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有框架结构增层设计研究
发布时间:2022-08-02 17:36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土地资源的日益紧张,对既有建筑物进行增层与改造设计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应用的也越来越普遍,人们对于增层改造技术也有了很大的提升。根据前人的不断探索,科技的进步与建筑新材料的不断改进与进步,增层改造技术也随之多样化。经济、可靠、易施工、对既有建筑物影响较小,有更好的抗震性能,是目前增层改造要追求的方向。而在既有建筑物增层改造过程中增加消能减震装置,不仅可以增加既有建筑物增层后的抗震性能,同时也能更有效的保护好建筑的内部结构与装修,使建筑物在地震作用下破坏程度减小,具有更好的稳定性。本文以既有框架结构增层改造工程为实例,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对增层改造设计采用了三种不同的设计方案,分别为钢框架直接增层方案、钢框架—剪力墙方案和内筒悬臂支撑桁架方案。首先通过盈建科结构设计软件对原结构和三种增层方案进行多遇地震作用下弹性计算和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弹塑性分析,再根据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采用钢框架直接增层方案会出现下部结构承载力不足的问题,而上部的钢框架会出现“鞭梢效应”,在罕遇地震作用下不能满足规范要求,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加固改造。(2)钢框架—剪力墙方案具有非...
【文章页数】:9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既有框架结构增层研究现状
1.2.1 国外既有框架结构增层改造研究现状
1.2.2 国内既有框架结构增层加固研究现状
1.2.3 既有建筑物增层方法
1.3 框架结构增层消能减震研究现状
1.4 本文研究内容
第二章 框架结构增层抗震设计方法
2.1 框架结构增层抗震设计方法
2.1.1 反应谱法
2.1.2 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
2.1.3 动力时程分析法
2.2 框架结构增层消能减震的设计方法
2.2.1 消能减震设计原理
2.2.2 消能减震器的分类及特点
2.2.3 粘滞阻尼器的计算模型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既有框架结构增层改造方案设计
3.1 工程概况
3.2 框架结构增层改造方案
3.2.1 多遇地震作用下原框架结构弹性分析
3.2.2 钢框架直接增层方案
3.2.3 钢框架-剪力墙结构增层方案
3.2.4 内筒悬臂支撑桁架增层方案
3.2.5 原结构和三种增层方案对比分析
3.3 罕遇地震作用下不同增层结构弹塑性分析
3.3.1 地震波的选取
3.3.2 计算模型
3.3.3 罕遇地震作用下不同增层方案对比
3.4 不同结构增层方案对比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内筒悬臂支撑桁架增层结构消能减震分析
4.1 有限元模型与阻尼器的布置
4.1.1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4.1.2 阻尼器的选择与布置
4.2 多遇地震作用下增层结构消能减震分析
4.2.1 不同阻尼系数对增层结构基底剪力的影响
4.2.2 不同阻尼系数对增层结构层间位移角的影响
4.3 罕遇地震作用下增层结构消能减震分析
4.3.1 罕遇地震作用下计算结果的对比分析
4.3.2 罕遇地震作用下结构响应总结
4.4 不同布置方式阻尼器的耗能效果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上部钢结构、下部混凝土结构组成的竖向混合结构体系的抗震设计[J]. 张树生,尹鹏,罗云龙. 工程建设. 2016(04)
[2]框架结构扭转不规则的处理实践及讨论[J]. 闫雨,康宝玉. 内蒙古石油化工. 2014(08)
[3]消能减震技术在结构抗震加固改造中的应用[J]. 程选生,贾传胜,杜修力. 土木工程学报. 2012(S1)
[4]某高层办公楼增层改造设计[J]. 杨晓东,魏强,李俊峰. 建筑结构. 2011(S2)
[5]线性与非线性黏滞阻尼支撑减震效果的比较[J]. 陈瑜,刘伟庆,陆伟东.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06)
[6]既有房屋加层改造发展概况与研究进展[J]. 高剑平.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 2009(05)
[7]粘弹性阻尼器在结构设计和抗震加固中的应用[J]. 袁健铮,李健. 广东土木与建筑. 2009(06)
[8]混凝土结构加层及加固技术[J]. 刘海鹏. 科技咨询导报. 2007(16)
[9]浅谈原有建筑的增层与改造[J]. 罗恕,朱立全.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7(03)
[10]浅论原有房屋的增层改造[J]. 梁风. 山西建筑. 2006(22)
硕士论文
[1]框架结构增层改造应用研究[D]. 张月.石家庄铁道大学 2017
[2]某高层框剪结构抗震设计与弹塑性分析[D]. 徐志山.大连理工大学 2016
[3]既有建构筑物加层改造的应用研究[D]. 雷建.兰州理工大学 2016
[4]既有框架结构增层改造及抗震性能分析[D]. 李震.济南大学 2015
[5]粘滞阻尼器在框架结构抗震加固中的应用[D]. 王健.北京交通大学 2015
[6]混合布置阻尼器的建筑抗震性能研究[D]. 陈俭连.天津大学 2014
[7]粘弹性阻尼器在既有结构抗震加固中的研究与应用[D]. 陆沁.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4
[8]钢框架—组合剪力墙结构动力特性分析[D]. 苏敦磊.济南大学 2014
[9]直接增层框架结构的受力性能研究[D]. 谢芸菲.西安科技大学 2013
[10]组合阻尼器对高层钢框架结构的减震控制研究[D]. 王亚宁.河北农业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668950
【文章页数】:9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既有框架结构增层研究现状
1.2.1 国外既有框架结构增层改造研究现状
1.2.2 国内既有框架结构增层加固研究现状
1.2.3 既有建筑物增层方法
1.3 框架结构增层消能减震研究现状
1.4 本文研究内容
第二章 框架结构增层抗震设计方法
2.1 框架结构增层抗震设计方法
2.1.1 反应谱法
2.1.2 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
2.1.3 动力时程分析法
2.2 框架结构增层消能减震的设计方法
2.2.1 消能减震设计原理
2.2.2 消能减震器的分类及特点
2.2.3 粘滞阻尼器的计算模型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既有框架结构增层改造方案设计
3.1 工程概况
3.2 框架结构增层改造方案
3.2.1 多遇地震作用下原框架结构弹性分析
3.2.2 钢框架直接增层方案
3.2.3 钢框架-剪力墙结构增层方案
3.2.4 内筒悬臂支撑桁架增层方案
3.2.5 原结构和三种增层方案对比分析
3.3 罕遇地震作用下不同增层结构弹塑性分析
3.3.1 地震波的选取
3.3.2 计算模型
3.3.3 罕遇地震作用下不同增层方案对比
3.4 不同结构增层方案对比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内筒悬臂支撑桁架增层结构消能减震分析
4.1 有限元模型与阻尼器的布置
4.1.1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4.1.2 阻尼器的选择与布置
4.2 多遇地震作用下增层结构消能减震分析
4.2.1 不同阻尼系数对增层结构基底剪力的影响
4.2.2 不同阻尼系数对增层结构层间位移角的影响
4.3 罕遇地震作用下增层结构消能减震分析
4.3.1 罕遇地震作用下计算结果的对比分析
4.3.2 罕遇地震作用下结构响应总结
4.4 不同布置方式阻尼器的耗能效果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上部钢结构、下部混凝土结构组成的竖向混合结构体系的抗震设计[J]. 张树生,尹鹏,罗云龙. 工程建设. 2016(04)
[2]框架结构扭转不规则的处理实践及讨论[J]. 闫雨,康宝玉. 内蒙古石油化工. 2014(08)
[3]消能减震技术在结构抗震加固改造中的应用[J]. 程选生,贾传胜,杜修力. 土木工程学报. 2012(S1)
[4]某高层办公楼增层改造设计[J]. 杨晓东,魏强,李俊峰. 建筑结构. 2011(S2)
[5]线性与非线性黏滞阻尼支撑减震效果的比较[J]. 陈瑜,刘伟庆,陆伟东.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06)
[6]既有房屋加层改造发展概况与研究进展[J]. 高剑平.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 2009(05)
[7]粘弹性阻尼器在结构设计和抗震加固中的应用[J]. 袁健铮,李健. 广东土木与建筑. 2009(06)
[8]混凝土结构加层及加固技术[J]. 刘海鹏. 科技咨询导报. 2007(16)
[9]浅谈原有建筑的增层与改造[J]. 罗恕,朱立全.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7(03)
[10]浅论原有房屋的增层改造[J]. 梁风. 山西建筑. 2006(22)
硕士论文
[1]框架结构增层改造应用研究[D]. 张月.石家庄铁道大学 2017
[2]某高层框剪结构抗震设计与弹塑性分析[D]. 徐志山.大连理工大学 2016
[3]既有建构筑物加层改造的应用研究[D]. 雷建.兰州理工大学 2016
[4]既有框架结构增层改造及抗震性能分析[D]. 李震.济南大学 2015
[5]粘滞阻尼器在框架结构抗震加固中的应用[D]. 王健.北京交通大学 2015
[6]混合布置阻尼器的建筑抗震性能研究[D]. 陈俭连.天津大学 2014
[7]粘弹性阻尼器在既有结构抗震加固中的研究与应用[D]. 陆沁.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4
[8]钢框架—组合剪力墙结构动力特性分析[D]. 苏敦磊.济南大学 2014
[9]直接增层框架结构的受力性能研究[D]. 谢芸菲.西安科技大学 2013
[10]组合阻尼器对高层钢框架结构的减震控制研究[D]. 王亚宁.河北农业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66895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nzhugongchenglunwen/3668950.html