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建筑工程论文 >

乡村村民公共活动空间设计研究 ——以晋城市葛万村村民公共活动空间为例

发布时间:2022-01-01 09:37
  传统村落是中国乡村社会的缩影,是我国数千年农耕文明的结晶,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在当前乡村规划与改造的热潮中,大多数改造以民宿为主,公众的关注点也集中在民宿,以便外来游客有舒适的居住感,但是乡村中的公共活动空间作为另一类反映乡村文化特征和生活气息的建筑与景观空间,长期以来并未得到重视,事实上,乡村的公共活动空间是乡村居民休闲、生活、交往、祭祀等活动的发生场所,是乡村聚落中极具活力的空间。更直接关系到村落的整体环境、乡村文化传承以及村民生活幸福指数。本文首先阐述本人的毕业设计——晋城市葛万村村民公共活动空间设计。在对葛万村历史文化背景以及村内公共活动空间分析的基础上,论述了在原有场地上进行的村口广场空间、戏台空间、中心空场以及村内主街的规划设计。其次,对乡村公共活动空间的设计进行了理论思考和研究,从材质、色彩、小品、植物等方面,研究了在村子的村口、戏台、中心空场及主街道空间中的设计方式和方法,以便营造出更加贴近现代乡村生活、能够符合当地传统风俗习惯和历史文化特征的公共活动空间,同时在此基础上鼓励村民积极的利用公共活动空间开展具有当地特色的节庆活动,传承珍贵的地方文化。 

【文章来源】:山西大学山西省

【文章页数】:3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乡村村民公共活动空间设计研究 ——以晋城市葛万村村民公共活动空间为例


4-1平面分区图(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区域图,来源,图片,作者


侧通过植物组合和墙面绘画进行修饰。村口广场是由四周建筑围合起来的一片平坦宽阔的场地,北侧是村内原有的葛万小学,在靠近学校的区域设置能休闲座靠的植物种植池,造型由“凹凸”两字变形而成,西面是已有的万芳文化展览馆,东侧和南侧的是村民们的原有房屋建筑,在南侧房屋建筑与广场间的杂草丛开辟具有乡土特色的花园观赏点,内设置特色艺术廊架并进行乡土植物的栽植。由于葛万村的村口广场还具有休闲集会的功能,在特定的时间里会转变成为麦尝市集、甚至表演活动场所,故在此充分保留了其场地的公共性和功能的多样性。(图1.3.4-2)图1.3.4-2村口区域(图片来源:作者自绘)(2)戏台区域设计穿过两个院墙之间的主街巷空间,古色古香的戏台就进入眼前,戏台位于此区域的南部,周围同样是较空阔的场所。由于地形落差,形成了两条巷道,一条是与村口广场为同一平面的巷道,与主街巷相通,在巷道靠近建筑的一侧,配置一些由古石槽等物品进行加工设计再创造出的景观小品;通过阶梯通行,到达另一条巷道,此巷道是连接东西向原有房屋建筑的乡间道路,在此乡间道路上设置花架,与藤蔓植物做搭配处理,蔓藤柔软可修剪成各种形状,能更好的融入到乡村景观中,增加空间的互动与生气;东侧建筑外立面配置挂件,可悬挂辣椒、玉米等作物,此处设置有休闲座椅,可直接观赏到戏台;西侧主要增加植物景观。在保留戏台原有功能的基础上,搭配完备的配套设施,使其在功能性得到更大程度上的满足。(图1.3.4-3)

房屋建筑,戏台,来源,图片


第一部分葛万村村民公共活动空间设计的选题及实现方案7图1.3.4-3戏台立面(图片来源:作者自绘)(3)中心空场设计中心空场区域位于村子的南边,北接戏台,南邻三官庙,范围较大,在设计时,其主要功能是为村内村民提供休闲活动的场所,故为中心休闲活动广常(图1.3.4-4)天然的地形落差将其分为了上下两个区域,上部为水景区,水域的西侧和西北侧为原有房屋建筑,西侧紧靠房屋外立面设置带遮挡功能的休闲座椅,造型仿照村内传统建筑,水域造型与亲水平台造型由梨果与梨花简化变形而成,北侧为利用地形差设置的水幕墙,东侧则是配置的阶梯式植物景观。下部又细分为三个小区,从西到东依次为儿童游乐区、休闲观赏区以及农作体验区,共设有三处通道口能进入此区域,一处设在儿童游乐区南侧阶梯,另一处设置在休闲观赏区北侧阶梯,最后一处则是农作体验区与三官庙之间的坡道。西侧儿童游乐区内设有供儿童玩耍的基本设施;休闲观赏区北侧沿道路走向设置休闲座椅,整排座椅两侧有景观墙做遮挡,具有一定的私密性,中部草坪区域内配置古秋千、稻草人造型小品等,与南侧硬质铺装接壤的地方设有圆形造型树池,再往南就是南端最高点,观赏风景的绝佳位置;东侧为农作体验区,内设置有磨盘等劳作体验的设施,在靠东阶梯式植物景观中配置有亭子等休憩处,可通过亭子直接到达村内主路。整个空间既有开敞的区域来满足一些公共活动的进行,也有用于小范围私聊的林下区域,满足不同人群的交往和生活需要,有效提高居民对公共活动空间的使用率、利用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乡村振兴战略乡村居民公共活动空间景观营造研究[J]. 王倩雯,宋建军,马仲超,李晶.  现代园艺. 2019(05)
[2]乡土材料在旅游村落景观营造中的运用[J]. 董国军,马涛.  安徽农业科学. 2015(08)
[3]村落公共空间研究综述[J]. 郑赟,魏开.  华中建筑. 2013(03)
[4]传统地域文化景观研究进展与展望[J]. 王云才,石忆邵,陈田.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1)
[5]论乡土景观及其对现代景观设计的意义[J]. 俞孔坚,王志芳,黄国平.  华中建筑. 2005(04)

硕士论文
[1]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乡村公共空间的再生设计研究[D]. 代亚明.北京服装学院 2017
[2]地域文化在古村落景观中的表达研究[D]. 吕倩倩.上海大学 2015
[3]我国乡村公共开放空间研究[D]. 刘坤.清华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56210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nzhugongchenglunwen/356210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caf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