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建筑工程论文 >

基于GIS的山地型郊野公园中文化遗产整体保护方法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10 13:01

  本文关键词:基于GIS的山地型郊野公园中文化遗产整体保护方法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郊野公园(Country Park)最早来源于英国,而在我国,虽然郊野公园出现较晚,时间较短,但发展速度很快。我国是个多山的国家,山地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2/3,山地型郊野公园有着广泛的分布,是郊野公园的一个重要类型。本文从生态和视觉两个角度,在GIS技术的支持下,结合景观安全格局理论、景观视觉敏感度评价方法与可视域分析方法,提出一种文化遗产整体保护范围界定方法。笔者以山地型郊野公园为例,探讨该方法在理论上的可操作性与合理性,以期协调文化遗产保护与其周边环境开发之间的关系,实现文化遗产的整体保护与山地型郊野公园的可持续发展。全文主要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首先,介绍我国郊野公园发展现状与快速发展原因,指出山地型郊野公园在开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其次,在明确研究对象的基础上探讨“山地型郊野公园”、“文化遗产”、“整体保护”概念;再次,通过总结国内外郊野公园发展研究概况与文化遗产整体保护研究现状,分析目前相关研究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亟需解决的问题;最后,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指出本课题的研究目的、意义、内容、方法、思路和框架。第二部分:整体保护理论研究。首先,通过总结国内外文化遗产保护理论发展概况,得出整体保护是文化遗产保护理念未来的发展方向;其次,将协调发展作为整体保护指导理念,并列举出整体保护相关理论;再次,明确整体保护内涵、目的、原则;最后,指出目前整体保护范围难以科学合理界定的原因是缺少对整体保护要素影响机制的定量研究。第三部分:整体保护对象与要素。本章包含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在指出整体保护对象为文化遗产与其周边环境的基础上,分析二者相互之间的关系;第二部分指出整体保护要素系统包括物质要素与非物质要素,并对各构成要素具体内容进行论述。第四部分:整体保护范围定量界定。首先,指出分级保护范围定量界定目标与意义;其次,确定分级保护范围定量界定影响要素;最后,从生态与视觉角度,将景观安全格局构建方法与景观视觉敏感度评价方法相结合,指出分级保护范围定量界定思路与具体操作步骤。第五部分:整体保护范围内规划设计策略,在制定整体保护范围内总体控制策略的基础上,结合整体保护范围内各级保护区内的地形地貌、生物资源、水文、建筑物与构筑物和道路等要素,针对性地制定分级保护范围规划设计策略。第六部分:以太钢城郊森林公园为案例进行研究。首先,介绍了建设发展概况;其次,从区位条件与现状条件两个方面分析基本情况;再次,运用上文提出的文化遗产周边环境分级保护范围界定方法,结合实际情况,划定整体保护范围;最后,结合各级综合保护区实际情况,针对性地制定分级保护范围规划设计策略。本课题是在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城镇化下古建筑周边环境景观设计与地域文化研究”(编号:15bg097)的支持下进行研究的。课题验证了该方法在理论上的可操作性与合理性,有助于提升文化遗产整体保护范围划定的科学性与合理性,缓解目前文化遗产整体保护范围界定多为原则性的建议而缺乏具体的方法导致的在实践中难以落地的情况,维护文化遗产周边区域生态环境安全,保护景观视觉质量。与此同时,本课题方法可行性有待实践验证,科学性与合理性有待进一步提升。
【关键词】:文化遗产 整体保护方法 GIS 山地型郊野公园 太钢城郊森林公园
【学位授予单位】:太原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U986.52
【目录】:
  • 摘要4-7
  • ABSTRACT7-13
  • 第一章 绪论13-37
  • 1.1 研究背景13-15
  • 1.1.1 郊野公园发展现状13
  • 1.1.2 山地型郊野公园——郊野公园重要类型13-14
  • 1.1.3 山地型郊野公园开发建设存在的问题14-15
  • 1.2 研究对象与相关概念15-18
  • 1.2.1 研究对象15
  • 1.2.2 相关概念15-18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18-29
  • 1.3.1 国外郊野公园发展研究概况18-19
  • 1.3.2 国内郊野公园发展研究概况19-28
  • 1.3.3 国外文化遗产整体保护研究现状28
  • 1.3.4 国内文化遗产整体保护研究现状28-29
  • 1.4 问题的提出29-30
  • 1.5 研究目的和意义30-31
  • 1.5.1 研究目的30
  • 1.5.2 研究意义30-31
  • 1.6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31-33
  • 1.6.1 研究内容31-32
  • 1.6.2 研究方法32-33
  • 1.7 研究思路与论文框架33-35
  • 1.7.1 研究思路33
  • 1.7.2 论文框架33-35
  • 1.8 小结35-37
  • 第二章 整体保护理论研究37-51
  • 2.1 整体保护——文化遗产保护理念发展趋势37-42
  • 2.1.1 国际文化遗产保护理论发展概况37-39
  • 2.1.2 我国文化遗产保护理论发展概况39-42
  • 2.2 整体保护指导理念42-43
  • 2.2.1 协调发展理念内涵42
  • 2.2.2 引入协调发展理念的目的与意义42-43
  • 2.3 整体保护相关理论43-45
  • 2.3.1 可持续发展理论43
  • 2.3.2 图底关系理论43-45
  • 2.3.3 动态保护理论45
  • 2.3.4 有机更新与有机共生理论45
  • 2.4 整体保护内涵45-46
  • 2.5 整体保护目的46-47
  • 2.5.1 景观与视觉的协调发展46
  • 2.5.2 管理的协调发展46-47
  • 2.6 整体保护原则47-49
  • 2.7 整体保护面临困难49-50
  • 2.7.1 周边环境保护范围难以落地49
  • 2.7.2 管理体制存在问题49-50
  • 2.8 小结50-51
  • 第三章 整体保护对象与要素51-59
  • 3.1 整体保护对象——文化遗产与周边环境51-53
  • 3.1.1 文化遗产对周边环境的作用51
  • 3.1.2 周边环境对文化遗产的反作用51-52
  • 3.1.3 文化遗产与周边环境之间的关系52-53
  • 3.2 整体保护要素系统53-57
  • 3.2.1 物质要素53-56
  • 3.2.2 非物质要素56-57
  • 3.3 小结57-59
  • 第四章 整体保护范围定量界定59-75
  • 4.1 整体保护范围定量界定目标59-61
  • 4.2 整体保护范围定量界定意义61
  • 4.3 整体保护范围定量界定影响因素61-63
  • 4.3.1 地形地貌要素61
  • 4.3.2 生物资源要素61-62
  • 4.3.3 水文要素62
  • 4.3.4 文化遗产本体要素62
  • 4.3.5 周边环境建筑物与构筑物要素62
  • 4.3.6 道路要素62-63
  • 4.4 整体保护范围定量界定方法63-74
  • 4.4.1 生态角度——景观安全格局构建方法63-65
  • 4.4.2 视觉角度——景观视觉敏感度评价方法与可视域分析方法65-67
  • 4.4.3 整体保护范围定量界定思路67-68
  • 4.4.4 整体保护范围定量界定步骤68-74
  • 4.5 小结74-75
  • 第五章 整体保护范围内规划设计策略75-81
  • 5.1 总体控制策略75-76
  • 5.2 分级规划设计策略76-80
  • 5.2.1 Ⅰ级综合保护区规划设计策略76-77
  • 5.2.2 Ⅱ级综合保护区规划设计策略77-78
  • 5.2.3 Ⅲ级综合保护区规划设计策略78-80
  • 5.3 小结80-81
  • 第六章 案例研究——太钢城郊森林公园81-117
  • 6.1 太原市郊野公园建设发展概况81
  • 6.2 太钢城郊森林公园基本情况81-93
  • 6.2.1 区位条件81-83
  • 6.2.2 现状条件83-93
  • 6.3 太钢城郊森林公园中文化遗产周边环境分级保护范围界定93-111
  • 6.3.1 文化遗产周边环境生态保护重要性分区划定93-99
  • 6.3.2 文化遗产周边环境视觉保护重要性分区划定99-110
  • 6.3.3 文化遗产周边环境综合保护分区划定110-111
  • 6.4 文化遗产周边环境各级综合保护区规划设计策略111-115
  • 6.4.1 Ⅰ级综合保护区规划设计策略111-112
  • 6.4.2 Ⅱ级综合保护区规划设计策略112-113
  • 6.4.3 Ⅲ级综合保护区保护策略113-115
  • 6.5 小结115-117
  • 第七章 结语117-121
  • 7.1 结论117
  • 7.2 创新点117-118
  • 7.3 不足118-119
  • 7.4 展望119-121
  • 参考文献121-129
  • 图片来源129-133
  • 致谢133-135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13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萃,杨际明;生生不息——香港郊野公园[J];广东园林;2003年04期

2 张骁鸣;香港郊野公园的发展与管理[J];规划师;2004年10期

3 庄荣;;香港郊野公园模式初探[J];广东园林;2006年02期

4 官秀玲;;香港郊野公园管理及对大陆的启示[J];林业经济;2007年07期

5 罗秋萍;;香港郊野公园的特点与效用[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6 ;南京规划46个郊野公园[J];城市规划通讯;2007年19期

7 许东新;薛建辉;;上海市郊野公园发展策略研究[J];林业资源管理;2008年05期

8 尚凤标;周武忠;;基于游憩者需求的郊野公园发展分析和体系构建[J];西北林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9 胡卫华;;香港郊野公园防火经验值得借鉴[J];中国林业;2009年06期

10 张婷;车生泉;;郊野公园的研究与建设[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2009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睿;;北京郊野公园设计探索与实践——以将府公园、朝来森林公园为案例[A];2009北京生态园林城市建设[C];2010年

2 邵志芳;周远松;陈德华;王勇进;;港深郊野公园建设之对比[A];中国公园协会2003年论文集[C];2003年

3 王军;;关于加快首都郊野公园建设的调查与思考[A];2011北京园林绿化与生物多样性保护[C];2011年

4 赵险峰;;追求自然生态,营造绿色美好家园——海淀区郊野公园建设情况调研[A];2011北京园林绿化与生物多样性保护[C];2011年

5 朱江;;基于类型案例比较法探讨郊野公园的基本概念[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张婉[?;;城市郊野公园的研究进展[A];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3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3年

7 蔡泓;;郊野公园质朴化景观设计的思考[A];2009北京生态园林城市建设[C];2010年

8 丁一;;浅谈北京郊野公园的植物选择及配置应用——以昌平新城滨河森林公园为例[A];2009北京生态园林城市建设[C];2010年

9 张卫东;;郊野公园的文化主题与设计手法——以北京市朝阳区东部的郊野公园设计为例[A];2009北京生态园林城市建设[C];2010年

10 游淙;;试论北京郊野公园的建设和发展[A];2010北京园林绿化新起点[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付昱佳;2008:朝阳再添9个郊野公园[N];北京商报;2007年

2 本报通讯员 宁建新 本报记者 秦宵喊;我市全力推进郊野公园建设[N];南京日报;2007年

3 李雪;北京将兴建“郊野公园环”[N];中华建筑报;2006年

4 记者 王海燕;本市又建成19个郊野公园[N];北京日报;2009年

5 通讯员 华锴;朝阳10个郊野公园“五一”免费开放[N];北京日报;2009年

6 本报记者 何沙洲;昆明建设24个郊野公园 直接投资者可获永久冠名权[N];经理日报;2009年

7 记者 王海燕;19处郊野公园月底集中迎客[N];北京日报;2009年

8 记者 闫雪静;朝阳10个郊野公园免费开放[N];北京日报;2009年

9 首席记者 罗青;朝阳十大郊野公园“五一”免费开放[N];北京社会报;2009年

10 记者嘉禾;北京朝阳区郊野公园管理出新招[N];中国花卉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胡卫华;郊野公园生态环境评价及管理对策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颖;郊野公园规划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8年

2 李婷婷;郊野公园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3 张力圆;郊野公园的演变与多元化发展[D];北京林业大学;2010年

4 杨宇琼;北京市郊野公园体系研究及发展策略探讨[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5 林楚燕;郊野公园的地域性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6年

6 陈美兰;北京郊野公园建设发展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8年

7 朱江;我国郊野公园规划研究[D];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10年

8 杨芳;北京郊野公园空间分布特征及优化策略分析[D];北京林业大学;2012年

9 郑丽英;基于游憩系统论的沈阳东陵郊野公园规划研究[D];沈阳建筑大学;2012年

10 汤雨琴;郊野公园游憩评价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基于GIS的山地型郊野公园中文化遗产整体保护方法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5477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nzhugongchenglunwen/35477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7d0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