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ushover法地铁车站结构地震易损性分析
发布时间:2021-12-31 23:00
现行的地下结构抗震设计局限于基于力的结构承载能力理念,在强震作用下仅考虑了结构不发生倒塌破坏,但是对结构的破坏程度缺乏有效的控制,强震造成的经济损失往往超出可承受范围。现在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方法越来越被学者所接受,对结构进行易损性分析对于评估新建建筑结构和已有工程结构的抗震性能能力,减轻震后结构产生的损害,对震害后的结构提出合理化修复建议有很大指导意义,值得深入研究。目前应用动力时程分析法进行地下结构抗震分析应用广泛,但此方法计算工作量大,过程复杂。Pushover地下结构分析方法是一种简单、精确的静力计算方法,本文在已有的研究文献基础上,进行了基于Pushover法的地铁车站结构易损性分析方法的研究。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采用简化的三角形等效惯性加速度加载模式,采用自编的基于纤维模型的钢筋、混凝土本构子程序,对地铁车站结构Pushover分析法进行了应用,并分析了地铁车站结构进入塑性阶段后的内力和变形规律,以及破坏特点。车站结构中柱与底板连接处最先进入塑性阶段,属于薄弱部位,最先发生破坏,边墙底部承载较大的弯矩作用,之后发生塑性破坏。(2)对地铁车站结构进行弹塑性动力时程分析,应用...
【文章来源】:石家庄铁道大学河北省
【文章页数】:12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中国强震及地震带分布图
图1-2日本大开地铁车站中柱破坏
图1-3日本大开车站上部路面下沉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地下结构“可修”性能指标的研究现状[J]. 燕晓,孙巍. 建筑结构. 2018(S2)
[2]两层三跨框架式地铁地下车站结构弹塑性工作状态与抗震性能水平研究[J]. 庄海洋,任佳伟,王瑞,苗雨,陈国兴. 岩土工程学报. 2019(01)
[3]地下结构地震反应分析中人工边界条件和地震波动输入方法对比研究[J]. 谭辉,刘晶波,王东洋,宝鑫,李述涛. 工程力学. 2018(S1)
[4]BRB-RC框架弹性层间位移角限值的取值探讨[J]. 岳焱超,卢晓明,王雁,王新娣. 结构工程师. 2018(S1)
[5]地震作用下软土隧道的易损性分析[J]. 周志光,任永强. 结构工程师. 2018(S1)
[6]基于Abaqus的三维粘弹性边界与地震动输入的实现[J]. 江一帆,张凯凯. 门窗. 2018(03)
[7]基于构件性能的钢管混凝土减震框架性能指标研究[J]. 陈浩帆,任凤鸣,陈锦文.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2017(06)
[8]基于易损性曲线的RC桥墩地震损伤评估[J]. 赵建锋,李洪一,孙伟帅. 青岛理工大学学报. 2017(06)
[9]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分析中基于人工边界子结构的地震波动输入方法[J]. 刘晶波,谭辉,宝鑫,王东洋,李述涛. 力学学报. 2018(01)
[10]考虑水平及竖向地震影响的盾构隧道动力分析及Pushover方法研究[J]. 谷音,朱清,钟华,卓卫东.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2017(S1)
博士论文
[1]地下结构实用抗震分析方法及性能指标研究[D]. 王文晖.清华大学 2013
[2]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概率地震易损性与风险分析[D]. 于晓辉.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2
[3]基于性能抗震设计理论的桥梁结构性能量化指标研究[D]. 陆本燕.长安大学 2011
[4]地铁地下结构抗震性能及分析方法研究[D]. 孙超.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 2009
[5]基于性能抗震设计理论的城市高架桥抗震性能研究[D]. 刘艳辉.西南交通大学 2008
[6]剪力墙结构基于性态的抗震设计方法研究[D]. 章红梅.同济大学 2007
[7]不规则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理论和方法[D]. 门进杰.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07
硕士论文
[1]基于时程分析的某地铁车站抗震分析研究[D]. 李猛.石家庄铁道大学 2015
[2]大型城市地下建筑结构的动力响应分析[D]. 林利民.大连理工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561145
【文章来源】:石家庄铁道大学河北省
【文章页数】:12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中国强震及地震带分布图
图1-2日本大开地铁车站中柱破坏
图1-3日本大开车站上部路面下沉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地下结构“可修”性能指标的研究现状[J]. 燕晓,孙巍. 建筑结构. 2018(S2)
[2]两层三跨框架式地铁地下车站结构弹塑性工作状态与抗震性能水平研究[J]. 庄海洋,任佳伟,王瑞,苗雨,陈国兴. 岩土工程学报. 2019(01)
[3]地下结构地震反应分析中人工边界条件和地震波动输入方法对比研究[J]. 谭辉,刘晶波,王东洋,宝鑫,李述涛. 工程力学. 2018(S1)
[4]BRB-RC框架弹性层间位移角限值的取值探讨[J]. 岳焱超,卢晓明,王雁,王新娣. 结构工程师. 2018(S1)
[5]地震作用下软土隧道的易损性分析[J]. 周志光,任永强. 结构工程师. 2018(S1)
[6]基于Abaqus的三维粘弹性边界与地震动输入的实现[J]. 江一帆,张凯凯. 门窗. 2018(03)
[7]基于构件性能的钢管混凝土减震框架性能指标研究[J]. 陈浩帆,任凤鸣,陈锦文.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2017(06)
[8]基于易损性曲线的RC桥墩地震损伤评估[J]. 赵建锋,李洪一,孙伟帅. 青岛理工大学学报. 2017(06)
[9]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分析中基于人工边界子结构的地震波动输入方法[J]. 刘晶波,谭辉,宝鑫,王东洋,李述涛. 力学学报. 2018(01)
[10]考虑水平及竖向地震影响的盾构隧道动力分析及Pushover方法研究[J]. 谷音,朱清,钟华,卓卫东.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2017(S1)
博士论文
[1]地下结构实用抗震分析方法及性能指标研究[D]. 王文晖.清华大学 2013
[2]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概率地震易损性与风险分析[D]. 于晓辉.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2
[3]基于性能抗震设计理论的桥梁结构性能量化指标研究[D]. 陆本燕.长安大学 2011
[4]地铁地下结构抗震性能及分析方法研究[D]. 孙超.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 2009
[5]基于性能抗震设计理论的城市高架桥抗震性能研究[D]. 刘艳辉.西南交通大学 2008
[6]剪力墙结构基于性态的抗震设计方法研究[D]. 章红梅.同济大学 2007
[7]不规则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理论和方法[D]. 门进杰.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07
硕士论文
[1]基于时程分析的某地铁车站抗震分析研究[D]. 李猛.石家庄铁道大学 2015
[2]大型城市地下建筑结构的动力响应分析[D]. 林利民.大连理工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56114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nzhugongchenglunwen/35611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