何琦.景德镇陶瓷学院 2010
[3]论日用陶瓷设计的创意思维[D]. 李馨.景德镇陶瓷学院 2009



本文编号:351662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nzhugongchenglunwen/351662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873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